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平仄规则

    1. 古诗的平仄有规律吗

    在我们汉语里字的发音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举一个例子来说,"方"为平声;"袄"为上声;"放"为去声;"霍"为入声。

    除平声之外,上、去、入三声,都属仄声。但要知道,平声本身也有"阴平"和"阳平"之 分。如:"方"为阴平,"房"为阳平。至于上、去、入三声,却是没有阴阳之分的。

    说得更明白一点,那就是所有的字的音调,都有阴平、阳平、上、去、入(简称阴、阳、上、去、入)之分;每一个字,要不属于平声,便属于仄声(即上、去、入)。比如:“阴”字,本身就是阴平;“阳”字是阳平,“上”字是上声;“去”字是去声;“入”字是入声。如果把这四声调熟,那么,是很人容易就能辨别出每一个字是属平属仄的。这里不妨再举几个例,以便对这方面陌生的读者,可以藉此将四声调熟一些,请看下面:

    因(阴)、忍(上)、印(去)、一(入);

    人(阳)、忍(上)、印(去)、日(入);

    金(平)、敢(上)、禁(去)、急(入)。

    把四声调熟,分出那一字是平声,那一字是仄声,这样,我们才可以谈这些平仄再旧诗中是如何被安排的。

    五言律诗的平仄

    律诗,是旧诗“近体诗”中一种最流行的形式。所谓“律”,是含有规律的意思的。这些规律,包括平仄的限定,字句的长短,对偶的工整,等等。现在,先说平仄。

    律诗在字句上,一般有五言、七言两种。如写五言,平仄如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些平仄,共八句。一般学做旧诗的人,都先要把它念熟。但这并不困难。这里不妨提供一些记忆它的窍诀。第一,这八句中,事实上是两组。开头的四句,自成一组;后边四句,只是重复一次吧了,所以,只要记四句便够了。第二,每一组起句如果是“平”起的话,第四句也一定是用“平”头来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平起”“平收”。第三,每一组如果是“平起平收”的话,二、三两句,一定是仄声开始的。第四,正常的平仄定式,每组除第三句,其余三句最末一字一定是平声。(但是,上列一式,却有变体。因为第一句如不押韵,可以用“平平平仄仄”来起的,那么,这就恰恰是每四句成为一组了。

    上列的一种,是用平声起头的格式;但另有一种是用仄起的,其定式如下。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上式如果句首不押韵,也可用“仄仄平平仄”来开始的。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就只有这两种,加上首句的变化,成为四式。但是,当你熟读了第一种之后,知道第二种是变式,也就迎刃而解了。因为念起来,都市差不多的。

    至于这些平仄,怎样和诗句配合呢?

    现在举一个例子来参看一下。这是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为了方便讨论,我们不妨把这首诗所用的平仄格式再抄一次,看看它是否完全依照这平仄的格式,便是我们前面所谈的第一种: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诗的平仄,当然是合乎这个格律的。但如果你逐个字地来对一对,不难会发觉第三、第七和第八这三句,有些和格律不符。例如第三句的“一”字,应为平声,现在却是仄声,整句就要变成“仄仄仄平仄”;第七句的“挥”字和“兹”字也不合,应仄而平,应平而仄,变成了“平仄仄平仄”;最后一句的“班”字也不对,应仄而平,成为“平平平仄平”了。

    这些不符平仄之处,是不是诗人不小心,下笔有误呢?抑或是在遣词用字时,找不到更适宜的,因此就将就一下算数呢?

    不。要知道,律诗也好,绝句也好,在谈平仄的时候,是有这么一条规律的,那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每句凡第一、三、五这几个字,即使跟原有的平仄格式不对也不算错;但第二、四、六,却一定要严守格律,不能弄得应平而仄,或应仄而平的。

    2. 诗词中平仄规则

    五言律诗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字外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 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三角,所谓三角是指押韵,押韵不仅是平仄合辙,而是要严格遵守一套谱式,初学者可详见《平水韵部》。 七言绝句【首句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首句仄起入韵式】 (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为韵脚,必须用平声) 七言律诗第一种格式: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 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三种格式: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四种格式:首句仄起仄收式 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五言排律近体诗排律中的一种,它是由五言律诗扩大而成的,一般在十句以上。

