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尚永亮唐诗艺术
1. 【词一定要有词牌吗
楼主最大的疑问是词牌既然限定了格式为什么还有同牌不同词的情况——词牌也像词一样,都是一个从无到有、从附属到独立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里,许多牛人比如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柳永开创慢词长调、苏轼创豪放一排——这些牛人一方面打破传统诗歌独霸文坛地位,为词争取一席之地甚至是比肩而立,另一方面创设了大量词牌,为词张本,问题就来了:同一个词牌由不同牛人创设,虽然力求格式一统但还是有很多词牌出现了两个甚至多个版本,比如《江城子》、《青玉案》都有不同版本,这一点可以归于词的发展表现,也可以理解为词的繁荣,从长远发展来看统一格式是潮流,毕竟经过前人反复锤炼、吟咏而在音韵、形式诸多方面都堪称经典的词牌流传至今大多趋于一个统一版本了,两个版本都不多了,多个版本的就更少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词这种古典文学形式式微的表现……现代人填词大多依循名家作品,有名人撑腰当然不怕在音律方面落人笑话.。
2. 尚永亮的主要著作及译著
1、《生命在西风中骚动——中国古代文人与自然之秋的双向考察》,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十年生死两茫茫——古代悼亡诗百首译析》(合著),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李白诗歌鉴赏》(合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4、《元和五大诗人与贬谪文学考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5、《唐诗观止》(主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6、《庄骚传播接受史综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7、《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合著),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
8、《唐代文人的仕宦生涯》,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
9、《唐代诗学》(合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10、《李白的客寓意识及其诗思》(合译),中华书局2001。
11、《司马相如传》(合著),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12、《人与自然的对话》(合著),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13、《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4、《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
15、《唐代诗歌的多元观照》,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16、《中国文化奇人传》(主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17、《李东阳评传》(合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18、《唐宋诗分类选讲》(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9、《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主撰),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0、《柳宗元集》(合撰),凤凰出版社,2007。
21、《唐诗艺术讲演录》,广西师大出版社,2008。
22、《先秦汉魏六朝诗歌精选》(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3、《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上下卷(合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3. 尚永亮的主要著作及译著
1、《生命在西风中骚动——中国古代文人与自然之秋的双向考察》,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十年生死两茫茫——古代悼亡诗百首译析》(合著),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李白诗歌鉴赏》(合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4、《元和五大诗人与贬谪文学考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5、《唐诗观止》(主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6、《庄骚传播接受史综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7、《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合著),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
8、《唐代文人的仕宦生涯》,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
9、《唐代诗学》(合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10、《李白的客寓意识及其诗思》(合译),中华书局2001。
11、《司马相如传》(合著),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12、《人与自然的对话》(合著),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13、《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4、《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
15、《唐代诗歌的多元观照》,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16、《中国文化奇人传》(主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17、《李东阳评传》(合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18、《唐宋诗分类选讲》(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9、《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主撰),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0、《柳宗元集》(合撰),凤凰出版社,2007。
21、《唐诗艺术讲演录》,广西师大出版社,2008。
22、《先秦汉魏六朝诗歌精选》(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3、《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上下卷(合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4. 胡国瑞的详细介绍
胡国瑞(1908~1998)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尤致力于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和唐诗、宋词研究。
武汉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并跻身于武大“五老八中”的“八中”之列。字芝湘,湖北当阳(归宜昌市管辖)人。
胡国瑞自幼爱好文学,在上高中和大学时,就细心阅读经、史、子、集部中的许多典籍,打下了深厚的基础。1936年自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鄂西、川东各公私立中学(包括湖北联中建始中学分校)任国文教员。
1946年回武汉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还曾任该校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三至九世纪研究室主任、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副所长、校务委员会委员。50年代,他曾到北京大学学习马列主义文艺理论。
他曾担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一、二届)副会长、顾问,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学学会第一届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湖北省作家协会顾问、湖北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武汉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员会委员等职。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里,他不废寒暑、辛勤耕耘数十年而有所建树,并且在研究探索中具有鲜明的学术个性。
在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的60余年里,他培养了一批从事古典文学教学和科研的骨干,编著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作品选》、《唐五代宋词选》、《李白研究》等多种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和学术专著。他发表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已汇集成《诗词赋散论》,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
他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有些论文还引起了海外学者的注意。胡国瑞为人亲切随和,在学术研究中具有一种独立精神,不追随潮流,不掺合个人好恶,坚持客观地、全面地、正确地去评价古代的文学现象及作家、作品。
他多年来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唐诗、宋词的研究。长期以来,学术界除对这一时期少数作家、作品进行研究、探索外,很少作整体研究,致使魏晋南北朝文学成了古典文学研究中的“冷门”。
50年代由于教学的需要,胡国瑞对魏晋南北朝文学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于1958年初完成《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的书稿。1978年,当思想解放的春风吹进学术界后,他发表了一系列富于创新精神的学术论文。
他在《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一文中指出:这一时期的诗歌对于唐代诗歌的繁荣及艺术成就起着“胎息孕育”的作用,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大胆肯定了当时文人对艺术形式的追求。他撰写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一书是建国后出版的第一部断代文学史。
此书在内容上足以丰富读者对这段文学的了解,在体例上注意揭示各种文体和作家的承继关系及相互影响,突出各种文学的发展线索,显示出该时期的文学成就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1982年以后,有关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讨论文章逐渐多了起来,胡国瑞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一书也接连再版,先后获得武汉大学社科研究成果奖和湖北省首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二等奖,并受到国外一些汉学家的欢迎。
法国汉学家霍兹曼教授在法国讲授魏晋南北朝文学,即以他的著作为教材。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待作家及其作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是胡国瑞一贯的学风,也是他赢得学术界尊敬的重要原因。
50年代,正值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从苏联引入,为学者们广泛学习之际,学术界曾有过一次关于李白诗歌评价的争论。胡国瑞积极参加了这场争论,发表了《评<诗人李白>》等一系列论文。
针对当时争论中出现的教条化倾向,指出研究古典文学切忌以主观的抽象感想代替客观的具体分析,要避免思想方法上的主观片面性,并通过对大量历史材料的爬罗剔抉,以翔实的论证,深刻的分析,令人信服地说明李白诗歌的本质和特征。他的观点,不随大流,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在后来的关于《胡笳十八拍》真伪问题的讨论中,他发表了《关于蔡琰<胡笳十八拍>的真伪问题》一文,对郭沫若凭主观臆想任意篡改史籍的作法提出了批评。这篇论文不仅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而且引起了国外的注意,称它“具有相当的说服力,是非常精心之作”。
胡国瑞是词人刘永济的学生,能诗善词,教学科研之余,常吟诗作词,抒写自己的思考与感受,数十年的创作,集成《湘珍室诗词稿》。从中可以看到一位老知识分子对祖国忠诚、对现实关注、对生命与生活的热爱之情。
2008年9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胡国瑞集》,以纪念胡国瑞冥诞100周年,缅怀其学术成就、道德文章。对于胡国瑞的学术风格,其学生易中天用了这么几句话:“胡先生的学术是活的,有着鲜活的生命”、“他把他的学术化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听他的课简直就是如痴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