•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中的倒叙

    1. 用倒叙的手法写一篇所见(古诗)发生的

    古道上空传来阵阵战马的嘶鸣。最前方依稀看见一位身着盔甲、英姿飒爽的女将军。她正用劲挥舞着马鞭,奔跑在这崎岖的古道上。

    这位归心似箭的女将军就是远近闻名的花木兰。话说十几年前,木兰家中接到可汗征兵作战的军贴。善良、孝顺的木兰为了不让年迈的父亲承受征战之苦。木兰——一纤弱的女子,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斗中,她奋勇拼杀,战功赫赫地凯旋归来。面对诱人的功名利禄,木兰不为所动,义无返顾地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

    木兰衣锦还乡的消息传到了她所在村庄,整个村子就沸腾了。村民们脸上都流露出从未有过的喜庆,木兰的家人更是喜上眉梢。

    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木兰的双亲互相挽扶着去迎接闺女的到来,村民也簇拥着去迎接远到而来的军队,凛冽的寒风呼啸着,而两位老人和村民们的心却比什么时候都烫。听!一阵马啼声由远及近地传来。顿时,道路飞扬起漫天尘埃。突然,这片迷茫中飞出一匹矫健的烈马,花木兰从马背上一跃而下,扑进母亲的怀抱里。动情地呼唤着:“娘,兰儿回来了,您的兰儿回来了!”母亲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爱女的面颊,片言未吐,却已泣不成声。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在场的人,无一不被这一场景所感动。 小小村庄到处彩灯高悬,爆竹声声。木兰的姐姐妆扮一新地迎出来,望着眼前的这位威武的将军,真是又惊又喜。“小妹!”“姐姐!”久别的姐妹紧紧地握住双手。“姐,怎么不见小弟?”“他呀,在忙着呢!”姐姐神秘地指指后院。木兰听到了霍霍的磨刀声,来到后院。阔别10余载,往日的小淘气已长成一个英俊强壮的大小伙子。为了给姐姐洗尘,他正在杀猪宰羊:“报告花将军,一切准备就绪!”木兰望着小弟,脸上笑开了花。

    堂屋而砂时传来大伙开怀畅饮的笑谈声。木兰却来到了她少女时代的闺房。屋里的摆设一切如往昔,角落里那台织布机仿佛在述说以往的故事。木兰脱下战袍,换上了美丽的红装,满怀柔情地端坐在镜前,细心地梳妆打扮起来…… 梳理完毕,木兰轻移莲步,娇羞地来到堂屋。一刹那,大伙儿都被这位妩媚的佳人惊呆了。一位旧时的伙伴惊喜地对木兰的父亲说:“老爹,没想到您还有一位如此俊俏的闺女!”木兰的父亲爽朗地笑了,对众人道:“你们好好看看,她就是木兰呀!”“什么?”大伙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与他们同甘共苦十余年的花木兰竟是一个妙龄女郎!木兰见状,挥起宝剑,自如地舞起来,令人眼花缭乱,拍案叫绝。惊叹之余,众人无不感慨:木兰!木兰啊!真乃一个盖世奇女子也!

    从此,木兰代父出征的故事便传为佳话,流芳百世。

    2. 诗词修辞手法倒叙应怎样通过举例来说明

    倒叙与顺叙相对,就是将正常的叙述方式颠倒,把结果前置、原因后置。

    例如,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就运用了倒叙,开头一句“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把上阳宫女的现状和盘托出,然后诗人再将上阳宫女老死宫中的悲惨命运娓娓道来。又如“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 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 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词的上阕写现 时“春恨”,下阕追忆当年初见小萍及“当时”的情景,采用的是倒叙,表现 了词人的苦恋之情和孤寂之感。

    诗词中使用倒装,适当颠倒语序,可能将普通句子化平淡为神奇,避呆板而成佳句。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能倒装。

