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唐诗的散文
1. 求关于唐诗的散文 写唐诗的散文
唐诗里的中国(国庆散文)
作者:吴克己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唐朝的诗书,精魂万卷,卷卷永恒;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笔笔生花。无论是沙场壮士征夫一去不还的悲壮,还是深闺佳人思妇春花秋月的感慨,唐诗之美,或痛彻心扉,或曾经沧海,或振奋人心,或凄凉沧桑,都是绝伦美奂,久而弥笃。
翻开《唐诗三百首》,读一首唐诗,便如拔出了一支锈迹斑驳的古剑。精光黯黯中,闪烁着一尊尊成败英雄不灭的精魂:死生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梦一场,仰天长啸归去来……都在滚滚大浪中灰飞烟灭。多么豪迈的唐诗呵!读一首唐诗,宛如打开一枚古老的胭脂盒,氤氲香气中,升腾起一个个薄命佳人哀婉的叹息。思君君不知,一帘幽怨寒。美人卷帘,泪眼观花,多少个寂寞的春夜襟染红粉泪!多么凄美的唐诗呵!浅斟低吟,拭泪掩卷。
寒山寺的钟声余音袅袅,舒展双翼穿越时空,飞越红尘,似雁鸣如笛音,声声谱回肠。世事更迭,岁月无常,更换了多少个朝代的天子!唐宗宋祖,折戟沉沙;三千粉黛,空余叹嗟。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惟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依然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唐朝的江枫渔火,就这样永久地徘徊在隔世的诗句里,敲打世人浅愁的无眠。
2. 关于赞美古诗词的文章
赞美春天的古诗的文章
春是一纸写意渲墨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嫣红如火的江花星星点缀着碧蓝的江水,水流云在,春日的阳光淡淡洒在江面上,一抹微红粼粼而起,让人见了,都想拿起水墨画笔,把这幅美景临摹带回家。
还是一卷工笔勾勒?“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春风轻柔,杨柳垂丝皆画,不知是谁的纤纤素手,将这千条万条的柳丝染上了青翠,嫩黄?信步雨后的古桥上,芬芳素雅,仰望斑驳的松枝间,月朗星稀。
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稍纵即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所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春,沁凉润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酒里飘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魂牵梦绕,“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
呵,我试着要解读春天,可我发现她太绚烂,有没有这样一支笔,能画出柔媚欲滴的春色?我又发现她太短暂,有没有这样一扇窗,能留住一纵即逝的春光?一季季的春来了又去,去了又回。究竟春为何物,我想,你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春天花会开
文: 长发迎空
也曾期待,也曾聆听。期待百花争妍的美丽,聆听花开花落的声音。在每一个春天。
随着三月的风潜入楹檐,一股温润的气息已悄悄临近,轩窗静倚,空气沁凉却已不带一丝寒意,轻盈地掠过青草地,掠过杨柳梢,掠过城边潺潺的小河,掠过路旁摇曳的花朵。
冬日的沉郁正从那个阴冷的角落缓缓退去,随之而去的,是一如冬日的忧郁心情。
时光流转,春天又至,院中的蔷薇又会再度织出满墙的锦绣,那一株桃树,也会再度晕上了一抹微红,牵引我所有的视线。而我,很想就这样以草色为帘,以花香为茶,手握一卷诗书,默默地品,静静地读,摈除了红尘里的喧嚣,世俗的浊气,让一颗浮躁的心片刻间沉静,在淡淡的春的花语中,将如花的心事汇成一条潺潺流芬的河,蜿蜒过将要干涸的心。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是水仙的淡雅,“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是桂花的清怡,“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是月季的淡定,“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是蔷薇的缠绵,“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是梨花的脱俗,“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是榴花的娇艳,“红影到溪流不去,始知春水恋桃花”是桃花的风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是牡丹的高贵……书中自有花如霞,书中自有香如故。想着百花婷婷绽放的模样,想着那份属于春的喜悦即将来临,我已经颇为迫不及待了。
赞美春天的古诗和文章
经过一冬的沉寂,终于又盼到了花开的日子,终于又可以轻挽秀发,轻扬素裙,如儿时般轻轻哼着一首歌儿在星星点点的花丛中穿过,听百鸟婉转,闻百花飘香,让裙角洒满属于青春的芬芳。
