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宜黄唐诗仙

    1. 关于“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的八首诗词的出处有谁知道吗

    七律八首: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八雅)

    出自新浪搏客 文/冰云

    千年清韵觅知音,激荡钟声号角沉。

    杰出伯牙欢快奏,贤明君主喜偕吟。

    唱歌助乐丝弦凄,舞袖飞云泪湿襟。

    旋律悲凉宏放阔,连绵意趣在琴心。

    信安石室晋时村,对弈童叟举子墩。

    黑白争盘盘半目,围城鏖战战乾坤。

    神台王质观棋趣,仙境烂柯赏事存。

    勘破玄机思妙算,升平落仔论赢输。

    书(书法)

    汉文记史古时编,篆隶行楷草字传。

    笔势神游宣纸上,墨池仙梦砚台边。

    张颠素草飞翔意,柳骨颜筋硬瘦篇。

    静气清心灯下坐,习书摹帖日延年。

    画(国画)

    古音水墨盛繁荣,绘意浓情笔下行。

    千里江山图册卷,万条溪水画中泓。

    松枝鸟啭欢颜语,庭院花香缀放莹。

    仕女清眉楼阁里,儒君俊杰榭台萌。

    诗经相继几千年,恩怨情深典范篇。

    李杜唐诗仙圣是,苏辛词赋悚神连。

    浪漫现实存佳作,豪放婉声气势宣。

    历代汉文承起意,今朝里巷有新笺。

    短歌行咏杜康酒,满座宾朋聚首醇。

    忧郁心情解琐事,闷愁思绪释红尘。

    茅台清逸幽香味,粮液温馨甜美纯。

    友爱举杯情谊厚,沉吟欢鹊意浓淳。

    梅芳冬咏报春来,铁骨铮铮雪里魁。

    兰意素颜清雅在,幽情委婉淡青裁。

    竹摇林杪婆娑响,枝舞云翻波浪推。

    菊朵长丝垂绚烂,妖娆篱院衬君才。

    山中云雾润茶丰,时遇清明采摘农。

    手炒绿青香茗淡,盘端雀舌盛情浓。

    沉浮甜水翻江滚,起落叶飘品味溶。

    春夏秋冬杯底立,风霜雨雪自从容。

    以上供参考。

    2. 紫禁文化的渊源有人知道吗

    早在《三辅黄图》便有提到“紫宫”,其中称秦始皇“筑咸阳宫,因北门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紫宫”所指的就是紫微垣天宫,是紫禁文化的起源和出处,是皇家宫殿参考的设计母版。同时也是中天北极紫微垣,天宫所在之地;“禁”就是指禁止,意指宫殿是皇家重地,闲杂人等禁入其中。诗圣杜甫有诗云:“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紫禁文化其实还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建成紫禁城,紫禁城也被称为“紫禁”即皇帝的居所,从而成为封建皇朝的权利的象征。

    此外,紫禁一词,汉、唐、宋、元时代就已经产生,并且在诗人和皇家成为人间至美繁华宫殿象征。唐诗仙、诗圣、诗魔都有关于“紫禁”的诗句描述。

    3. 关于庐山的感受 【不是作文】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北枕长江水,东偎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动脉。方圆三百余公里,海拔一千四有余。

    春迟与夏短,秋早及冬长。易兴云作雨,常雾霾蒸腾。山间树林密布,周边江湖环绕。望江亭可远眺蜿蜒之江水,含鄱口能观赏鄱阳湖之日出。

    历史悠久,古迹遍布。无数文人墨客留下浩如烟海之丹青,众多名人志士书写脍炙人口之篇章。唐诗仙李太白感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宋文豪苏东坡感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白居易赏花于花径,放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周敦颐观莲于莲池,赞叹:“莲出淤泥而不染,又濯清涟而不妖”。岳鹏举有志难伸葬母沙河镇,朱紫阳学贯天人修院育英才。李时珍问道锦绣谷,为《本草纲目》增素材;徐霞客跻攀石门涧,令《侠客游记》添新章。

