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讲唐诗地理

    1. 唐诗和地理有何关系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异常辽阔。

    唐朝的疆域在鼎盛 时期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地区,南到今越南顺 化一带,北至贝加尔湖,总面积达1251万平方公里。唐 朝周围守边的少数民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 纥、棘鞴、铁勒、室韦、契丹等民族,唐朝在边疆分别 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 府。

    不仅如此,唐王朝还和周围的国家关系密切,交往 频繁。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唐代诗人的活动范围比以往 的诗人要大得多,唐诗中所包含的地理名称比我国以前 任何一个时代都要丰富。

    从名山大岳到塞外风光,从江 河湖沼到州峡津渡,从亭台楼阁到寺院庙宇,从宫廷台 阁到江山塞漠……几乎无所不包。

    2. 有哪些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3、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夜月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5、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襄邑道中

    宋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 ,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3. 唐诗中有很多涉及地理的诗句,解释其中的原因

    第一句。这是气候的垂直差异性,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摄氏度,山上的温度自然比山下要低,花期也晚。山地垂直气候与诗歌唐代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在山区物候的垂直差异.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 100~1 200米间,它比(九江市的平地,平均海拔32米)气温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20~30天,所以山上的物候比山下的物候推迟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第二句。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让水自西向东流。“奔流到海不复回”,从表面上看是正确的,但是水循环的过程可不是这样的,有一个海陆间循环,或者叫大循环。陆地的水到了海洋后,海洋的水蒸发,又在陆地上以降水的方式补给河流。要是没有这过程,河流早就干涸了。

    4. 地理方面的诗句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

    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可以指()

    D夏季风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关键字:温带大陆性气候)

    是说由于深处内陆,受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冬季严寒,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达33℃,北部接近20℃.受到这个气候的影响,冬长无夏,故早早天气变寒而下雪.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挑花始盛开(关键字:垂直地带性)

    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垂直带性或高度带性。形成垂直带的基本条件是构造隆起的山体,而其直接原因是热量随高度的迅速降低(每千米下降-6℃)。只要山体有足够的高度,自下而上便可形成一系列的垂直自然带.所以山下山下花方谢,山上花始开.

    5. 中国的地理差异的古诗

    1、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基本是我国的西北地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这两句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植被的垂直变化和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间,它比“人间(九江市的平地)气温要低 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比平地要落后二三十天。

    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话描述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每到夏天,这里烈日炎炎,白天气温上升快,有时高达摄氏四、五十度,当地人说:“沙窝煮鸡蛋,石头好烙饼”,但夜晚气温又急剧下降,辛勤的农民甚至不得不生起火炉取暖,围着火炉,品尝刚摘下来的西瓜。

    4、民谣“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绘的是我国的横断山区的自然景观,是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的形象写照。

    5、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描绘了长江三峡的江水湍急,山重水绕的自然景观。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冷锋之快。描绘的是天气特征,说的是下了一夜的雪,树上挂满了雪花,好像千万朵梨花盛开一样。

    7、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8、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的是我国春末夏初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

    9、晋.傅云《歌》:“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

    10、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是我国丘陵地形。

    12、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是我国的南岭一带。

    13、“山前桃花,山后雪”:夸张地表现秦岭南北两边自然景观的差异。

    地理差异诗句太多,受字数限制供参考。

    6. 《中国诗词大会》中的地理常识,你知道多少

    《中国诗词大会》成了一档全民节目,话题屡登热搜榜,引发广泛热议。

    古诗来源于生活,因此古诗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从古诗中不仅能学到很多的文学知识,还可以学到不少的地理知识。

    1、诗与天气、气候知识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析: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解析:温带大陆地性气候条件早晚温差大的真切实写照旧;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一一

    (宋、陆游)

    解析:形象地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一一

    (唐、刘禹锡)

    解析:是四种降雨类型中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或日常生活的感受,我们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一

    (唐、岑参)

    解析:形象地说明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或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析:阴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在阴山西北植被以草地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生活着被称为“胡”的少数民族。阴山东南部即汉族的主要聚居区,以种植业为主,也是古代所称的“中原”。“不教胡马度阴山”即遏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解析: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解析: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山色如洗、一派生机的美景。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一

    (唐、岑参)

    解析:描写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入冬后的气候状况。

    受字数限制,待续。

    7. 有关地理的古诗词注明作者 朝代 反映的是什么地理事物、地理现象

    一、巴 东 三 峡 歌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这两首民歌,郭茂倩【郭茂倩(1031-1099),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

    长江三峡由于两岸夹山,江道纡曲,水势湍急,成为著名的险境。在古代的条件下,渔者或行人乘舟经过此地,都不能不临其境而提心吊胆,虽说“沉舟侧畔千帆过”,但毕竟要随时准备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是内在的主观存在的心情。而外在的客观实境呢?除了眼见滩险山高之外,又偏偏此地多猿,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正好与人临于险境时之不安心声相“接火”,相“撞击”,于是在心灵的火花闪现时,就不能不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深味行路之难。

