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宋词与唐诗那个好

    1. 唐诗和宋词哪个比较好

    “诗中有画”是诗词创作的高境界,也是诗词评论中常用的褒扬之辞。

    这里的诗中这“画”大体上蕴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形体,二是色彩。李清照照词《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之句,以人比黄花,不但有形,而且有色,既描绘了憔悴的面色,又刻划了娇弱的体态。

    用黄花的形色作比,把闰中少妇憔悴、娇弱、病态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人把“形”与“色”统一于一体,创造了浑然一体的诗词画意。

    本文试图略去诗词中有关形体的刻划,单纯对其色彩加以品评。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诗词中生动的形体刻划影响我们对色彩的品味,另一方面暂时放置“形体”不论,可以更加深刻地领会诗词中有关色彩描绘的丰富内含和艺术魅力。

    一、两类色彩,风格各异。 唐宋时代的诗人十分注意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色彩,并在作品中把这些色彩生动地表现出来。

    他们不像画家那样把色彩直接铺陈在读者面前,而是通过对于色彩的描绘和形容,通过读者的想象,间接地把动人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总观诗人笔下描绘和形容色彩的词,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用以描绘和形容有明确色相的色彩的词。如:赤、红、橙、蓝、紫、黑、白等。

    这类词每一个都表现了明确而固定的色相。不论是单独出现,还是同别的词组成其它语汇,这类词所表现 的色相都有是固定不变的。

    无需依靠上下文义来判断。 例如: 1、“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千秋岁》) 2、“朱门酒肉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4、“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5、“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6、“霜黄碧梧白鹤。”(杜甫《暮归》) 7、“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8、“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这类描绘色彩的词不论在什么环境中,其色相不变。

    第二类是用以描绘和形容没有固定色相的色彩的词。这类词所描绘的色相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各不相同,要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

    如:青、绿、碧、苍、翠等词。 例如: 1、“青”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不同的色相。

    “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其中青为蓝色;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青为灰蓝色;在“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漫兴》)中青为石绿色;在“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题临安邸》)中青为灰绿色;而在“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中青则为黑色。

    2、“碧”在不同语境中表现的色相也是各不相同。“便引诗情到碧宵”(刘禹锡《秋词》)“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明月不归沉碧海”(李白《哭晁卿衡》)“闲来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万里浮云卷碧山”(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这些句子中碧空、碧水、碧山、碧草所描绘的色相各异。

    碧空描写蔚蓝色的天空;碧水形容澄澈的绿水;碧山指的是翠绿的山峦;碧草即是嫩绿的青草。碧字所描绘的具体色彩,只有品味全诗方可领会。

    3、“翠”字在“翠掩重门燕子闲”(郑会《题邸间壁》)中为绿色,而在“燕姬翠黛愁”(杜甫《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中则为浓黑色。 4、“苍”在色相的表现上更为宽泛。

    “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游园不值》)“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高标跨苍穹”(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日暮苍山远”(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寒山转苍翠”(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此五句中苍字所表现 的色相各不相同。 总观上述两类词在诗词中的具体运用,会让人明显地感觉出不同的色彩风格。

    第一类词表现 了明确色相,产生出一种明快、清爽的色彩效果。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独特感受和强烈的激情。

    红、黄、橙、蓝、紫等每一个词都浸透了诗人的心绪。第二类词与第一类词相比显得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在苍、翠、青等词汇的运用上,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这类词像是寄托了某种弦外之音,造成一种细腻、繁复、微妙的色彩效果,以其丰富的节奏韵律创造了另一种美的境界。

    二、两种手法,各显千秋。 唐宋诗人描绘色彩的手法是各不相同的。

    如同画家用同样的颜料画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一样,其手法是丰富多样的。这里把唐宋诗人描绘色彩的典型手法粗略地归纳为两种,并加以简单地分析。

