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选吧

    1. 马元茂的唐诗选

    马茂元先生《唐诗选》,注、评,很见水平,选目也不错,是一部值得精读的唐诗选本。

    看完以后,自觉受益匪浅,一直想发个帖子写点体会。但今日发现网上已经有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其文笔也明显比本人好多了。

    所以干脆转贴如下。 一部精彩的唐诗选本——马茂元《唐诗选》 古往今来唐诗选本汗牛充栋,迄今为止我最喜欢、受益也最多的是马茂元先生的这部《唐诗选》。

    此书初版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没读到过,手头的是1987年在其学生赵昌平协助下完稿、199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修订本。修订本共选126位诗人的作品500余篇,每位诗人下有小传,每首诗歌下有题解、注释和总评,无论是对于一般爱好者还是专业研究者,都堪称精彩绝绝伦。

    每次开卷,即使读上几页,也能感觉对唐诗的理解增进很多。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马先生旧学深邃、记诵广博,加上感觉敏锐至极,往往在注释或点评中寥寥几语,整首诗乃至诗人风格、诗风流变就活在脑子里了。

    相比之下很多低水平的诗歌点评,真如王夫之所说,如钝斧子斫栎木,皮屑纷飞,又何尝动得半分纹理。 中国古代好多上乘的诗话词话类作品,虽然也说的精彩高妙,但却往往给人“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的感觉,如严沧浪说的“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确实很准,但到底太白之飘逸、子美之沉郁,从何感觉的出?这种点评对于天分不是奇高的后学来说,往往如隔靴搔痒,虽连连颔首称是,却终不知“美从何出来”。

    马先生的注释和点评在这一点上便有了很大突破,对诗歌的风神格调,总能从其起承转合、章法气脉、笔意断续中升华出来,让你明其所以然,更兼从词语本身的感觉到诗人内心的感觉,远非如禅宗大师般空际传神。 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此书点评如下:“露侵罗袜,可知伫望之久;夜寒难禁,回房下帘,隔帘痴望一片秋月,更不知望到何时。

    玉阶、罗袜、水精帘,宫中的一切是华美的;白露、长夜、清寒,这女子的内心是空寂一片。句末一片月色空明,‘愁’子尽在不言之中。”

    短短几笔,就能讲出一首小诗的空灵韵致从何而来。又如《宣州谢晀楼饯别校书叔云》点评云:“此诗突如其来,倏忽而去,然法度在焉。

    起四句无端发兴感慨,而以‘多烦忧’阑及长风秋雁,高楼酣饮,自然而然落入饯别正题,‘蓬莱’四句就题展开。分合以写已与叔氏文章风骨,逸兴壮思。

    ‘抽刀’二句如异峰突起,其实意脉从‘欲上’句贯下。盖青天览月虽毫逸,而实不可得矣,则其愁更深。

    此二句又照应起四句烦乱之意,复发为‘不称意’‘弄扁舟’之浩叹,看似飘然而去,实则结出全诗一腔愁闷之根因所在。不泥题而切题,有章法而飘忽迷离,是太白所以高人一头处。”

    看了这样的评点,才知道诗仙不是超逸绝尘、弃绝任何人间法度的神仙,他不可学的并不是没有法度,而是“有章法而飘忽迷离”的境界。 杜甫《春望》,评点曰:“二联‘花、鸟’,应首联‘城春’,又启三联‘三月’。

    感时泪、鸟惊心,应首联‘国破’,又分启三联之‘烽火’、‘家书’。末联总收以白头不胜簪,既以衰暮形容芳春,又以愁思隐对‘国破’,感时、恨别都在其中矣。

    杜律感情博大,而章法细密,是以为难能。”杜诗风格,立即让你一目了然。

    太白超旷而章法飘忽,少陵博大而章法细密,分别立见。也如马先生点评杜甫其他诗时所言:“李如骏马掠敌,跳荡而步武不乱;杜如大将布阵,严整中见回复错综。

    故李逸而杜深。”多么到位! 此书对诗歌美学效果的评析,皆是如此,真真令人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

    论王之焕《登鹳雀楼》,言“首二句写楼周围的景物,第四句是写登楼之人,而将这人与物连接在一起的是第三句。欲穷千里目,诗人的目光追随者依山夕照辉映下的滚滚黄水远去,于是自然产生了更上一层楼的迫切愿望。

    于是海河天地,都来入我胸怀,诗的宏阔高远就显得富有生命力了。唐诗雄浑,光雄不浑不足成为好诗,就是这个道理。”