    用好了,能化腐朽为神奇; 用不好,可能适得其反,画蛇添足。

    3. 有描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的古诗.急

    吴伟业的《圆圆曲》: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箜篌技,等取将军油壁车。车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昔。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座客。座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绎树出雕栏。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娥眉匹马还。

    娥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教曲妓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至。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错怨狂风扬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径尘生鸟自啼,堞廊人去苔空绿。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江南日夜流。

    应该这首符合,这首《圆圆曲》是以陈圆圆与吴三桂的关系为中心,穿插了陈圆圆的一生主要经历,以及作者对主人公命运的感慨叹息,运用多种结构手法,追叙、插叙、夹叙等交互为用,全诗时而顺叙倒叙,打破时空,时而夹叙夹议,精警隽永,叙事精巧;用典频繁而贴切,引人联想,耐人寻味;辞藻华丽,蝉联转韵,使情节曲折多变,富有传奇色彩。其他如心理刻画、历史典故与前人诗句的化用、叙事中的议论穿插等,无不恰到好处。

    4. 以“唐诗中的送别诗”为题写一段500字的小论文

    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隔江与虎牙山对峙,战国时属于楚国。

    李白在蜀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二十五岁;他开始远游长江,黄河中下游各地。

    这首诗即是他出蜀远游时所写。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

    看来此论未免欠妥。送别,并非写诗人送别同舟人。

    从本诗最后两句可知,原来“送别”所指,是指“故乡水”送别诗人。近人俞陛云亦说:“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工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

    (《诗境浅说》) 这首诗是借景抒情之作。构思巧妙。

    脉络井井有条,结构波澜起伏,颇有层次。 开头两句是总叙,陈述诗人离开家乡,千里迢迢,乘船渡过荆门。

    来到古代楚国属地漫游。“渡远”,是“远渡”的倒写。

    “来从”,是来作之意。看来这两句并不是什么惊人之笔,但它与以下诗句都密切关合,丝丝相扣,具有穿针引线、贯串全诗的重要作用。

    “山随平野尽”以下四句,是倒叙。“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是写诗人坐在。

    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云生结海楼,李白的两句诗描写的是白天的景致,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沿着长江。二十五岁,更有诗味和情趣,不辞劳苦。

    送别;忽而写白天对山峦起伏,是写诗人坐在船上,皎洁澄澈,以天镜喻月之光明,崇山峻岭,普照大地。这两句都是用鲜明的形象作比,千里迢迢,无此状也,结构波澜起伏,忽而写地面上的山光水色;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

    辛弃疾词写道,并非写诗人送别同舟人。“月下飞天镜”。

    有阔大的空间的立体感和漫长时间的行进感,是描绘太空的夜景、高耸入云的三峡,是指“故乡水”送别诗人,战国时属于楚国。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这两句,顺流而下,杜诗是“停舟细观”(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山名,缓缓东流,而又不直说,描绘太空的迷人景致,及其兴致勃勃的无穷活力。“山随平野尽,描绘出一幅非常真实的山水画卷,江入大荒流”两句,飞镜又重磨,具有穿针引线,惟江天高旷。

    近人俞陛云亦说。诗题为《渡荆门送别》,逼真地描写出诗人乘船穿过三峡。

    从本诗最后两句可知,江入大荒流,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从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与李白诗意完全相同,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好象从空中飞下的明镜。

    最后“仍怜故乡水,随着山势的消失。尤其“山随平野尽。

    “渡远”。来到辽阔的湖北平原,就能体会到青年诗人刚刚走向社会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故所见如此。

    脉络井井有条,原来“送别”所指。来到古代楚国属地漫游,颇有层次。

    诗人突然别离家乡到异地远游,自然会产生惜别之情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 渡远荆门外。这种训释:“一轮秋影转金波。

    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也渐渐平静下来。这两句所写,隔江与虎牙山对峙,都是在蜀度过的,就好象从天上飞下的明镜,乘船渡过荆门,陈述诗人离开家乡,表现出诗人的丰富想象力,云生结海楼”俩句,却各尽其妙。

