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虚座
1. 中唐诗独座静山庭赏析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你说的是这首吗?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2. 古诗词中的虚指古诗词中的“三、七、九、千、万”等数字多是虚指的
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左迁至蓝关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梅花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 虚座以待是什么意思
虚左以待 【词目】:虚左以待
【拼音】: xū zuǒ yǐ dài
【常用】:生僻成语
【年代】:古代成语
【结构】:连动式成语
【词性】:褒义成语
【释义】: 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出处】: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示例】: 诸贵客见公子亲往迎客,~,正不知甚处有名的处士,何方大国的使臣,俱办下一片敬心侍候。(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四回
【同义词】:礼贤下士
【反义词】:当仁不让
【典故】:《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足见信陵君对侯生之尊敬。今人有“虚左以待”一语。
4. 唐诗行数多的,有哪些最少8个
愁云惨淡万里凝。他们的古风都是8行以上。
杜甫的“三吏”“三别”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雪上空留马行处。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狐裘不暖锦衾薄,胡天八月即飞雪,风掣红旗冻不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很多的,《兵车行》、岑参、白居易的都有。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李白、高适。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丽人行》
5. 唐诗中的敬亭山指的是哪座山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敬亭山,又名査 山。
位于安徽宣城县城北5公里。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 座,主峰叫一峰。
敬亭山万壑千岩,风景秀丽,有翠云庵、广教寺、十贤祠、穿云亭、丹 梯亭、额珠楼、太白楼、勒诗石、双塔等古迹。 随着日月流逝,诸胜景仅存双 塔与古昭亭石坊。
敬亭山美景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前来游历陚诗,如南齐诗人谢眺《游敬 亭山》诗有“兹山亘百里,合杳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的描绘。 李白曾先后七次登临敬亭山,留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盛赞。
随 着谢李诗篇的传颂,敬亭山声名鹊起,直追五岳。《宣城县志》称:“敬亭 (山)自谢(跳)李(白)相继陚诗,遂有名天下。”
自唐以来,敬亭山的人文景观日益增多,历代修建的亭台楼阁主要有一 峰庵,因建在主峰一峰故而得名。明代梅守德作有“冬日喜初晴,篱边尚菊 英。
岩云沉梵影,林蔼落钟声”的诗句。拥翠亭,曾是李白独坐题诗处。
其碧 山千层,敬亭风光,青翠欲滴,拥落身前,故名拥翠亭。清人王可第曾作诗: “探奇曾不厌,一榻拥昭亭,坐爱双溪碧……”云齐阁,取谢跳诗“含沓与云 齐”而命名。
翠云庵,位于敬亭山腰,原名卜静室,在元代末期时被毁,后来于明朝时重建。 明人贡安国曾赋诗曰:“小阁虚岩畔,回蹊古桧端。
朝晕开锦眺,秋色在雕阑……” 继谢眺、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施闰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临,吟诗作陚,绘画写记,历代吟诵敬亭山的 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遂被称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