终于可以端坐抚琴,用如潮的思绪拨时光的琴弦,弹奏出泠泠如水的音韵,缭绕过手中的一杯清茗。“幽兰生庭前,含薰待春风”,植满新绿的岁月中,欣喜地发现这一个春天的早晨是怎样的明媚。
抑或,细雨中梦回那一条童年的小溪,去倾听“时有落花至”的清音,去轻嗅“远随流水香”芬芳。让淡淡的春水在眼眸中荡漾,浓浓的春意在眉梢凝结,随着一汀烟雨一树杏花氤成一幅恬淡而又飘渺的山水渲墨。
…… ……
就让岁月都随风影植成了花季,幽幽的花香,将弥漫在心间的年少轻愁吹散。
而记忆也如同那些永不凋谢的花朵,在某一次个不经意的转身,某一个恋恋的回眸中,于心底某一处静谧的角落悄然开放,溢出浅浅的芳香,耐人回味。
再次期待,再次聆听。期待百花争妍的美丽,聆听花开花落的声音。在这一个春天。
3. 我需要一篇关于古诗的文章 500字以上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
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
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
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
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
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
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
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
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
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
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
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一、二句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二月里,春光明丽,草长莺飞,杨柳以长长的枝条轻拂堤岸,好像被美好的春色陶醉了。
三、四句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这是宋代诗人晁冲之的《春日》。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
诗人以鹅鸭“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春雨时,我们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4. 关于古诗的作文
古诗词,想说爱你不容易
乘一叶孤舟,重游历史长河。最摄我心魂的,依旧是那……
抬头,便会想到“一行白鹭上青天”;俯首,便会想到“疑是地上霜”;观河,便会想到“一江春水向东流”;叶凋,便会想到“我言秋日胜春朝”。
古诗词,我喜欢。吟一首《江南好》,优美的意境令人流连,我喜欢。唱一首《龟虽寿》,“老当益壮”随机浮现在眼前,我喜欢。哼一段《无题》,无私奉献,蜡烛春蚕,我喜欢。
在我看来,白话文太过单调,文言文太过枯燥。唯有古诗词,我打心眼儿里喜欢。遇到挫折想打退堂鼓时,想想杜甫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满腔的热血,那豪情壮志,我欣赏,我敬佩,我说要向杜甫学习,我要吃透这句诗,我要奋发,要拼搏,我也想在努力的汗水挥洒过后,一览成功的喜悦!
从诗词中,我看到了美,无与伦比的美,独一无二的美。
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我看到了;孔子那“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壮志,我看到了;李白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我看到了;李清照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怅,我看到了。
夜深人静之时,我细赏古诗词,皎洁的月光洒下凄美的种子,我徜徉在小巷中,抒写出“散荃染别离,落苕抑割舍”的原创。哦,可爱的古诗词,领我步入美妙,怡人的意境。
日落黄昏之迹,花败叶凋之痕,皆被古诗词揽入心中。阅读后,便刻入了我的灵魂。轻吟“我是断了线的纸鸢,无人懂就任其消散。化为一缕炊烟,岁月将其搁浅,又拂诗篇,可别越走越远。有了??O般的这些字眼,我不再是断弦。风又澜起,我的心扉不散。”
从古诗词中,我学会了好多。我知道人生不可能风平浪静。既然这样,那我就学会承受,携手我最爱的古诗词,与所谓的命运抗衡!我的世界,只有一叶孤帆,风浪太大。我曾因此而沉沦,是古诗词教会我要坚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立誓要惊起人生中最美的那道波澜!
未来的航程,不会一帆风顺。我有古诗词,我会稳坐我的小船,为梦而扬帆。“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小草尚此坚强,我自然不该怯步。我们大家,都该如此。古诗词,对你,言无尽、情更是无尽!