    一是对比调合法。这是唐宋诗人运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描绘色彩的手法。

    这种手法的最大特点是强调生活中各种色相的个性。根据色相之间的对比程度,我们可以把这种手法归纳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强烈对比,即不同色调的色彩对比。 “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江南绝句》)中“红”对“绿”,“紫蝶黄蜂俱有情”(李商隐《二月二日》)中“黄”对“紫”‘“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中“白”对“青”,这些不同色调的色彩都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又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中莲叶和天色形成一个绿色的调子,而荷花和落日又形成了红色的调子,两。

    2. 唐诗和宋词哪个跟好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

    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终於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

    《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 没所谓孰好孰坏,只是各有千秋!!。

    3. 求对唐诗、宋词的那种优美、那种好的形容的词,或短语,或概括.100

    宋词之美,美得足以让人沉醉.在宋词里穿行,如置身于青石小径上缓缓地行走,看到一个个才子佳人凌波微步,带着浓浓的沁香,从书卷,从典故中,着一袭艳丽的绸衣,款款徐来. 让我们重回到青衫长袖,羽扇纶巾,吟诗醉月的岁月,去重温那个烟波浩渺的古宋朝代. 宋王朝,那是个造就文学奇葩的时代.清新婉丽的晏几道,可以惆怅忆着心字罗衣的小萍,寻着旧日的谢桥;柔弱无力的秦少游,徘徊在轻烟小楼里,数飞红万点,纤云弄巧,看自在飞花与无边丝雨;似姣花照水弱柳扶风的李清照,守着满地黄花,为绿肥红瘦的雨后海棠叹惋流泪.。

    4. 唐诗宋词有哪些你认为好的名句,请各位朋友积累一点

    不太好总结,罗列一些吧,自己有兴趣慢慢积累,也不一定要局限于唐诗宋词,其他的也都不错啊,王昌龄《出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许浑《咸阳城东楼》 山雨欲来风满楼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白《蜀道难》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上九邕》 丈夫未可轻少年 (邕yong:1、邕江,水名,在广西.2、广西南宁的别称.) 白居易《放言 五首之三》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长恨歌》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白居易《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高适《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渭城曲》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观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虞世南《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陆龟蒙《别离》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施耐庵《水浒传》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张养浩《潼关怀古》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高明《琵琶行》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 冯梦龙《警世通言》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魏子安《花月痕》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苏轼《醉睡者》 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脁tiao:古书上指农历月底月亮在西方出现)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蒿hao: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李白《把酒问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刘希夷《代白头吟》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耽dan:沉溺;入迷:耽玩/耽于幻想.) 贾岛《题诗后》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流泪.贾岛《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宋真宗《励学篇》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叶绍翁《游园不值》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1、晏殊《蝶恋花 榄剪愁烟兰泣露》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2、柳永《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辛弃疾《青玉案》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正所谓: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酹lei:把酒浇在地上,表示祭奠.) 苏轼《江城子》 尘满面,鬓如霜,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欧阳修《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李白《题峰顶寺》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扪men:按;摸:扪心)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杨大元《登楼诗》 危楼高千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怕惊天上人.。

    5. 要求孩子多背唐诗宋词好吗

    要求孩子多背唐诗宋词当然是好事,但是不能强迫孩子背唐诗宋词。

    众所周知,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由于它琅琅上口,韵律优美,适量让孩子背诵一点,对训练孩子的语言节奏感是有益的。

    但唐诗宋词,毕竟是成人文学。孩子背了许多,不知所解,实际得益并不多。

    另外,唐诗宋词中有些“名句”和“意象”,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在成人看来是很美的,但孩子就无法接受和理解了。 要训练孩子的语言通畅,节奏感强,又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较大的益处,还是应选择古典诗词中的具有较强“儿童文学”性质和特征的篇章,让孩子阅读,如骆宾王的《鹅》、李涉的《牧童词》,宋代特为儿童编的《千家诗》等,并适可而止。

    而现代儿童文学,如高士其的“科学诗”,叶圣陶的童话,冰心的儿童散文,张天翼的儿童小说,也应该推荐给孩子们读。 另外,对于孩子学习唐诗宋词建议如下: (1)选择的作品篇幅要短小,便于儿童记忆;内容要浅显,易于儿童理解;体裁多以五言、七言为主,儿童轻易上口。