    世纪交替引欧风美雨,中西文化如山水相击。吸天地灵气而引时代潮流,越群山人杰乃令世界瞩目。周总理上庐山促成合作抗日,毛主席登庐山主持中央会议。

    改革开放,千年之交。申报世界文化景观成功,荣获世界地质公园桂冠。飞架九江大桥,贯通京九铁路。青山张臂膀,喜迎四海兄弟,碧水扬清波,笑纳五湖宾朋。

    最爱庐山登不足,芦林湖里白草堂。

    4. 有哪些诗句赞美过黄山的莲花峰

    莲花峰海拔1,864米,是黄山第一高峰,气势磅礴,巍然壮观。

    每当日出东方,这朵 莲花便“朝霞勾出金边来”。唐诗仙李白是否攀过此峰有待考证。

    但这位大诗人“菡苔金 芙蓉”的诗句,则无疑是赞美莲花峰日出。也许是诗人神游后的再现吧。

    古人未经考察, 以为天都峰最高。 直至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九月,第二次登游黄 山考察,才明确订正:莲花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即“天都亦俯首矣”。

    首先提 出莲花峰最高,事实也证明他的观测是准确的。明末清初诗画家石涛有诗:“壁立不知顶, 崔嵬势接天,”此峰高耸云端,气势雄伟,主峰突兀,小峰簇拥,宛如一朵初开新莲,故 用莲花名。

    我们沿着磴道,“叠级直上,级穷洞转,曲曲奇诡”。梯道步入缓坡时,人称 “莲梗”,继上,穿过4个石洞,人称“莲孔”。

    磴道凿石而阶,长500余米,高差255米, 在“莲”上穿行,很有情趣。峰顶有“飞龙”、“双龙”等奇松和月池、香沙池等名胜。

    峰 壁上镌有“真好造化”,“非人间也”、“名不虚传”、“天海奇观”等摩崖石刻。 莲花峰极顶 是个小平台,虽然山高风大,但有惊无险,可以尽情远眺,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天气 晴朗时,可以极目江天,领略那“浪下三吴起白烟”的情趣。

    现在攀登莲花峰,一个多小 时就可以从峰脚到峰顶。但古时,却十分艰难。

    宋咸淳四年(1268),歙县吴龙翰、鲍云 龙、宋复一行三人,同游黄山,自带被服干粮,费时三日,终登极顶,夜宿其上。

    5. 高分悬赏《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字词的详细解释

    公孙大娘是唐代最杰出的舞蹈家之一,传剑击之术亦是一绝;籍贯、身世不详,擅舞“剑器”,舞艺超群,常在民间献艺,极负盛名。

    又多次被召入官,表演剑舞技艺。是唐代见于记载中,既活跃于民闲,又闻名于宫廷的少数着名舞蹈家。

    传闻唐诗仙李白曾师从公孙大娘学习剑击之术;后发觉其武道始终难超越其师兄,从而转入文学诗词!〈此为一方野史〉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对公孙大娘剑舞的描写。 原序: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 ,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感慨,聊为《剑器行》。

    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 》,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公孙大娘:唐玄宗时的舞蹈家。

    弟子:指李十二娘。剑器:指唐代流行的武舞,舞者为戎装女子。

    大历二年:公元七六七年。开元五载:公元七一七年。

    剑器浑脱:《浑脱》是唐代流行的一种武舞,把《剑器》和《浑脱》综合起来,成为一种新的舞蹈。 1、圣文神武皇帝:指唐玄宗。

    2、波澜莫二:师徙舞技相仿,不差上下。 3、鸿洞:弥漫无际。

    4、玳?:以玳瑁装饰的琴瑟。 【评析】: ??诗序写得象散文诗,旨在说明目睹李十二娘舞姿,并闻其先师,触景生情,抚今 思昔,记起童年观看公孙大娘之剑舞,赞叹其舞技高超,并以张旭见舞而书艺大有长 进之故事点缀。