    此其第一层义。猿声如果偶尔有之倒也罢了,而偏此地多猿,猿声此起彼伏,又是“空谷传响”,回声相荡,由此及彼,至于“泠泠不绝”或“哀转久艳”。

    入耳者,竟是“两岸猿声啼不住”,声声敲击着舟行者的心。这就随之而更增加了凄楚,更加体味到行路之难。

    此其第二层义。猿鸣一声已是不忍听,两声则更不能忍,至于三声四声,声声不绝,此情此境,虽铁石之心,亦不能不为之泪沾裳矣,从而产生“怀士”之心,后悔何为而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涉险至此!两歌皆就猿声和人泪取象,既切其地的特点,又合行人、渔者之心境,融意于象,唱出此歌,而读者大透过其象而得求其意。

    歌不言三峡行路之险之难,和行人、渔者之悲凄心境,但其“意”已自在其中矣。两句十四字,文简而意丰,含蓄深婉,诗意隽永,诚难得之民歌佳作。

    二、长江三峡由于两岸夹山,江道纡曲,水势湍急,成为著名的险境。在古代的条件下,渔者或行人乘舟经过此地,都不能不临其境而提心吊胆,虽说“沉舟侧畔千帆过”,但毕竟要随时准备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是内在的主观存在的心情。而外在的客观实境呢?除了眼见滩险山高之外,又偏偏此地多猿,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正好与人临于险境时之不安心声相“接火”,相“撞击”,于是在心灵的火花闪现时,就不能不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深味行路之难。

    此其第一层义。猿声如果偶尔有之倒也罢了,而偏此地多猿,猿声此起彼伏,又是“空谷传响”,回声相荡,由此及彼,至于“泠泠不绝”或“哀转久艳”。

    入耳者,竟是“两岸猿声啼不住”,声声敲击着舟行者的心。这就随之而更增加了凄楚,更加体味到行路之难。

    此其第二层义。猿鸣一声已是不忍听,两声则更不能忍,至于三声四声,声声不绝,此情此境,虽铁石之心,亦不能不为之泪沾裳矣,从而产生“怀士”之心,后悔何为而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涉险至此!两歌皆就猿声和人泪取象,既切其地的特点,又合行人、渔者之心境,融意于象,唱出此歌,而读者大透过其象而得求其意。

    歌不言三峡行路之险之难,和行人、渔者之悲凄心境,但其“意”已自在其中矣。两句十四字,文简而意丰,含蓄深婉,诗意隽永,诚难得之民歌佳作。

    二、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作品注释: (1)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

    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

    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出蜀时所作。

    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因此,这首诗应当是他返还时所作。 (2)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或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瀑)多生怪柏,悬泉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暂发两首,如有参考价值再续。

    你也可以阅读诗词名句网,自己去找。

    8.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ccdba bbacdd 对于第10题现在有一新说法:“春风”实为“春光”,不是什么风! 玉门关,一名小方盘城,在敦煌城西北80公里处,屹立在茫茫的沙漠、戈壁之中,相传和阗玉经此输入中原,故名,是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

    方形,西、北墙各有一门;背依祁连山脉及其余脉,前接大漠,几百里内无人烟,“一片孤城万仞山”是真实的写照。 敦煌自汉代以后,一直是胡、汉杂居,出塞的时候,羌笛吹奏着离别的《杨柳曲》,其情之惨自是不言而喻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春光”现行本作“春风”,实误,就前首句“黄沙直上白云间”而言,黄沙遮天蔽日,春光又怎么能度得到玉门关? 王之涣的《出塞》,既是一首现实主义的诗歌,又是一首浪漫主义的诗歌。

    如果按照《全唐诗》本理解的话,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幅情景:游旅之人出了玉门关,面对着无穷无尽的流沙古道,想到随时随地都会有“黄沙直上白云间”的旅途,再回首玉门关,只见孤城独立,而远山苍苍茫茫,耳边回荡着羌笛奏出的哀怨的《杨柳曲》,感叹自己不能生入玉门关了! 所以我们今天解读这首《出塞》,应该是: 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9. 含高一地理知识的诗

    1、诗与天气、气候知识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

    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

    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新疆一带〝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温带大陆地性气候条件早晚温差大的真切实写照旧;“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形象地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是四种降雨类型中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或日常生活的感受,我们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形象地说明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或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阴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在阴山西北植被以草地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生活着被称为“胡”的少数民族。

    阴山东南部即汉族的主要聚居区,以种植业为主,也是古代所称的“中原”。“不教胡马度阴山”即遏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

    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说明梅子黄熟的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山色如洗、一派生机的美景。岑参的“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则是描写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入冬后的气候状况。

    2、诗歌与地形河流知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由瀑布的高,自然让人联想到庐山海拔之高,不难想象到了夏季人们还要到位于南方的庐山避暑,由于庐山海拔高,山上的气温是较低的。

    正如位于赤道上的非洲最高峰乞立马扎罗山上依然白雪皑皑。又如宋朝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好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李白的《将进酒》诗中前二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上句写大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头面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2000-3000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天而来。

    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已在干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而“彩云间”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说明长江蕴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

    由于两岸青山的约束,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李白的《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 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可以想见以“天府之国”著称的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山峻岭环绕,不难理解贯穿陕西和四川的宝成铁路(宝鸡——成都)和贯通四川到西藏的川藏公路修建工程之艰巨。

    3、诗歌与自然景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

    10. 诗词中的地理知识(根据诗词回答第3~4题):西江月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青藏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麦,所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的是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根据题意.故选:C。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