    五言排律最短要有十句(往往是两句押一韵),可以有六韵十二句,八韵十六句的排律等。唐人的排律多用整数,如十韵、二十韵、三十韵、四十韵、五十韵等。

    平仄跟五言一样。

    3. 今人写古诗必须符合平仄要求吗

    古诗写作 关注本栏目的朋友提出问题:现在的古诗还有平仄之分吗?可以只注重押韵,平仄其次吗?这涉及到古诗写作的问题,诗歌写作在今人看来是件难事,其实是被律诗给吓住了,很多人一提诗歌就想到平仄、粘对等问题,简直望而生畏.难道诗歌写得不符合平仄、粘对的原则就不是古典诗歌吗?这还得从诗歌的分类说起. 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编写过一本家喻户晓的诗集《唐诗三百首》,翻过这个集子的朋友不陌生,里面的分类就是依据诗歌种类,按照大类来讲有古诗、乐府、律诗、绝句.古诗和乐府笼统地讲都是古诗,区别在于古诗是文人诗,乐府不一定是文人诗,其中这个“古”是有特定含义的,是指南朝以沈约、谢眺为代表的讲求四声格律的“永明体”以前的诗歌,也就是先秦汉魏两晋的诗歌就是古诗,这种诗的特点是不讲求音调的抑扬顿挫.而类似于沈约、谢眺他们这种讲求音调变化的诗就是“新体诗”.因此可以说南朝以前没有人会写律诗,即便写出来了,也是瞎猫碰死耗子.谢眺他们之所以重视音调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有关,南北朝时期佛教盛极一时,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由于对比中梵语言发音,学者们发现中国语言文字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而四个声调合理排序可以使得诗歌具有音乐性质,于是他们试着排列出各种优美的格式,同时也强调了八种不美的格式,这八种格式被称之为“八病”.由于这种新体诗有四声的律法要求,因此这可以被视为律诗的开端,人们习惯称之为“四声律”.但是这种律诗写起来太麻烦,要求太繁琐,连新体诗发起人沈约也曾无奈地讲“老夫亦不尽识此”,连他都弄蒙了,何况别人了.此后人们又进一步研究便于律诗写作的方法.到了唐代武则天时期,以杜甫爷爷杜审言为代表的诗人们把平上去入分为两类,将平、上归为平类;将去、入归为仄类,同时还要符合几个刚性要求:1、粘对;2、押韵;3、对仗.如拿律绝举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所谓“粘对”就是第一句头两个字和第二句头两个字要求对(平则相反),第二句头两个字和第三句头两个字粘(平仄相同),以后各句以此类推.在押韵方面要求押平声韵且韵脚在偶数句,其中第一句韵脚可以自由运用,如前面这首诗第一句最后一个字是“平”那说明自从第一句就开始押韵了,其中二、四句这样的偶数句必须押韵且为平声,而三句最后一个字不可以押韵,只能仄声.至于对仗就是“天对地”、“大对小”之类的,不多说了.当然这些是大原则,具体运用起来还有很多问题,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忌讳犯孤平;平仄不合要求救等等,这就是律诗.所谓“绝句”准确地讲应该叫“律绝”,“绝”是“断”的意思,律绝就是把八句一首的律诗断为两半成为四句一首的就是绝句. 可见,古代诗歌有要求必须押韵的新体诗,也有不需要押韵的古体诗,因此在今天,你若是懂得格律要求可以写律诗,这种诗歌的优势是格式规整,音调和美;你若是不懂格律只要押韵就行.当然古体诗也未必就不如律诗,古体诗的优势是形式自由不受约束,如李白就是古体诗的一个楷模,像“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谁敢说这样的古体诗不好? 结论:今天写作古典诗歌可以只注重押韵,平仄其次,但你要知道你写的是古体诗。

    4. 关于古诗的平仄基础问题

    楼上要我喷 我来喷啦

    这首诗的杜甫写的 话说杜甫忙死了 哪有空学普通话

    杜大哥当年还不知道普通话是什么东西呢,所以连中华新韵也不知道啊!所以楼上可以尽情鄙视杜诗圣了

    杜甫那时候作诗依据的是中古音,也就是说,仄声指的是上、去、入三声。

    普通话中平声是一二(阴平阳平),仄是三四(上声去声),基本上与中古音相同,不同的大部分在入声,中古音入声在普通话里面分到了各个声调当中

    看看你列出来这些哪个字现代人容易搞混吧:国、别,这俩字是古读入声现读平声的。

    还有木有?你是不是觉得,感、烽也不对劲了?嘿嘿,这个就是格律的问题,要知道写诗的时候,这俩字的位置上是允许平仄通用的。也就是说,感确实是仄声,烽确实是平声,这个位置上的字用平用仄都可以不算出律。

    至于为什么呢,过多的知识这里我就不介绍了。如果你对中古音有兴趣,或者想学写诗词,可以参考这方面的书……或者百度……哥只做手工活,不喜欢复制粘贴

    5. 古诗中的平仄 有什么具体要求

    平仄简表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注意 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

    (一)声调 传统诗词讲究音乐性,易诵能唱,容易记忆。所以它的写法强调懂得格律,过去便有人将它称为格律诗。

    懂得传统诗词的格律,要先从字的声调入手。从前的四声,为平、上、去、入;今天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去。

    古人把上、去、入三声统称为仄声,故声调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分清平仄两个字。 有人研究过,认为粤方言(白话)更接近古代的语言,所以懂得说白话的人,要区分平仄声比较容易。

    平是平顺的意思,声音比较响亮动听,能拖长,也就是如一条平坦的路径,可以顺利的走下去。仄是倾斜的意思,属仄声类的字,声音比较拗屈难听,较短促,如人为想将它拖长,则不可能。