    小杜《沈下贤》:“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此书评曰:“沈下贤工传奇,笔致幽渺顽绝。

    古人凭吊诗常以被吊者笔法为之,故此诗境界缥缈。然而气局仍较宽大,为牧之个性,与李贺《苏小小墓》之鬼气森然者不侔。”

    此书所有品评都精彩,无随便应付之处,值得细细品位。另注释完备,非如有些大家的古诗词注本,很多在行家看来是“常识”的地方就不注了(比如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

    因此对于一般爱好者,也是不可多得的唐诗优秀选本。 利用这个机会,隆重推荐一下这本比较厚的好书,呵呵。

    转发自:。

    2. 马元茂的唐诗选

    马茂元先生《唐诗选》,注、评,很见水平,选目也不错,是一部值得精读的唐诗选本。

    看完以后,自觉受益匪浅,一直想发个帖子写点体会。但今日发现网上已经有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其文笔也明显比本人好多了。

    所以干脆转贴如下。 一部精彩的唐诗选本——马茂元《唐诗选》 古往今来唐诗选本汗牛充栋,迄今为止我最喜欢、受益也最多的是马茂元先生的这部《唐诗选》。

    此书初版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没读到过,手头的是1987年在其学生赵昌平协助下完稿、199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修订本。修订本共选126位诗人的作品500余篇,每位诗人下有小传,每首诗歌下有题解、注释和总评,无论是对于一般爱好者还是专业研究者,都堪称精彩绝绝伦。

    每次开卷,即使读上几页,也能感觉对唐诗的理解增进很多。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马先生旧学深邃、记诵广博,加上感觉敏锐至极,往往在注释或点评中寥寥几语,整首诗乃至诗人风格、诗风流变就活在脑子里了。

    相比之下很多低水平的诗歌点评,真如王夫之所说,如钝斧子斫栎木,皮屑纷飞,又何尝动得半分纹理。 中国古代好多上乘的诗话词话类作品,虽然也说的精彩高妙,但却往往给人“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的感觉,如严沧浪说的“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确实很准,但到底太白之飘逸、子美之沉郁,从何感觉的出?这种点评对于天分不是奇高的后学来说,往往如隔靴搔痒,虽连连颔首称是,却终不知“美从何出来”。

    马先生的注释和点评在这一点上便有了很大突破,对诗歌的风神格调,总能从其起承转合、章法气脉、笔意断续中升华出来,让你明其所以然,更兼从词语本身的感觉到诗人内心的感觉,远非如禅宗大师般空际传神。 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此书点评如下:“露侵罗袜,可知伫望之久;夜寒难禁,回房下帘,隔帘痴望一片秋月,更不知望到何时。

    玉阶、罗袜、水精帘,宫中的一切是华美的;白露、长夜、清寒,这女子的内心是空寂一片。句末一片月色空明,‘愁’子尽在不言之中。”

    短短几笔,就能讲出一首小诗的空灵韵致从何而来。又如《宣州谢晀楼饯别校书叔云》点评云:“此诗突如其来,倏忽而去,然法度在焉。

    起四句无端发兴感慨,而以‘多烦忧’阑及长风秋雁,高楼酣饮,自然而然落入饯别正题,‘蓬莱’四句就题展开。分合以写已与叔氏文章风骨,逸兴壮思。

    ‘抽刀’二句如异峰突起,其实意脉从‘欲上’句贯下。盖青天览月虽毫逸,而实不可得矣,则其愁更深。

    此二句又照应起四句烦乱之意,复发为‘不称意’‘弄扁舟’之浩叹,看似飘然而去,实则结出全诗一腔愁闷之根因所在。不泥题而切题,有章法而飘忽迷离,是太白所以高人一头处。”

    看了这样的评点,才知道诗仙不是超逸绝尘、弃绝任何人间法度的神仙,他不可学的并不是没有法度,而是“有章法而飘忽迷离”的境界。 杜甫《春望》,评点曰:“二联‘花、鸟’,应首联‘城春’,又启三联‘三月’。

    感时泪、鸟惊心,应首联‘国破’,又分启三联之‘烽火’、‘家书’。末联总收以白头不胜簪,既以衰暮形容芳春,又以愁思隐对‘国破’,感时、恨别都在其中矣。

    杜律感情博大,而章法细密,是以为难能。”杜诗风格,立即让你一目了然。

    太白超旷而章法飘忽,少陵博大而章法细密,分别立见。也如马先生点评杜甫其他诗时所言:“李如骏马掠敌,跳荡而步武不乱;杜如大将布阵,严整中见回复错综。

    故李逸而杜深。”多么到位! 此书对诗歌美学效果的评析,皆是如此,真真令人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

