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唐诗之路
1. 浙东唐诗之路与哪些诗人有关,试举例之
“浙东唐诗之路” 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表层含义,指的是一条道路:它始自钱塘江,经浙东运河过绍兴、上虞,再溯剡溪,经嵊州、新昌、天台、临海,这是干线。还有进入干线的支线,如浦阳江、东阳江、好溪、奉化江、甬江等;经奉化、宁波、余姚,再过上虞到钱塘江的支线。
唐代时,只占全国国土百分之0.13%的浙东,有20%的唐代诗人倘佯在唐诗之路这条线上,留下了1500多首唐诗。
行走在这条诗路上的的唐代诗人有四五百人,如李白杜甫贺知章白居易等等。请见唐诗之路权威网站:
/
网站首页左上角有视频介绍。
2. 有谁知道浙江唐诗之路的详细资料
浙江有一条唐诗之路,这是90年代国内外专家学者实地勘察所认定的。
这条诗路始自钱塘江上溯到绍兴镜湖,沿浙东运河、曹娥江,然后南折入剡溪,经沃洲天姥山直抵天台山石梁飞瀑,全程长190公里。
在这条“连峰数十里,修竹带平津。”(晋白道猷诗句)的古道上,有唐一代某种名诗人接踵踏歌而行,从而飘飘逸逸地走出一条颇具鲜明个性又有独特魅力的诗路来。此间,有“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仙李白。他四入浙江,三入截止中,二上天台山,唱出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到剡溪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对杜甫在此徜徉4年之久,还念念不忘“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更有白居易称之为“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的盛赞。诗人们或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或单骑仗剑壮游,或任职、贬黜宦游,或淡泊红尘、投闲山水隐游,还有爱而未到的神游,由此而组辑成一条内涵丰富多样的高层次旅游风景线。据粗略统计:有按成就,名望近似而括称的“苏李”、“沈宋”、“鲍谢”、“温李”、“元白”、“三俊”、“三绝”、“三罗”、“三包”、“四杰”、“四有”、“四名士”、“八仙”、“十哲”等400多名诗人在此盘桓、酬唱。
剡溪古道为何诱惑那么多诗人钟情呢?这要归结于这片灵异土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文化积淀:这里,会稽、四明、天台浙东三座名山盘结环抱,居中一条水路豁然开朗,另有数士清流奔腾有声,渐聚渐阔,两岸山色俨然如世外桃源。古人畅游主要靠水路,水尽刚登山而歌,而剡溪恰恰是登临天台门户之要津;更为重要的是蕴蓄着丰厚的人文积淀,这里有任公子“蹲乎会稽,投竿东海”钓巨鳌的神奇寓言,有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的美妙传说,有一代高僧支道林“买山而隐”的雅闻,还有“开一代诗风”的山水诗人谢灵运“伐木开径”、著木屐登登天姥的壮兴。他们研究学问,写诗作赋,教化风俗。更有书圣王羲之、竺道潜、白道猷等十八名士、十八高僧游历、酬唱的足迹,以及开一代佛教宗风的智者大师取道沃洲创立天台宗,最后圆寂于新昌大佛寺的行迹这些,为唐代诗人追慕魏晋遗风与汉及先秦文化,乃至史前传说而纷至沓来。
自历史跨入90年代,一批批著名学者踏上了这条诗路。参加中国国际唐代文学学术会议的23位代表目睹了经的风采后,联名联函绍兴、宁波、台州、金华四市、地政府,介议重新开发利用唐诗之路;参加唐代文学第七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的120多名代表云聚石城古刹,畅游尚陵、兰亭、镜湖、沃州,拜祭羲之墓,竺道潜山馆,登临天姥山、国清寺、石梁桥,品尝“此行不为鲈鱼,自爱名山入剡中”的原汁原味,感叹不虚此行。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浙东唐诗之路,这条被当代学术界以认为佛学中国时期的中心地、中国山水诗文学界的发源地、士族文化的荟萃地,近年间,随着开发旅游热潮的兴起,已成为格调高雅,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热线,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我们休闲度假的视线。
3.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以及读图的能力,还考查了仿写的知识,阅读材料一,根据“这条路线自绍兴镜湖向南经曹娥江至剡溪,溯江而上,经新昌的沃江、天姥,最后至天台山,全长约200 公里,贯穿浙江东部”,再读图,找出楠溪江的路线,进行说明即可.(2)悲痛考查对此材料信息的概括,阅读两则材料,根据“浙东的水平静而不阻滞,滩有急流而不汹涌,给人以舒畅的韵律感,尤其适于乘船游览”“浙江山水的尺度刚刚好,山水缠绕,百转千回,正对应着诗歌的起承转合,正是这自成一格的山水,抚慰了那些从中原地区贬谪至此的诗人”,可以概括解答.(3)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以及对诗句含义的理解,阅读材料二,根据“这些只能是由河流和舟楫牵引出来的景观”分析,再看所给诗句,“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是在河流上所见景致,而“危峰入鸟道,深谷泻猿声”是写高山,所以排除CD;“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是说峡江急流的吼声像雷霆在轰击,翠树苍藤笼罩的烟雾使日月为之发昏,不符合材料景观,所以选择B.故选B.(4)本题考查对唐诗的历史以及古诗文的意思的理解,唐诗有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看选项可知,“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最恰当.故选C.答案:(1).示例:楠溪江从括苍山流出,逶迤南下,经岩头镇、九丈滩、永嘉,最后汇入瓯江,全长145 公里.评分:4 分.起点、流经地点、终点、全长各1 分.(2).①山环水绕,景色秀美;②没有险峻的高山,水不急不缓,适于游览.(3).B(4).C。
4. 中国
浙江绍兴会稽秦望山佛教文化旅游区,坐落在绍兴平水镇平江村,这里也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包括以下几大景点书法圣地-云门古寺、中国三论宗祖庭-嘉祥寺、佛教圣地-天衣寺(法华寺)、崇福寺(崇福祠)、美丽的若耶诗溪、会稽湖风景区、秦始皇皇登临过的秦望山、会稽刻石(李斯碑)、云门山、云门明觉寺、云门普济寺、云门雍熙院、云门广福院、云门看经院、芍师院、显圣院(云门显圣寺)、云门广孝寺、王献之故居、辩才香阁、辩才塔、陆游草堂、王献之洗砚池、洗笔池、丽句亭、智永和尚(铁门槛、退笔冢)、明崇祯。。.