5. 谁能帮我查一篇关于唐诗的文章,1000字左右的,谢谢
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 现在我们来读读那些千年传诵的名句吧。
我们看诗人动不动就说“秦时明月汉时关”,动不动就说“万里长征人未还”,诗人动不动就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动不动就说“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我们发现唐诗的世界大得很,力量充沛得很,精神豪迈得很。 初盛唐的人要是失恋了,痛苦了,说的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就会哂然一笑,心情好起来了。
要是暂时经过苦难,重新克服了困境,就会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会对前途重新有希望。诗人要是曾经被打败,曾经受大挫折,后来又东山再起,拨云见雾,就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重来!”心里充满自豪的感情。
诗人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他就会有这样的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人看不惯有些小人得势,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是唐诗中骂人最厉害的一句话,骂得很有力量,以历史时间作尺度,眼界十分开阔。
唐诗是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振作生命的活气的。读到不少唐诗,真的就是“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心花怒放的感觉。
这也是我们喜欢唐诗的一个原因。所以,叶嘉莹教授接着马一浮先生的话说,诗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不死的心灵。
唐诗中常常提到大江大河、高山平原,因为唐诗主要是中国北方文化发展到极盛时期的诗,所以要写就写高山大河,所以宋词多半是小桥流水,唐诗多半是高山大河。中国文学写高山大河写得最好的作品,我敢说至今没有超过唐诗的。
比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豪情雄壮,比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比如“白日依山尽”“大漠孤烟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力量充沛得很,生命强健得很。长江、黄河、高山、大川、太阳、月亮,唐诗就是想来一个惊天动地,就是想贯通宇宙生命之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个风烟,大气得不得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天姥连天向天横”,这个“上青天”、“向天横”都是直上直下将人的生命与宇宙生命相贯通。
盛唐诗人、宰相张说大书诗人王湾的诗于政事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正是代表唐人的审美意识:天地之大美、自然之伟观———黎明、春天、新年,一齐来到人间,使人间成为美好的存在。
“生”字、“入”字,热情奔放,是生命化的大自然。天行健,生命刚健、积极有为,迎向清新与博大。
有些看起来很平常、很安静的诗,也有一种有天有地、贯通宇宙的元气之美。比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个“水穷处”,通往那个“云起时”,都是宇宙生生不息的气脉。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青未了”三个字,不正是生生不息的春色天边无际地流淌么?有一个诗人有一天晚上突然睡不着觉了,找不到原因,只觉得身子很暖和,原来经过了一个冬天,地气开始回暖了,于是他写诗说“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你们看,诗人的生命节奏,感通着宇宙的生命节奏。
老杜有一句诗:“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后代的诗人特别喜欢。那是安史之乱后黑暗的唐朝社会,一个无月的黑夜,诗人忧心如焚,彻夜不眠,忽然,窗外那黑黝黝的山嘴里,一下子吐出了一轮晶莹的明月,楼外的水池,月色之中,也波光粼粼,明亮起来了,诗人的心境,也由忧苦而惊喜,而充满了对天意的默默的感动。
杜甫有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的文字,小孩子都懂得,平凡得不得了,但是读起来舒服极了,通透极了,有一种生命与宇宙透气的感觉。杜甫还有一首绝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一种生意盎然之美,一种随处生春之美,读久了就觉得生命很亮丽,很新鲜活泼有力。
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即科举、尚贤、纳谏。“进士致身卿相为社会心理群趋之鹄的”,这跟科举考试有很大的关系,跟汉魏以来中国古代知识人的地位大幅度上升有很大的关系,跟全社会崇尚诗歌、崇尚人文、崇尚美有很大的关系,跟唐代的国力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象。
只有这样的时代,才会有尽气的精神突出表现,只有社会上有一种尽理尽心的气象,文学上才会有尽才尽气的表现。 科学的傲慢,加上消费主义的物化浪潮,人性这个东西,要么是零散化,成为没有理性构架、没有主心骨、没有人格意识的拼贴;要么是空洞化,成为没有真实内容、真实需求的虚无主义;要么是幽暗化了,成为一团人欲物欲;要么游戏化,成为一种商业性大众化的表演。
现代性主张人是经济动物,是潜意识盲动与升华,是宇宙中的过客。这些问题很大,我今天不可能讨论现代思想的利弊,但我们对于现代思想的反思与怀疑,也成为我们读唐诗的一个背景,使我们懂得珍惜,懂得引申发扬。
6. 【谁知道关于唐诗宋词的作文】