    论王之焕《登鹳雀楼》,言“首二句写楼周围的景物,第四句是写登楼之人,而将这人与物连接在一起的是第三句。欲穷千里目,诗人的目光追随者依山夕照辉映下的滚滚黄水远去,于是自然产生了更上一层楼的迫切愿望。

    于是海河天地,都来入我胸怀,诗的宏阔高远就显得富有生命力了。唐诗雄浑,光雄不浑不足成为好诗,就是这个道理。”

    小杜《沈下贤》:“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此书评曰:“沈下贤工传奇,笔致幽渺顽绝。

    古人凭吊诗常以被吊者笔法为之,故此诗境界缥缈。然而气局仍较宽大,为牧之个性,与李贺《苏小小墓》之鬼气森然者不侔。”

    此书所有品评都精彩,无随便应付之处,值得细细品位。另注释完备,非如有些大家的古诗词注本,很多在行家看来是“常识”的地方就不注了(比如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

    因此对于一般爱好者,也是不可多得的唐诗优秀选本。 利用这个机会,隆重推荐一下这本比较厚的好书,呵呵。

    转发自:。

    3. 天地庄生马,五湖范蠡舟,何解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页一九六)

    《唐诗选》残卷(伯二五六七)卷末题作〈上陈左相〉,仅二行,又一卷(伯二五

    五二)存后半,正相衔接。惟字有缺脱,当是卷纸坏烂之故。今据以相校,颇有异

    文。

    德以精灵降,时膺梦寐求,苍生谢安石,天子富人侯。尊俎资高论,岩廊挹大猷,

    相门连户牖,卿族嗣弓裘。豁达云开霁,清明月映秋,能为吉甫颂,善用子房筹。

    阶砌思攀陟,门阑尚阻修,高山不易仰,大匠本难投。迹与松乔合,心缘启沃留,

    公才山吏部,书癖杜荆州。幸沐千年圣,何辞一尉休,折腰知宠辱,回首见沉浮。

    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舟,逍遥堪自乐,浩荡信无忧。去此从黄绶,归欤任白头,

    风尘与霄汉,瞻望日悠悠。

    用范蠡泛舟五湖来比喻自己希望脱离官场的纷扰,回归自然的心境.

    4. 谁帮我写一篇<<唐诗选>>读后感啊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是中国文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

    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是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别人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古诗,能让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让事业的流浪者重新成为有名的人士。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的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5. 怎么解比尔密码

    大宝藏的钥匙“连城诀”就是31个数字,每个数字对应的是当时的畅销书《唐诗选辑》中的一个汉字,这31个汉字连起来组成的全文是: 江陵城南偏西天宁寺大殿佛像向之虔诚膜拜通灵祝告如来赐福往生极乐 这就是关于宝藏秘密的叙述,其实前13个字代表的信息就已经足够:“江陵城南偏西天宁寺大殿佛像”(那尊中空的佛像就是宝藏,佛像本身全是黄金铸成,里面再容纳无数珍宝),而后面的18个字“向之虔诚膜拜通灵祝告如来赐福往生极乐”带点玩笑意味。

    怎么样才能把那31个数字翻译成对应的汉字呢?照着数字到诗里去按顺序数,比如第一个数字是4,那么在诗里从头数到第4个字“江”字,就是译文的第一个字,第二个数字是51,就数到第51个字,是“陵”字••••••依此类推。 以前看福尔摩斯探案集,读完《跳舞的人》和《马斯格雷夫礼典》后,对密码破译发生了兴趣,就了解了一些粗浅的密码学知识,看了连城诀后,不得不佩服金老的博学,这里涉及比较专业的密码学知识,具体说是“加密方法”问题。

    连城诀用到的加密方法叫“比尔密码”,具体说就是用数字来暗示文字,破译时必须找到“密码本”(密钥)——编码者以之为编码依据的某本书籍(文字材料),再把那些数字按编码规律在书(文)里象查字典那样查出对应的文字(就象用“连城诀”的数字从《唐诗选辑》里查出文字一样),连起来就是文字内容了。不知道哪本书(文)是“密钥”的话,世界上最优秀的密码专家也无法破译。

    这种密码的得名来源于真实故事:一个叫比尔的探险家留下一份指明他和同伴埋藏大宝藏地点的密码,共三页,全是密密麻麻的数字,让人一筹莫展,后来有人终于侥幸猜到了第二页数字的“密码本”就是大名鼎鼎的《独立宣言》,按规律从《独立宣言》里查出了以下信息——宝藏的数额、大致地点以及包装方式,但最关键的“详细地点”却在第一页里,而第一页密码的“密码本”是哪本书(文)却始终无法找到,因此比尔宝藏的埋藏地点多年来一直是个谜。要是第一页的“密钥”不是众所周知的书文,甚至是比尔自己写的某诗文,那这密码恐怕是永远也无法破解啦。