云门寺,一部荒草掩盖的历史。平水镇平江村,秦望山脚下,有一条狭长的山谷,这里茂林修竹,环境清幽,世外桃源一般。东晋古刹云门寺就坐落在这里,此处也是王献之故居和陆游草堂的所在地,是佛教圣地、书法圣地、旅游胜地,历史上曾盛极一时。如今踏上这片文化厚重而又充满诗性的土地,荒烟蔓草间,依稀可闻那些被掩盖的鼎盛,依然让人激动不已。
5. 浙东唐诗之路诗人写作的诗歌特点
写作特点
《浙东唐诗之路》共收集了41个在唐代诗人诗中提及到过的浙东景点,共收集相关诗歌207首。每个地名景点作为一个小序列,下面是具体的地名详解,诗歌以及相应的诗歌点评。
首先,是本书思想内容的地方特色性。这种特色性主要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选材的地方性。本书中辑录了大量浙东尤其是以越地为主的山水文化景观,例如越中,越州州治,镜湖,龟山,贺知章故居,兰亭,会稽山,若耶溪,曹娥江,小舜江,剡溪,金庭山,天姥山等具有代表性的越地景观。这些景观为唐代的迁客骚人提供了大量的诗歌创作题材与灵感,为唐诗之路的诞生与形成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第二个方面,是诗歌择取的地方性。例如在本书中李白的《送王屋山魏万还王屋》中的诗句:“遥闻会稽美,一弄耶溪水。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其中诗里所提到的“会稽”,“耶溪”,“曹娥碑”,“天台山”,“四明山”不正是浙东地域景观的代表吗?作者富有选择性地去挑选一大批具有典型乡土文化意义的诗歌作为本书内容的主题,有力地说明了浙东唐诗之路上唐诗的数量之多。
其次,是本书在编排上的合理性。本书的基本编排结构是以序言,前言和正文三部分组成。目录是以一个个浙东山水景观或地名为主题,然后下辖若干首赞咏这个风景的唐诗编排而成。而最具特色的是正文的编排。首先,作者在每个地名的后面会写一些对这个地名的详解,之后是相关诗人的简介,再是对诗歌相关字句的注释,最后是对全诗的点评。例如,在写剡溪时,就先对剡溪作介绍:“剡溪为曹娥江上流···剡溪为越中胜地,即为剡中,位于嵊县,不但有水,而且有山···”接下来就是对咏剡溪的诗人的简介,如“丁仙芝,一作丁先芝,润州曲阿人。玄宗开元13年进士···”再次是丁的诗作《剡溪馆闻笛》,之后又是对诗的注释:“羌笛:一种吹奏笛,原出古羌族。”最后,是对诗的点评。所以,这样的布局编排方式,能让读者在很好的把握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之余,又可以了解一些浙东景观文化。
再次,是本书对唐诗研究者具有参考性。对于浙东唐诗之路的研究,应当是以具体的作品为根本研究依据的。本书收集的唐诗数量丰富,且又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性,注释比较全面,可以为广大的唐诗之路研究者提供可信的研究资料,对今后弘扬地方本土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本书中既有许多唐诗研究者所普遍研究过的著名诗人如杜甫,李白的,孟浩然等的诗作,亦有大量不是很有名却很值得研究的诗人,如王涯,朱放等等,无疑为唐诗研究者拓宽了研究的领域与渠道。
先生的《浙东唐诗之路》,是继先生《剡溪是唐诗之路》一文后的又一经典著作。在感叹先生热爱乡土的精神与弘扬地方乡邦文献的同时,对当代大学生尤其是文理学院的学生对于如何立足本土文化,并不断传承发扬本土文化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作为一项本土文化研究,更应该引起读者的重视。在文化多样化的今天,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小到韩流,好莱坞对青少年的冲击;大到韩国“抢走”端午节的文化遗产,是否应该值得去深刻反思?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精华的唐诗,更应当在中华文化复兴的进程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那么,《浙东唐诗之路》就又对唐诗之路的进一步发展探究夯实了基础。