“唐诗宋词”塑造民族精神 中国文学中博大深厚、富于文化底蕴,其中既有高度成就又易于大众接受的,是代表中国韵文最高成就的唐诗宋词.“唐诗宋词”由于其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和民族文化底蕴,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我们在此无意夸大“唐诗宋词”的内涵外延,但它对培养民族的文化素质,确实是十分重要和直接的.唐诗宋词的情感意蕴,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并使人们在接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首先,要了解唐诗宋词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什么是古体诗、近体诗、平仄、押韵、对仗、词牌等.这些内容大致了解即可,不必深究.同时要知道所读唐诗或宋词的字面意思.其次,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该诗或词的写作背景.这一点看似简单,却十分重要而又容易被忽略.因为只有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倾向,以及该诗的创作背景,才能深入地理解其思想情感内函,从而进入较深层次的理解.如读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你不了解杜甫的经历思想,不知道他对国家和人民强烈热爱的情感,不理解人民的喜怒哀乐时刻牵挂着他心魂的话,就很容易把这首诗理解成一般性喜爱春雨的作品.在本诗中,杜甫对春雨的喜爱,是出于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因为好的春雨能滋润禾苗生长,能带来好的收成,让百姓吃饱饭,过好日子.因此诗人一开篇就以喜爱的口吻赞之为“好雨”,说其“知时节”而下.他的心、他的情、他对事物的喜怒哀乐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前提的.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了解了杜甫的生平思想,不但能透过字面意思,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而且能在感受其对祖国和人民热血情怀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渐渐地萌生爱国爱民的情感,并融化为一种更高层次的素质.又如李白的诗歌,在充分表现自己“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积极进取精神的同时,洋溢着对祖国大好山河无限热爱的情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等.每当我们读起这些诗句,无不热血沸腾,深受感染.如果能再了解一些李白的生平思想,那就更好了.再如读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只有了解了北南宋时期国家破败、家园沦丧、爱国志士满怀爱国情怀壮志,却报国无门的特定历史状况,以及岳飞的生平思想后,才能真正理解一位爱国将领内心深处那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民族情怀,进而受到感染和启迪,并转化为自己的民族情操和民族文化素养.再次,感悟诗词情感意蕴,吟诵使之融为素质.在完成了上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后,还要“感其然,悟其所以然”,深入到对作品“情”的感受和“蕴”的感悟中,由学习知识进化到培养素质.那么怎样才能感受其“情”、感悟其“蕴”呢?方法只有一个:读→ 朗读 → 朗诵 → 吟诵.一定要出声地读,而且由一般的“读”逐渐进入到“吟诵”.这样才能感受到作品中那犹如人体内流淌着的血液一样的“情”,感悟到如人的灵魂般的“蕴”.在经常地、多篇目地、反复吟诵“唐诗宋词”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也培养了素质.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自己真的“雅”了点,“和”了点,“儒”了些.随着“唐诗宋词”的感受、感染、感悟及民族情感蕴蓄的加深,特别是更高层次的民族情感素质就渐渐地培养出来了.随之而来的是,所培养出来的文化素质将释放为我们前面所提及的能量,获得意想不到的人文效应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具有民族情感、爱国情感,更会在获得成功快乐的同时,享受着身为华夏子孙为国献力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愉悦和幸福,那是生命的最高意义和价值。
7. 关于唐诗宋词的文章
这两位作家有诗词鉴赏方面的书籍,但是相关文章、论文没发现,有个古典诗词国学泰斗级人物,叶嘉莹,她写过相关文章,比如《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秋兴八首集说》代序》《说杜甫《赠李白》诗一首——谈李杜之交谊与天才之寂寞》《从李义山《嫦娥》诗谈起旧诗新演——李义山《燕台四首》李义山《海上谣》与桂林山水及当日政局》
《从比较现代的观点看几首中国旧诗》等,而她的一本书《迦陵论诗丛稿》里边全是对各朝各代一些诗词的演讲稿,或者论文。这本书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电子书,也可以在书店购买。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希望对你有帮助
8. 关于唐诗鉴赏的文章1000字
关于写景诗词的鉴赏: 赠别类的诗词在唐宋诗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
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亲友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而诗人们对亲情和友 情又看得很重,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 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 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 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 我们在解答赠别诗词问题时应着重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黄彻在《蛩溪诗话》中指出:“昔人论文字,以意为主。”