    (据说有人绞尽脑汁用了几十年时间想找出那“密钥”最终仍徒劳无果) 关于这种编码方式的真实故事还出现在抗战期间的重庆(看过央视《探索发现》的朋友可能有印象): 当时重庆饱受日军轰炸,日军轰炸机每次都能准确选在重庆上空天气晴好的时候从武汉起飞完成空袭,并成功躲过防空炮火,国民党知道重庆有日方潜伏的特务在和日军进行密码电报联系,但无法破译截获的密电码,于是高薪请来美国密码专家雅德利。 雅德利初期的工作很顺利,成功破译日方密码并端掉特务窝点,再用已了解的密码继续给日方发去假情报,使重庆所受打击大大减少。

    可不久狡猾的日方有所察觉,对假情报不再理会,改用了一套令雅德利头疼的全新密码,同潜藏得更深的幕后间谍取得联系,让重庆遭受惨痛损失,这密码就是“比尔密码”。后来雅德利利用巧妙而惊险的方法查到这密码的“密钥”——当时比较风靡的小说《大地》(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写的一部反映中国清末民初老百姓生活的书,曾获得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 ),成功打掉潜藏在国军内部的间谍。

    现在知道连城诀的底细了,可金老就是金老,他亲自进行加密的比尔密码“连城诀”还另有一个绝妙之处: 就算把“连城诀”所有数字,外加“密钥是满街都是的《唐诗选辑》”这个秘密公之于众,其他人也仍然无法破译出正确信息,因为这个密码还有第二重“加密”——“唐诗剑法”招式的正确顺序! 原来,连城诀第一个数字“4”的对应汉字,要在“唐诗剑法”的第一招的出处——杜甫的《春归》里去数第四个字“江”才是正解,第二个数字“51”,要在“唐诗剑法”第二招的出处《重经昭陵》里去数第51个字“陵”••••••以此类推。 所以,不知道“唐诗剑法”招式的正确顺序的人,即使把连城诀的31个数字摆在左边,把《唐诗选辑》摆在右边,他也无从知晓每个数字该在哪一首诗里去数对应汉字! 联手弑师之后,世界上知道“唐诗剑法”招式正确顺序的人就只有万震山、言达平和戚长发师兄弟三人了,所以他们教徒弟(包括亲生儿女)时,故意要把招数顺序乱组合,甚至连名字都要恶搞成“哥翁喊上来,是横不敢过”之类~~~ 《连城诀》真的是很耐看的一部金书。

    (写完此文意犹未尽,能耐心看到这里的,都是对我抬爱、我应衷心感谢的朋友了,想用“比尔密码”给朋友们做个游戏: 下面是一小段密码,是我要对各位说的一句话,密钥是金吧第二个置顶帖:【吧务管理】投诉删贴及删贴通知[精品] [置顶] 每4个数字代表一个字,前两个数字表示楼层,后两个数字表示该楼正文里的第几个字,比如“1506”,表示在15楼的正文里第6个字。 不麻烦,才几个字,为了方便查字,可以先把数字抄下来: 4402 0806 3905 5306 1404 把这五个字连起来读~~~~ 呵呵,应该不会失望的! 别忘了回帖哦?)。

    6. 追寻蓝色的夏之梦

    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骈俪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

    已有许久,未曾去关心蝉音。耳朵忙着听车声,听综艺节目的敲打声,听售票小姐不耐烦的声音,听朋友的附在耳朵旁,低低哑哑的秘密声……应该找一条清澈洁净的河水洗洗我的耳朵,因为我听不见蝉声。

    于是,夏天什么时候跨了槛进来我并不知道,直到那天上文学史课的时候,突然四面楚歌、鸣金击鼓一般,所有的蝉都同时叫了起来,把我吓了一跳。我提笔的手势搁浅在空中,无法评点眼前这看不见、摸不到的一卷声音!多惊讶!把我整个心思都吸了过去,就像铁砂冲向磁铁那样。