    (2)教儿童学古诗时,最好配以画页,以图解诗,同时,做适当的讲解,帮助儿童理解作品。例如,《咏鹅》中“曲项”、“白毛”、“红掌”等,假如教儿童边看图,家长边解释,儿童是可以明白的。

    这样做的必要性,在于使儿童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他的理解记忆。 (3)在背诵过程中,可以是家长背一句,儿童模拟一句,然后过度到家长与儿童分单、双句背。

    再让儿童自己背。儿童往往记得快,忘得也快。

    所以要经常复习,以便巩固。 我对我女儿每天晚上睡觉前,先背诵下之前学过的唐诗,如果女儿想不起来了,我就加以提醒。

    我还教我女儿英文,但从来没有刻意的拿着书本教。我都在大自然里看到什么就教什么。

    比如说,我们正在走路,就教女儿说:we are walking. 看到树,就说tree,看到竹子,就说bamboo.见到黑色的小车,我就和女儿一起说:black car 我和女儿每天都是这样,我女儿学到了很多英文单词了,有时候她看到自己树,看到车,看到花,她就会主动的说出英文来。 在学英文的同时,我也和女儿一起背唐诗,都是很简单的,还和女儿一起背三字经。

    我讲这么多的意思是:不要刻意的教孩子唐诗,那么孩子会觉得没有乐趣。要在孩子玩的高兴的时候,兴趣很高的时候教孩子一些诗歌,认字,英文等知识,这样孩子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我想会更加强一些。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一定的帮助!谢谢! 小语妈。

    6. 宋词和唐诗哪个造诣高

    成就更高仁者见仁,各有千秋,中规中矩之人大概更爱唐诗,随性浪漫之人或许更爱宋词。我比较喜欢唐诗。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盛行文体,汉有赋,南北朝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种文体的出现与发展都是时代与文明进化的产物。诗词文体不尽相同。词是可以配乐演唱的乐府诗,随着商业文化的繁荣,社会娱乐增多,词更接地气,所以受欢迎程度水涨船高,一举占领街头巷尾妓院牌坊(当然诗的表现是吟诵,词的标准是唱)。两者是承上启下的,都是两个高峰。这种问题就有点像歌舞剧和音乐剧哪个艺术成就高一样(这个比喻有点拙劣- -反正- -理解就好)。

    7. 宋词与唐诗到底哪个略高一筹

    唐诗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不讲究格律、对仗写起来容易一些,但近体诗包括七律、七绝、五律、五绝都要求上下句子对仗,上句用名词下句必须用名词,上句用动词下句也必须用动词,上句用形容词或副词下句也必须用形容词或副词;其次,近体诗格律要求严格,每一个字都有平仄声限制,不可乱填;再次,近体诗有严格字数限制,不能多一个字少一个字;另外,写近体诗必须用形象思维的办法,写出的诗必须是一幅画、一、一段景,不能用抽象思维的语句写诗,不能直白地讲道理,不能直白地发议论。所以,近体诗是很难写的,没有过硬的文化底蕴和词句造诣一般人不敢写诗。

    宋词又叫长短句,尽管也有严格的平仄声要求,但句子有长有短,体现了起伏,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宋词有点类似今天的流行歌曲,是当时唱歌的歌词,曲牌名浣溪沙、念奴娇、渔家傲、青玉案、满江红、蝶恋花、减字木兰花等等都是固定的谱子,这些谱子现在都已经失传。相比较而言,诗属于高雅作品,词属于流行作品,因此,写词要比作诗容易一些。

    诗叫作诗,词叫填词,就是因为词有固定的谱子而诗却没有!但填词与作诗一样都要形象思维不要抽象思维,要用描写现实的景物和心理活动来作诗填词,千万不要过多地引用典故和大发议论,否则,诗词就成议论文了,就是去了其艺术性和美感。

    王维的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全诗就是一副美丽的画卷。

    李清照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也是写景的画卷。

    李清照的另一首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更是写景到了极致。

    “诗言志”!尽在不言中!

    就这些吧!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