    要正确运用此平仄声判断方法,最好是将同拼音不同调的两三个字来对比,如钟和众、期和企、花和画等,前者和后者一读白话声,便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悦耳、平柔,属平声;后者聱牙、急迫,属仄声。 习惯于区分现代新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人,要知道古代的入声字已经分散到新四声中去。

    那么,分散到上声和去声的入声字,自是仄声;这里十分要注意的是已分散到阴平和阳平去的原入声字。如“插”字和“差”字,在现代普通话中同音,同属阴平声调,但如读起白话来,便有很大区别,又如现代普通话“衣”“一”。

    同音,但在古语中“一”是入声字,“衣”是平声字,是不容混淆的。所以,只懂得现代普通话而不懂得白话的人,要正确区分出传统的平仄声,必须手上有一本《词林正韵》之类的工具书不可,特别是要掌握好入声字这一类。

    除了查工具书、字典或词典这一手段外,多背熟一些古代名篇,也能正确区分某些疑难字的音调,在同一句中,唐诗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也就是说,一句子中的第二、第四或第六的双数字,平仄必须按固定格式,不能混乱。如上面提到的“画”字,如果用其他方法无法判出其平仄声归属,我们的头脑中立时涌起“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名句,那么按照同句的平仄相间的句式,便很容易判断出它属仄声。

    至于,同句平仄相间的规律又该是如何呢?这是我们在下一回要谈到的主要内容。(二)句式 在律诗和绝句中采取的句式,大多是采取前为双后为单的词组组合法。

    如“床前/明月/光”,为2/2/1句式;“风急/天高/猿啸哀”为2/2/3句式;“凤凰台上/凤凰游”为4/3句式;“于无声处/听惊雷”为另一种类型的4/3句式。词的不同之处,是大量采用前为单后为双的词组组合法,且此种句式在不同词牌不同地方与前双后单的句式是不能混乱的。

    如“金风玉露一相逢”和“。

    6. 古诗中的平仄问题

    如果你的母语中有入声,则很容易区分平、上、去、入。

    如果没有入声(主要是北方官话和普通话),那么麻烦点,因为入声字被派入其他音调去了,通常只能靠查字典或者硬记。如果你的母语中分清浊,则很容易区分阴调和阳调。

    在分清浊的语言里(好像只剩吴语和老湘语),声母是清音的读阴调,是浊音的读阳调。也有一些语言虽然没有浊音,但是音调同样保留了阴阳之分的(比如粤语),也可以根据音调的区别来区分阴调字和阳调字。

    如果是北方官话和普通话,则很不幸,虽然普通话有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之分,但是这个不足以区分汉字的古代音调,至于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就更难区分了。

    7. 诗词中的平仄要求很严吗

    诗词中的平仄要求严格,格律诗讲究平仄,填词要讲究平仄,古体诗除了押韵外不讲究平仄。

    先秦到魏晋时期的诗与歌都是韵文,最早都是用来歌唱的,截止到魏晋时期,并没有平仄的概念。 关于四声、平仄的观念是从南北朝才开始有的,齐梁以前没有什么平仄,当然写诗也不考虑平仄。

    在齐朝永明时期,以“竟陵八友”为代表的永明体诗人开始注意四声:平上去入。其中平就是平声,上去入就是仄声。

    在齐梁以后,诗人开始注意四声与平仄的应用,沈约等人甚至搞出了作诗要注意的“八病”,“八病”之说完全基于四声与平仄理论,不过后人对于八病并不是完全认可。 在初唐时期近体诗(格律诗)开始有了明确的规则,四种平仄相间的基本句式,按照对仗、黏连规则组合成了四种诗体。

    格律诗在唐高宗时期被纳入了科举考试,举子们作诗时“平仄”有问题就出局了,绝对不能有半点马虎。 不过即使是在唐朝,也不是所有的诗都要考虑平仄,很多诗人喜欢写不讲究格律的古体诗,这类诗体只需要注意韵脚的平仄,其他的字都不需要注意。

    总结即齐梁以前的古人作诗不考虑平仄;齐梁以后的古人作诗分两种,作格律诗要注意平仄,作古体诗只需要注意韵脚的平仄即可。 扩展资料: 古体诗要注意押韵符合要求即可,押韵的字要注意平仄,例如李白静夜思的韵脚都是平声:光、霜、乡,都是平声韵,第1句韵脚要求不严、平仄无所谓,但是2、4句的韵脚平仄一定要一致,例如这首静夜思,在第二句或者第四句出现仄声韵,就不是旧体诗了。

    在齐梁以前的古诗中,诗人也同样注意到了押韵时平仄的统一,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双数句都是押仄韵。 古体诗还有换韵,但是要注意的是换韵至少要两句一组,也有三句一组、四句一组、多于四句一组的情况。

    要记住:每一组的韵,必须平仄相同。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节选的一段,老街按照换韵的情况分成了五组,每一组的韵脚平仄都是一致的。

    古体诗的除了韵脚以外,不需要注意平仄。用不用律句是随意的,例如: 回眸一笑百媚生,平平仄仄仄仄平。

    不是律句。六宫粉黛无颜色,中平仄仄平平仄,是平起仄收的标准律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仄。

    唐诗平仄规则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