    ??诗开头八句,先写公孙大娘的舞技高超,如“羿射九日”,“骖龙飞翔”。接着 “绛唇”六句,写公孙氏死后,剑舞沉寂,幸好晚年还有弟子承继。

    “先帝”六句笔 锋一转,又写五十年前公孙氏是宫里八千舞女中首屈一指,然而安史之乱后,“宜 春”、“梨园”的人才早已烟消云散了。如今只有残存的教坊艺人李十二娘。

    “金 粟”六句是尾声,感慨身世悲凉。 ??全诗气势雄浑,沉郁悲壮。

    见《剑器》而伤往事,抚事慷慨,大有时序不同,人 事蹉跎之感。诗以咏李氏,而思公孙;咏公孙而思先帝,寄托作者念念不忘先帝盛 世,慨叹当今衰落之情。

    语言富丽而不浮艳,音节顿挫而多变。 【简析】: 诗人写此诗年已55岁,饱经忧患,却仍滞留异乡,自有不胜今昔兴衰之感,诗中借几十年前观看玄宗开元年间著名舞蹈家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的回忆,倾述了这种感情。

    【韵译】: 唐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 我在夔府别驾元持家里, 观看临颍李十二娘 跳剑器舞, 觉得舞姿矫健多变非常壮观, 就问她是向谁学习的? 她说:“我是公孙大娘的学生”。 玄宗开元三年,我还年幼, 记得在郾城看过公孙大娘 跳《剑器》和《浑脱》舞, 流畅飘逸而且节奏明朗, 超群出众,当代第一, 从皇宫内的宜春、梨园弟子 到宫外供奉的舞女中, 懂得此舞的, 在唐玄宗初年, 只有公孙大娘一人而已。

    当年她服饰华美,容貌漂亮, 如今我已是白首老翁, 眼前她的弟子李十二娘, 也已经不是年轻女子了。 既然知道了她舞技的渊源, 看来她们师徒的舞技一脉相承, 抚今追昔,心中无限感慨, 姑且写了《剑器行》这首诗。

    听说过去吴州人张旭, 他擅长书写草书字帖, 在邺县经常观看公孙大娘 跳一种《西河剑器》舞, 从此草书书法大有长进, 豪放激扬,放荡不羁, 由此可知公孙大娘舞技之高超了。 从前有个漂亮女人,名叫公孙大娘, 每当她跳起剑舞来,就要轰动四方。

    观看人群多如山,心惊魄动脸变色, 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起伏震荡。 剑光璀灿夺目,有如后羿射落九日, 舞姿矫健敏捷,恰似天神驾龙飞翔, 起舞时剑势如雷霆万钧,令人屏息, 收舞时平静,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

    鲜红的嘴唇绰约的舞姿,都已逝去, 到了晚年,有弟子把艺术继承发扬。 临颍美人李十二娘,在白帝城表演, 她和此曲起舞,精妙无比神采飞扬。

    她和我谈论好久,关于剑舞的来由, 我忆昔抚今,更增添无限惋惜哀伤。 当年玄宗皇上的侍女,约有八千人, 剑器舞姿数第一的,只有公孙大娘。

    五十年的光阴,真好比翻一下手掌, 连年战乱烽烟弥漫,朝政昏暗无常。 那些梨园子弟,一个个地烟消云散, 只留李氏的舞姿,掩映冬日的寒光。

    金粟山玄宗墓前的树木,已经合抱, 瞿塘峡白帝城一带,秋草萧瑟荒凉。 玳弦琴瑟急促的乐曲,又一曲终了, 明月初出乐极生悲,我心中惶惶。

    我这老夫,真不知哪是要去的地方, 荒山里迈步艰难,越走就越觉凄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