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与宋词莫砺锋
1. 求宣传词,急
中国首位文学博士,三上《百家讲坛》。
通过他的细细讲解,杜甫、白居易、朱熹……一个个坎坷身世、多情才子浮现在人们的眼前,他就是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莫砺锋。10月23日,莫砺锋教授走进由我院主办的“名人大讲堂”,以“唐宋诗词与现代人生”为题,与诗歌爱好者畅谈唐宋诗词。
宣传部副部长梅国英主持讲座。能容纳一千多人的艺术教育中心座无虚席。
报告中,莫教授首先阐述为什么不说“唐诗宋词”而说“唐宋诗词”?莫砺锋认为:“假如说成唐诗宋词,那么宋诗就被忽略了。苏东坡、陆放翁放在唐朝绝不比李白、杜甫逊色。
宋诗不在多,而在于好。”他通过讲述在联合国大厦发生的生动事例,说明了在世界各语种中汉语是最简洁的文字之一,而在汉语的各种表达方式中诗词又是最简洁、最美丽的。
他认为,虽然唐宋诗词发展的鼎盛时期已经成为过去,但是作为一种与汉语共同发展的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依然与时俱进、影响深远、永不褪色。 莫教授赞誉唐宋诗词为“最美的表白”。
对现代人来说,一封成功的情书也离不开唐宋诗词的优雅。“情歌王子”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及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等在他眼里就是“最美的表白”。
“诗歌是个人气质最好的试金石。 如果你失恋了,你对她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她一定会回到你身边,如果没回来你可以来南京找我。”
此话一出,全场哄堂大笑。他从现代与古代的爱情语言表达的特色作比较入题,睿智风趣地分析了唐宋诗词的优美与动人之处,虽然是戏谈,却也由此进入了本次讲座的主题:“唐宋诗词与现代人生”。
莫砺锋教授结合个人下乡插队做知青时的经历,畅谈了自己在读唐宋诗词时的切身感受,畅谈了自己对古代诗人词人创作过程中心境的理解,并对他们旷达的人生态度和伟大的人格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莫教授特别提到了苏东坡,强调“东坡就是一个平坦的山坡,他生活在普通人的心中。
”莫教授希望能通过苏轼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告诉大学生们:“人生在世,不会始终平坦,总会碰到不期而遇的坎坷、挫折,而东坡就是树立了最好的榜样,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愉快的面对生活。”最后,莫教授谈到了对于唐宋诗词“我们应该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
莫教授告诫我们现代人生活粗鄙化,过分粗糙,文化肆意追求快餐化,我们更应该从古人的诗词中去学习他们的豁达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另外,他还建议我们在选择阅读版本时,应该选择最经典的、最准确的诗词版本。
讲座的最后,莫砺锋教授还回答了现场同学的提问,围绕相关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 临行前,莫老写下东坡先生的名句“腹有诗书气自华”献给我院的师生们。
整场讲座精彩纷呈,莫老幽默风趣的讲解、深入浅出的分析和细致严谨的阐述,对唐宋诗词文化进行了睿智的解读,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体会了唐宋诗词的深层意韵,感悟了现代人生的诗意境界,并博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2. 唐诗三百首中的杜甫诗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
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
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
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
以体裁
为经,以时间为纬.
我们再来看看杜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
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后人尊称他为
“诗圣”。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汉乐府诗体的开
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
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
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
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所以唐诗三百首作者要编辑这么多。
唐诗三百首里面传闻的那首宋词是张旭的《桃花溪》,内容如下: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莫砺锋先生在《文学遗产》2001年第5期发表《<;唐诗三百首>;中有宋诗吗?》,
考证出《唐诗三百首》所选张旭名篇《桃花溪》实乃宋朝人蔡襄所作,题为《度
南涧》,造成很大影响,几欲成为定论。but,这是有争议的,到底是不是还不是
很清楚地。
3. 莫砺锋说唐诗的作者简介
莫砺锋:1949年4月出生,江苏无锡人。1979年至1984年师从南京大学中文系程千帆教授攻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位本土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出版有《江西诗派研究》、《杜甫评传》、《朱熹文学研究》、《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唐宋诗歌论集》、《杜甫诗歌讲演录》、《浮生琐忆》、《莫砺锋诗话》、《漫话东坡》等著作,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社会”首席专家。曾获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4. 莫砺锋说唐诗的内容简介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宗旨,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百家讲坛》栏目,坚持“《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不断培养专家、学者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的服务意识。
唐诗乃中国文学之瑰宝,影响着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诗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其诗人之众、诗篇之富、成就之高、影响之大,是其他时代和其他文学体裁所无法比拟的。仅清代御定的《全唐诗》就收录诗人2200多人、诗作近50000首。这个数字还不是唐诗的全部,后人在此基础上,又补充诗人1500多人、诗作5000多首。后人整理出版的各种唐诗选本,其数量更是无法统计。因此,在后人心目中,“唐诗”这个词就标志着登峰造极的诗歌成就。
唐诗为什么历久弥新?唐诗为什么激动人心?唐代诗人如何抒发大漠风烟的边塞豪情,又如何体现鸡犬桑麻的田园情趣?李白如何傲视公卿,杜甫又如何忧国忧民?唐人怎样歌唱春树暮云的友谊和青梅竹马的爱情?折柳送别、阳关三叠的习俗在唐诗中如何展现?双鲤尺素、雁足系书在唐诗中如何运用?凡此种种,莫砺锋教授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1303133都将在《莫砺锋说唐诗》中为你娓娓道来。
5. 莫砺锋的人物经历
1949年4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1966年毕业于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
1968年下乡插队,在江苏省太仓县和安徽省泗县务农、做零时工。
1978年考入安徽大学外文系英文专业。
1979年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师从程千帆教授专攻中国古代文学。
198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198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莫砺锋是为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获得者。
1984年以后在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
1986年9月至1987年7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任高级访问学者。
1996年9月至1997年7月在韩国全南大学任客座教授。
2001年9月至2002年2月在台湾清华大学任客座教授。
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在香港浸会大学任客座教授。
2013年4月19日任河南省驻马店市黄淮学院兼职教授,由黄淮学院副校长王冰颁发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