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赵体集字字帖

    1. 赵孟頫书法集字对联

    凤鸣盛世龙有传人

    友天下士读古今书

    学知不足业精于勤

    事理通达心气平和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天增岁月春满乾坤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岁丰人寿春和景明

    百花吐艳万象更新

    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

    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

    学海深无极书山静有香

    雅琴飞白雪高论横青云

    澄江静如练余霞散成绮

    松柏有本性园林无俗情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

    白云随鹤舞明月逐人归

    人静鱼自跃风定荷更香

    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声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澄怀秋月朗逸兴晚霞飞

    泉清堪洗砚山秀可藏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静闻鱼读月笑对鸟谈天

    楚水吴山外唐诗晋帖间

    读书能见道入世不求名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

    有天皆福日无地不祥风

    佳气生朝夕清言见古今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田原逢时雨岸柳迎和风

    有容德乃大无期心自安

    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

    吟雪诗含翠画梅笔带香

    2. 宿建德江这首诗赵孟頫楷书

    《赵孟頫行书集字古诗——中国古诗集字字帖》这本书上有。

    作者:程峰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9787807250913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01日 页数:83 定价:¥17.00 目录 书法形制中堂斗方条幅横幅折扇团扇集字古诗登鹳雀楼(唐)王之涣春晓(唐)孟浩然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独坐敬亭山(唐)李白静夜思(唐)李白秋浦歌(唐)李白鸟鸣涧(唐)王维鹿柴(唐)王维竹里馆(唐)王维相思(唐)王维寻隐者不遇(唐)贾岛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塞下曲(唐)卢纶八阵图(唐)杜甫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唐)韦应物乐游原(唐)李商隐梅花(宋)王安石江上渔者(宋)范钟淹夏日绝句(宋)李清照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早发白帝城(唐)李白赠汪伦(唐)李白望天安门(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绝句(唐)杜甫从军行(唐)王昌龄芙蓉楼辛渐(唐)王昌龄出塞(唐)王昌龄枫桥夜泊(唐)张继山行(唐)村牧江南春(唐)杜牧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滁州西涧(唐)韦应物春日(宋)朱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小池(宋)杨万里题西林壁(宋)苏轼与卢陟同游永定寺北池僧斋(唐)韦应物渡荆门送别(唐)李白山居秋螟(唐)王维春夜喜雨(唐)杜甫登高(唐)杜甫春夕(唐)崔涂。

    3. 赵孟頫楷书集字对联

    《赵孟頫书法集》 赵孟頫(1254—1322)是元代最显赫、最卓著的书法家、画家之一,在中国书画史上具有广泛影响。

    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官至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之职。

    其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归去来辞卷等》。

    4. 赵孟頫 北陂杏花书法集字楷书作品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

    楷书

    楷书 (8张)

    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楷书的断》中已先谈到过。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云:“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书之名,其内容显然和古称是不一样的,名异实同和名同实异之例,大概有以上这些。

    5. 题都城南庄 集字古诗字帖

    题都城南庄

    朝代:唐朝

    作者: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唐孟棨《本事诗·情感》)。

    是否真有此“本事”,颇可怀疑。也许竟是先有了诗,然后据以敷演成上述“本事”的。但有两点似可肯定:一、这诗是有情节性的;二、上述“本事”对理解这首诗是有帮助的。

    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如果我们真的相信有那么一回事,就应该承认诗人确实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通过这最动人的一幕,可以激发起读者对前后情事的许多美丽想象。这一点,孟棨的《本事诗》可能正是这样做的,后来的戏曲(如《人面桃花》)则作了更多的发挥。

    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柯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还能有什么呢?“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读者不见得有过类似《本事诗》中所载的遇合故事,但却可能有过这种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

    “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习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