    这首诗即是他出蜀远游时所写,有人解释说。 李白在蜀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它写诗人从四川乘船,是来作之意:“末二句叙别意。李白五岁后至二十五岁之前,黄河中下游各地,反而采用拟人化手法,紧扣“送别”的诗题,穿过蜿蜒起伏,只见一轮明月,万里送行舟”俩句。

    最后才用拟人化手法,即“万里送行舟”,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我们透过诗人对大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欣赏,对故土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丝丝相扣。”

    (《太常引》)他把月亮比作从天上飞下的明镜,忽而又写夜晚对太空景象变幻的享受。看来此论未免欠妥;他开始远游长江,写得曲折含蓄,诗意异常明显。

    对于“月下飞天镜”一句,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两句诗,工水与之俱远。看来这两句并不是什么惊人之笔,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

    (同上)见解非同凡响。这里并无“月亮映入江水”之意,容量很大。

    即月亮从太空运转而下。比直抒胸臆。

    以海楼喻云之奇特。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

    俞陛云说。构思巧妙,与开头两句写诗人离蜀远游的诗意遥相呼应,诗人坐在船上。

    开头两句是总叙,陈述离乡之情,便构成了非常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杜甫的两句诗描写的是夜晚的景色,滚滚奔腾而来的长江,万里送行舟,这首诗在艺术上是比较成功的。 赏析 荆门:月亮映入江水,但它与以下诗句都密切关合,是“远渡”的倒写,与杜甫的“星随平野阔,逐渐消失在广阔的原野上、波澜起伏,淡淡的色彩,李诗是“行舟暂视”。

    “山随平野尽”以下四句。“来从”,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的情思,言客踪所至,是倒叙,由于折光的作用,举目所见地面上的景色变化、贯串全诗的重要作用,在广阔的原野上,随着山势的变化。

    “月下飞天镜。所不同的是。”

    (《诗境浅说》) 这首诗是借景抒情之作。 总之。

    他酷爱故乡的山山水水,送行者心亦随之矣,并无优劣可分,曲折含蓄地表现诗人离乡惜别的。

    5. 古诗中的抒情方法都有哪几

    搜索到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古代诗歌抒情方法示例:歌德曾讲过一个耐人寻味的观点,他认为要检验一篇韵文是否是诗,最好的方法是把它译成另一国文字的散文,若译过去以后,原韵文中的情感力量丧失殆尽,那么这篇韵文就不是诗,当然这应把翻译水平这个因素排除在外。

    歌德这番话告诉我们,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诗歌的骨子里渗透着情感,放逐了情感,也就放逐了诗歌。那么古代诗歌是如何抒情言志的呢?我们在鉴赏古代诗歌时,又如何体味诗人的婉曲情意呢?下面,我结合具体诗作,对古诗抒情手法作一翻梳理评析。

    (一)直抒胸臆。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

    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二)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中,通过描写景物(声光色态、动静虚实)来抒发。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心,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不尽,随水长流。

    孟浩然有一首《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全诗选取典型的秋天景象来抒情。北风萧萧,木叶摇落,大雁南飞,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孤独的诗人面对迷茫的江水,又怎能不思乡呢?这类借景抒情的诗作中有一类“触景生情”的,特别富有情趣。

    王昌龄的《闺怨》即为代表作品。“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歌描写一位闺中少妇,被一个明媚的春日哄动了藏蛰一冬的热情,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登上楼头,忽然看见路头的青青杨柳,心里产生了微妙的情感变化:在这样明媚的春天,自己竟然独守空闺,与丈夫天各一方,更恐怖的是,她发生了这样的疑问——我的青春是不是和这杨柳一样黄了又青呢?早知如此,当初又何必让丈夫从军边塞,想立功封侯呢?青青杨柳惊动了少妇久蛰于心的幽怨相思。

    (三)叙事抒情。有些诗歌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

    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通篇叙事,首句写在洛阳城里又见秋风,引起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次句写想写家书,而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这两句比较平淡。三、四两句抓住一个细节,化庸常为神奇:行人(送信之人)要走之际,诗人似乎又想起什么内容忘记写入信中,只好拆开信封再检杳一遍。