    但当我屏气凝神正听得起劲的时候,又突然,不约而同地全都住了嘴,这蝉,又吓我一跳!就像一条绳子,蝉声把我的心扎捆得紧紧的,突然在毫无警告的情况下松了绑,于是我的一颗心就毫无准备地散了开来,如奋力跃向天空的浪头,不小心跌向沙滩! 夏天什么时候跨了门槛进来我竟不知道! 是一扇有树叶的窗,圆圆扁扁的小叶子像门帘上的花鸟画,当然更活泼些。风一泼过来,它们就“刷”地一声晃荡起来,我似乎还听见嘻嘻哈哈的笑声,多像一群小顽童在比赛荡秋千!风是幕后工作者,负责把它们推向天空,而蝉是啦啦队,在枝头努力叫闹。

    没有裁判。 我不禁想起童年,我的童年。

    因为这些愉快的音符太像一卷录音带,让我把童年的声音又一一捡回来。 首先捡的是蝉声。

    那时,最兴奋的事不是听蝉是捉蝉。小孩子总喜欢把令他好奇的东西都一一放手掌中赏玩一番,我也不例外。

    念小学时,上课分上下午班,这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才有的优待,可见我那时还小。上学时有四条路可以走,其中一条沿着河,岸边高树浓阴,常常遮掉半个天空。

    虽然附近也有田园农舍,可是人迹罕至,对我们而言,真是又远又幽深,让人觉得怕怕的。然而,一星期总有好多趟,是从那儿经过的,尤其是夏天。

    轮到下午班的时候,我们总会呼朋引伴地一起走那条路,没有别的目的,只为了捉蝉。 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音。

    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打,有雷声、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

    绝句该吟该诵,或添几个衬字歌唱一番。蝉是大自然的一队合唱团;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着一首绝句,这绝句不在唐诗选,不在宋诗集,不是王维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对仲夏有共同的情感,而写成的一首抒情诗。

    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有点近乎自然派的朴质,又有些旷远飘逸,更多的时候,尤其当它们不约而同地收住声音时,我觉得它们胸臆之中,似乎有许多豪情悲壮的故事要讲。也许,是一首抒情的边塞诗。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蝉该是有翅族中的隐士吧!高踞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蝉亦是禅。 午后也有蝉,但喧嚣了点。

    像一群游吟诗人,不期然地相遇在树阴下,闲散地歇它们的脚。拉拉杂杂地,他们谈天探询,问候季节,倒没有人想作诗,于是声浪阵阵,缺乏韵律也没有押韵,他们也交换流浪的方向,但并不热心,因为“流浪“其实并没有方向。

    我喜欢一面听蝉一面散步,在黄昏。走进蝉声的世界时,正如欣赏一场音乐演唱会一般,如果懂得去听的话。

    有时候我们抱怨世界愈来愈丑了,现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其实在一滩浊流之中,何尝没有一潭清泉?在机器声交织的音图里,也有所谓的“天籁”。我们只是太忙罢了,忙得与美的事物擦身而过都不知不觉。

    也太专注于自己,生活的镜头只摄取自我喜怒哀乐的大特写,其他种种,都是一派模胡的背景。如果能退后一步看看四周,也许我们会发觉整个图案都变了。

    变的不是图案本身,而是我们的视野。所以,偶尔放慢脚步,让眼眸以最大的可能性把天地随意浏览一番,我们将恍然大悟;世界还是时时在装扮着自己。

    而有什么比一面散步一面听蝉更让人心旷神怡?听听亲朋好友的倾诉,这是我们常有的经验。聆听万物的倾诉,对我们而言,亦非难事,不是吗? 聆听,也是艺术。

    大自然的宽阔是最佳的音响设备。想象那一队一队的雄蝉敛翅踞在不同树梢端,像交响乐团的团员各自站在舞台一般。

    只要有只蝉起个音,接着声音就纷纷出了笼。它们各以最美的音色献给你,字字都是真心话,句句来自丹田。

    它们有鲜明的节奏感,不同的韵律表示不同的心情。它们有时合唱有时齐唱,也有独唱,包括和音,高低分明。

    它们不需要指挥也无需歌谱,它们是天生的歌者。歌声如行云如流水,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

    又如澎涛又如骇浪,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顷刻间,你便觉得那蝉声宛如狂浪淘沙般地攫走了你紧紧扯住在手里的轻愁。蝉声亦有甜美温柔如夜的语言的时候,那该是情歌吧!总是一句三叠,像那倾吐不尽的缠绵。

    而蝉声的急促,在最高涨的音符处突地戛然而止,更像一篇锦绣文章被猛然撕裂,散落一地的铿锵字句,掷地如金石声,而后寂寂寥寥成了断简残编,徒留给人一些怅惘,一些感伤。何尝不是生命之歌?蝉声。

    而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

    唐诗选吧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