正确理解一首赠别诗词,首先得从主题入手。开篇的一组排比句,说的正是赠别诗词的不同立意。
立意问 题非常复杂,只能就比较常见的加以简要分析。表现离别的愁思,这是最为常见的,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 天风雨下西楼。)、冷朝阳的《送红线》(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消百尺楼。
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空流。),还有风格有之迥异的李白名篇《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硬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
李白的诗境界阔大,爽朗高远,全诗一气流转,把别情写得豁达大 度,新颖别致,不落窠臼,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而许浑、冷朝阳的诗凄恻缠绵,情韵悠长,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李颀《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 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既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一片深情厚 意,更是对魏万的勉励。
王安石《示长安君》(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 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则抒写了兄妹之情,言浅而情深,使人体味到亲人间的纯朴而真挚的感情,可谓情真意切,催人泪下。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既是对谗毁的蔑视,又是对自身洁白无瑕品质的自誉,更塑造出孤介傲岸的自我形象, 其意义远远超出一般的赠别诗。
我们可以用刘长卿的《别严士元》(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 湖南万里晴?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来出一道这样的题目:“请将这首的尾联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个简要的比较鉴赏,谈谈其在立意上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在比较鉴赏时首先应注意到王昌龄和刘长卿相同的被贬遭遇,从“诗言志”出发,可见他们的主旨 基本相同;再从谴词造句上的差异,以区别其不同。然后就可以作出这样的回答:“相同的是这两联诗都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惆怅之情。
不同的是这一联诗的牢骚似 乎更甚,说得也更露骨些,愤激之情溢于言表;而王昌龄则说得更为婉曲蕴藉,更为优柔舒缓。” 因为赠别诗词是以抒情为主,而情景交融又是中华诗词独有的抒情方法,所以其次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才能领悟到作者所抒何情。
如李颀《送 魏万之京》的中间两联,颔联为魏万设想分别后的寂寞情怀和乡思之愁。出句写声,对句写色,用鸿雁的悲鸣和山中的云雾衬托出别情。
颈联联想到魏万赴京沿徒所 见的极易触发羁旅乡愁之感的景物。出句写色,对句写声,用潼关树林的秋色和宫苑中的捣衣声来隐含别情。
这两联诗虽然都没有从正面来写离情别意,但却使读者 强烈地感受到浓郁的情意,因为诗人完全将这些深厚的情意渗透在叙事和写景中,用诗的语言来抒情,不但含蓄,而且有味、有趣。又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浮云 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采用比喻,“白云”、“落日”,形象鲜明生动,并富有创造性,出人意外,入人意中。
且抒情豁达大度,情深而不觉悱恻,意切而不露哀 伤,有恰到好处之妙。诗人以景喻情,即景抒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我们可以用刘长卿《别严士元》(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 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来出一道题来加以巩固,题曰:“诗人在这首诗中怎样多层次地描绘江南水乡的景物?抒发了什么样的感 情?”答题之前首先要看出前三联全是写景,其次要懂得每联各写何景。在此基础上对每联诗意作简要的概括即可。
其答案是:“首联总写江南水乡初春的特点—— 春寒料峭,乍阴乍晴,变幻不定;颔联具体描摹江南春景,主要抓住雨和花;颈联则分写现实和想象中的景色。以之寄托别情,并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惆怅之情。”
领会诗词中所蕴含。
9. 描写月的古诗及优美散文
最佳答案
四月如雪
寂寞如雪在杨花怒放时芬飞
仰望蔚蓝的天空
回忆是不是最初的心情
这场雪 如今
有桃花、燕子陪伴了
春天应该是快乐的
我与记忆对抗着
只有让白色的血液
掩饰这段凄惨的美丽
铲雪的人
清晨 雪已停息
从楼下传来一阵一阵的铲雪声
偶尔间杂着清脆的车铃声
快速掠过
还有短促的问候
我从十九楼的阳台上向下望去
两个躬身的人 低着头
一锹一锹铲雪 专注而有力
偶尔停顿一下 锹依着胸脯
将手放在嘴边 哈一哈气
顺便回身看看铲过后的雪地
……,……
我突然莫名的被这些动作所感动
——跟铲雪的人一样
面对一片片积雪的土地
我们得用另一种方式铲雪!
吐露蕴情的杨花
纷乱 整个四月
我却因为寂寞
在整理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