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注音悯农

    1. 急求唐诗 悯农(二) 忆江南 江南 寻隐者不遇 小池 古诗原文 和拼音

    悯农(其二)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 悯农的古诗怎么读

    李绅《悯农》一锄 禾 日 当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谁 知 盘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un), 国内由于飧字用的很少,是个冷僻字,当初为了让诗歌更通俗易懂,改为餐了。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李绅《悯农》二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栗粟。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希望能帮得到你。

    3. 唐诗《悯农》用粤语白话如何念

    锄禾日当午 wu ng ngox

    汗滴禾下土 tu tou thox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ku fu khox

    从粤语的韵脚来看,并不押韵,普通话反而押韵。 我们说很多古诗词用粤语读比用普通话读更押韵,通常是说一些普通话消失了的入声韵尾tpk以及闭口鼻韵母m。 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现在的粤语虽然保留了很多中古汉语(唐宋时候的汉语)的语音特征,但它并不是原来的中古汉语,因为粤语本身也是在中古汉语基础上慢慢演化的,虽然在宏观上保留的特征比较多,但是在细节上也不是绝对的所有字都是有规律的变化,有不少字音也是不规律变化,所以并不是每首诗词都能很好的押韵,而真正的中古汉语时候的韵尾标在了后面,可以看出一二四行字的韵尾都是ox。

    所以说古诗词最好的押韵感觉就是使用当时的语音,百分之百的押韵,因为诗词的要求就是要百分之百的押韵。而粤语由于保留了许多中古汉语的特征,在很多诗词中押韵的感觉比普通好,但也不是百分之百,甚至有反例,普通话押韵好过粤语的情况。

    普通话虽然没有了入声,也会有些字音是规律性变化的,所以我们在用普通话读诗词的时候也会有很押韵的情况,在某个韵脚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而粤语的这几个字不规律的话,就会出现悯农这首诗的情况,普通话押韵,粤语不押韵。

    4. 聂夷中的《田家》拼音

    yǒng tián jiā

    《咏田家》

    táng niè yí zhōng

    唐 聂夷中

    èr yuè mǎi xīn sī, wǔ yuè tiào xīn gǔ.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yī dé yǎn qiánchuāng, wān què xīn tóu ròu.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wǒyuàn jūn wáng xīn, huà zuò guāng míng zhú.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bú zhàoqǐ luó yán, zhǐ zhào táo wáng wū.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5. 田家古诗全首带拼音

    田[tián]家[jiā] 诗人:聂[niè]夷[yí]中[zhōng] 朝代:唐[táng]父[fù]耕[gēng]原[yuán]上[shàng]田[tián],子[zǐ]锄[zǐ]山[shān]下[xià]荒[huāng]。

    六[liù]月[yuè]禾[hé]未[wèi]秀[xiù],官[guān]家[jiā]已[yǐ]修[xiū]仓[cāng]。赏析“子锄山下荒”又作“子劚山下荒”一边是辛苦的劳动,一边是无厌的剥削,但更不道破,而寓讽刺于叙事之中,显得更为冷峭有力。

    ===========中晚唐为数众多的悯农诗中,短小精悍之作首推李绅《 悯农二首 》,下来就要算聂夷中《田家》了。乍看去,此诗的内容之平淡、语言之明白、字句之简单,几乎没什么奥妙可言,但它能以最少的文字取得了很大的效果,显得十分耐读,这又决不是偶然的。

    封建时代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的形式便是地租 。在唐末那样的乱世 ,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

    此诗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如果正面从收租情事落笔,所费笔墨必多而实际效果未必就好。

    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就在于抛开这种正面的描写 ,而只选取收租的题前之景,即农夫辛勤耕作而官家等待收租情况 ,“官家已仓”句点到为止 ,修仓干什么,农夫的命运将怎样,一应留待读者去想。作者省却许多气力,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论者往往知道诗歌语言的具体形象之美,不知道亦有概括抽象之妙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诗句 ,就好在用泛写的方式 ,概括了一般丰年的情事,并不以具体形象见长。

    此诗前二句也一样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并不仅仅是只写一家父子的事件,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万万个农民的家庭,所谓“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正是农家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并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已耕的熟田和待垦的荒地,从耕田写到开荒,简洁有力地刻划出农家一年到头的辛苦,几乎没有空闲可言 。十个字具有高度的涵盖力 ,增加了诗意的典型性。

    几乎成为封建社会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在揭露讽刺的时候 ,诗人不发议论而重在摆事实 ,发人深省。

    “六月禾未秀”一句不单指庄稼未成熟 。按正常的情况 ,四五月麦苗就该扬花(“秀”),“六月”应已收割而“ 禾未秀 ”,当是遇到了旱情,暗示着欠收。

    而按唐时两税法,六月正是应该交纳夏税的时节 ,所以“官家已修仓。”官家修仓,本身就暗示着对农民劳动成果的窥伺和即将予以剥夺,而这种窥伺出现在“六月禾未秀”之际 ,更觉意味深长。

    “禾未秀”而仓“已修”,一“未”一“已”,二字呼应。农家望成的焦灼如焚,官家收租的追不及待,及统治者的不恤民情,种种事实,俱在其中,作者的忧民悯农之心亦跃然纸上。

    题前摄景,洗炼概括,融情入事,其中任何一种手法都可以收到言简意长的效果。而此诗恰当地同时运用这三种手法,艺术效果也就更加显著了。

    唐诗注音悯农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