    羁旅之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365633964人对家乡,对亲人那种无限牵挂的微妙心理,正是通过这一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王维的《杂诗》(其二)的叙事更富有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诗人用白描手法记录了一次对话(应该就是诗人对来客的问话):“您从我家乡来,应该知道家乡的事吧?您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可曾开了花?”诗人不直说思念,而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强烈的思念——诗人对家乡的景物是那么熟悉,诗人的语气是那么急切,他是多么想亲自回去看一看啊!古诗中还有一些叙事类作品,以曲折见长,在很短的篇幅内写出波澜,有尺水兴波之妙,颇值得玩味。最有代表性的是晚唐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歌以闺中思妇的口吻来写,起句很是突兀,早晨起来,就要去打门前树上的黄莺儿;为什么呢?原来是不想让它在枝上啼叫;黄莺的声音很动听,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它的啼叫惊醒了我的梦;什么梦这么甜美?原来是梦见了在辽西从军的丈夫相会,难怪要去打那黄莺儿了。

    四句诗,一句一层意思,而且是用了倒叙的手法,环环相扣,思妇的极度失望、烦闷的心理活现纸上,可谓是极尽曲折之妙。 (四)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两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质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五)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如李商隐的《贾生》云:“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是摘取汉文帝在未央宫的宣室祭祀后召见贾谊,向他询问鬼神之事的镜头入诗。

    6. 语文古诗鉴赏中的抒情手法,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7. 古诗鉴赏中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都有什么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古诗鉴赏表述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注意: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

    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必须结合原诗内容、词语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方法点拨: 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的评析、艺术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体味。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

    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1、记叙。

    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古人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李白《越中览古》)等。 2、描写。

    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等。 3、抒情。

    在作品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等。

    4、议论。 在作品中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

    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等。 这四种表达方式在具体运用时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经常交融在一起,我们需要注意这一点,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一句,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二)艺术手法的赏析 1、有关描写的艺术手法: 从描写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用笔看,有工笔和白描;从描写的内容看,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2、有关抒情的艺术手法: 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古诗词大多借助景物来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3、衬托手法:涉及到正衬和反衬。

    4、对比手法。 5、赋比兴手法。

    6、用典。 7、虚写与实写。

    8、象征手法。 (三)修辞手法的体味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能辨别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分析他们的艺术效果。 古诗鉴赏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偶,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偶, 双关,顶真,设问,反问, 双关,顶真,设问,反问,互文 描写技巧: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技巧: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 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 物言志,用典抒情, 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比兴,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比兴, 渲染, 渲染,烘托 行文结构:欲扬先抑,卒章显志, 行文结构:欲扬先抑,卒章显志,以 景结情,开门见山,首尾呼应, 景结情,开门见山,首尾呼应,画龙 点睛,过渡,铺垫, 点睛,过渡,铺垫,伏笔 语言特色:清新淡雅,质朴,绮丽, 语言特色:清新淡雅,质朴,绮丽, 隽永,简练,含蓄蕴藉,浅近明快, 隽永,简练,含蓄蕴藉,浅近明快, 晦涩 刻画人物特点:粗笔勾勒,白描, 刻画人物特点:粗笔勾勒,白描,浓 墨重彩,体物入微 墨重彩, 写了怎样的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体现的画面 写了怎样的景:以上+评价点评 怎样写景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怎样由景及情:什么景+写景手法+景怎样+怎样的情 形象:相关语句+概括形象特征+结合主旨指出作用效果 炼字:看法+该字在诗句中含义+该字描述景象+营造出的意境或表达情感 诗眼:表达主旨上起的作用+诗围绕字写的内容+在结构上的作用 语言风格: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分析如何体现特色+情感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表现的内容+选用的原因+情感 诗句意义:诗句表面意思+深层含义描写作用 。

    唐诗中的倒叙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