6. 如果将"浙东唐诗之路"开辟为一条旅游线路,你认为应该怎样去做,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绍兴学者从《全唐诗》和有关方志中发现,到过浙东的唐代诗人为278位,占《全唐诗》收载诗人总数2200位的13%,他们所写并留传至今的浙东唐诗有1500多首,从而提出“浙东唐诗之路”这一命题。据介绍,这条路是由浙东运河西段、曹娥江、剡溪构成的,总长约190公里,起点在钱塘江南岸西兴,终点在剡溪发源地天台。
然而,如果我们把这些唐代诗人的行踪和他们所留下的诗篇进行分类,再对照一下所处的实地方位,可以发现许多诗与命题中的“浙东唐诗之路”这条线路并不吻合,也就是说,这1500多首诗大多数并不产生于这一条线路。诗人们向往的地方和吟咏对象除了风光迷人的镜湖外,更多的是镜湖源头之一的若耶溪,令人如在镜中游的山阴道,佛门重地云门寺以及属于会稽山区的秦望山、射的山、石帆山、樵风泾、禹穴,还有西施遗迹、秦皇遗迹等。这些名胜景点都不在190公里长的水路上,而且吟咏这些名胜景点的诗篇又是浙东唐诗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部分。
若耶溪是一条与剡溪平行,不相连通的江溪,从市东侧向南,一直伸入到平水以南山区,樵风泾、云门寺等著名景点名胜均在其上游,这里距从浙东运河到曹娥江再到天台山的线路相去甚远。大量与若耶、云门、樵风有关的诗篇是浙东唐诗中最有知名度,最令人注目的部分,先后被收入包括《唐诗三百首》在内的各种选本。所以,若耶溪真正称得上是一条诗溪。
要说浙东唐诗繁荣的原因,一是地方富庶。经济是带动文化繁荣的一个因素,像方干等长期住在镜湖,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在云门山下仿兰亭雅集,撰有《三月上已祓禊序》。被誉为唐代浙东诗坛领袖的严维,在这里与诗人们联诗唱酬。元和元年(806)浙东观察使杨於凌及僚属等人在昌园精舍举行诗会等。二是由于当时名人受客观支配来到越州居住。如贺知章是从朝中离任后回到家乡,宋之问、元稹是朝廷让他到这里来任职。他们的到来,使镜湖一带增加了文学色彩,带动了诗歌的兴旺。像李白来越,就有寻访贺知章故迹的因素;白居易到越地与元稹相会,有时用竹筒传诗,不仅增加了浙东唐诗的数量,而且成为诗坛佳话。三是越地有禹会天下诸侯的传说,有勾践生聚教训,西施采薪浣纱,秦皇南巡立碑,司马迁上会稽探禹穴,王羲之兰亭雅集,这些史事古迹在唐诗中都有所反映。四是由于镜湖及周边有闻名天下的山水风光,尤其是这里的山水风光中含有丰富厚重的人文历史,东汉、六朝时期曾有许多逸事趣闻。如朝南暮北的樵风;庞眉白发的老人从耶溪山谷出来,送大钱于刘宠等等。《水经注》对镜湖及周边有大篇记载,这是剡溪和天台所不能比的。
当然,剡溪、天台自有其诱人风光与人文历史,但来浙东的诗人,其大本营毕竟在镜湖及郡城周围,镜湖对于诗人来说不是一条供通行的道路,而是一个目的地,剡溪则是一条旅游线路,是镜湖的延伸。因而对于唐诗来说,浙东是一处整体地域,不是一条线路,278位诗人和1500多首诗不是系在这条190公里的路上,而是分布在整个越地,或者说是分布在浙东这片土地上,分布的重心是镜湖四周。当然,“浙东唐诗之路”这个名称会沿用下去,并不断发挥它的作用,但对相关的一些区域来说,还需从自己的角度去发掘、整理文化资源,以更加贴切更加适合自己的方式,包括提出新的命题,来利用这些资源,使其发挥更加充分的作用。
7. 唐代先后有400多位诗人来到新昌,是什么吸引他们走上浙东唐诗之路
一方面是新昌大美的湖光山色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同时产生了一种“广告效益”;
同时,古时新嵊属古剡县,关于剡字,有“两火一刀可以逃”的谶语。道书曰:两火一刀可以逃,言剡多名山可以避灾也 梁载言十道志曰谶曰:两火一刀可以逃,自汉以来扰乱不少,故剡称福地。
不止于唐代,每当战乱不断时,中原百姓一次又一次向南方大批移民(逃难),败军也向南部逃窜、溃散,在各地隐匿下来。很多文人墨客,也就这样来到了新昌,以至于在和平时期也把此地当做于一个退隐,避世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