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1. 古诗:回乡偶书.节者:贺知章

    其一: 回乡偶书 其二: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离别家乡岁月多, 乡音无改鬓毛衰. 近来人事半消磨. 儿童相见不相识, 惟有门前镜湖水, 笑问客从何处来. 春风不改旧时波.第一首译: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斑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第二首译: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2. 关于一首唐诗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其中:衰

    “乡音无改鬓毛衰”里面,“衰” 注音应该是cuī。

    首先,我们看一下现代汉语的音韵和古代诗词曲律的区别。 现代新编韵辙中,“摧”与“衰”因同音,都可归入“灰堆”韵。

    但古时候人们的发音和现在是有区别的。在王力先生整理的《诗韵常用字表》中,“摧”与“衰”字虽都属于上平声,但“衰”字属于“支”韵部,而“摧”字才属于与“回、来”同韵部的“灰”韵部(见徐洪火著的《诗词律曲常识》附表,1978年,四川人民出版社,P111、112页)。

    因此,笔者认为是“摧”字而不是“衰”字。 其次,“衰”字本来的注解为“等衰,等差、等弟”。

    《唐宋绝句选注析》对“衰”的注解为“花白”,这种注解虽然是根据整句话的意义而注,并非“衰”字本意。《唐诗鉴赏词典》将“鬓毛衰”三字注解为“疏落”之意,也与“衰”字本意不相符。

    贺之章在返乡时八十有六,,其鬓毛“疏落”是符合他实际情况的,而“摧”字在古文中解释为折断、毁坏,此意可引伸为脱落。因此,笔者认为诗的作者用的是“摧”字而不是“衰”字。

    通过上面对两处不同点的分析,笔者认为,贺之章《回乡偶书二首》之一的第二句,正确的文字是“乡音未改鬓毛摧”,即徐洪火先生的引用是正确的。 以上愚见不知各位网友及诗词爱好者是否同意,愿能起抛砖引玉的效果,还其原诗庐山真面目,使之流传中不再出现多种文字的情况。

    参考资料: 。

    3. 贺知章《回乡偶书》最著名的两句是那两句诗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太子洗马德仁之孙.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回乡偶书》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回乡偶书》为二首诗,其一作于思家桥头贺家园,另一作于越州镜湖.此二首诗合称“偶书”.现将二首诗分别摘录如下: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4. 古诗回乡偶书作者贺知章

    回乡偶书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注解1、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

    译文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赏析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

    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

    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

    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

    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唐诗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