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唐诗三百首尝析之类书藉
1. 唐诗三百首详析怎么样
在众多的唐诗选本中,三百首并不算最好的一种。
首先选诗标准在今天看来封建意识形态残留较多,其次犯了大而全的毛病。只要对浩如烟海的唐诗略窥一二,便可知三百首所选其实挂一漏万。
然而,该选本在清代作为童学蒙书却流传甚广,直至今天,当人们普遍失去了对诗歌的兴趣时,父母们还会把唐诗三百首作为教孩子读书的教材。 以前看过的版本大都是中学教科书式的,论一首诗必先将字句用白话翻译出来,然后升华主题时,又必言及作者的身世,最后的结论,无论是言志还是抒情,都莫名奇妙地归为作者对人民的热爱或者对封建统治的憎恨。
即便是田园山水诗,也免不了与时事和作者的抱负扯上关系。古书看多了,才惊觉这是对古书的一大误读。
古人的情趣常常是审美居多,而诗也不过是言性情之物,非要有所兴寄,便难免牵强附会,歪曲诗人原意,而落入腐儒之列。 读一首诗,只需怀一颗单纯的心,才能与诗人不期而遇。
读唐诗三百首,也是如此。 三月下江南,偶于无锡南禅寺旧书市场淘得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慕于编者的威望,欣然买下。
回家一读,果然不同于俗流。似乎千年之后为诗人代言,诗人于诗中的所思所感,经他一解,宛然如在目前,诗中的风雨潇潇和诗人的思乡落寞都可闻可见。
除了为生僻名物作注之外,余者皆不加注释。注后以一言点题,指出诗人作意何在。
最后详析本诗做法。 分析诗的创作方法常常易于八股化,如浦起龙的读杜心解便因此而为一些研究者所诟病,喻守真在分析作法时,并不偏重于从章法韵律上着手,而是从诗的意境上加以点染,加上他本人典雅精丽的语言,竟可以当诗话来读。
读前辈学者的著作,还能看到古人读书治学的遗风,即无论才情高下,总能成一家之言。言语字句间,作者一片性情跃然纸上。
不似今日许多学者,并非为心读书,做学问只是干禄的途径,这与古人往往无心名利之闲居隐逸时才著书立说截然不同。所以也无怪今天的学术著作,要么东拼西凑,堆积资料,要么堆砌专业术语,以晦涩的学术语言眩人耳目,读者云里雾里读了半天,就是不见半点作者真性情。
学术学西方,除了这些皮毛之外,是不是更应该把搜寻的目光返回中国古代,从古人身上这些感动我们的地方获得启悟呢?。
2. 《唐诗三百首》中有宋诗吗
没有.唐诗三百首最大限度地照顾了文化不高的人们对于诗歌这种艺术奇葩的向往和追求。
它的编者蘅塘退士在序言里面明明白白的说明了编书的缘由和想法:他认为当时小学生用得教材《千家诗》存在许多缺点,比如选择不当,有好诗但是也有上不了台面的;就体裁上而言,也是个瘸子,只有近体诗没有古体诗。而且,《千家诗》把唐代和宋代的诗歌混杂在一起,实在是不合道理。
就像童话大王郑渊洁,因为不满现在学校的教材而自己动手为他儿子编课本一样,这位蘅塘退士有巨大的奉献精神,他为了所有祖国的花朵能有更好的教材编写了《唐诗三百首》。而且,他做好事还不留名,只希望书能留传下去,也不署上自己的真实姓名。
一直到将近两百年之后,人们才知道蘅塘退士的名字叫孙洙。得益于巨大而丰富的唐诗资源和孙洙独到而且厚道的眼光,《唐诗三百首》虽然只收录了77位诗人的313首唐诗,但是不拘一格,博采众长,因而荟萃了唐诗的精华,非常好看。
什么叫“螺丝壳里做道场”,怎么样才能在300首的篇幅中变化万方,包罗万象,《唐诗三百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答案和可能。从内容上来看,这本书有雄浑苍凉、惨烈炫目的边塞诗,比如王昌龄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时,它也收录了甜美静谧的田园山水诗,比如王维的《青溪》,其中“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一句曾经让我赞叹不已;从结构上来看,《唐诗三百首》既收录了《长恨歌》、《琵琶行》这样诗歌中的鸿篇巨制,同时更不缺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样精致秀丽的小诗;在这些精选出来的诗作当中,我们能读到对大好河山的由衷热爱与赞美,能读到对于社会不公的愤怒于无奈,能够读到战争的残酷无情的可怕,也能体会到诸如爱人私语之类的美好东西。
甚至,我们还可以看到我们对于国际友人的情意,钱起《送僧归日本》: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这些艺术成就极高的唐诗的入选,表现出了孙洙对于唐诗的有着良好的理解力和鉴赏力,更为难得的是,在这本书当中也表现出了他的胸襟和气度。《唐诗三百首》第一篇是《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这是痴情皇帝唐玄宗在山东祭孔的时候所作的。
但是《唐诗三百首》当中也收录了许多作者不为人所闻但写得非常漂亮的诗歌,比如无名氏的《杂诗》:“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抒发的是身在异乡而不能回家的感伤之情;又比如西鄙人的《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则是对哥舒翰保卫边疆的赞美。这作者“西鄙人”,其实并不是一个人名,意思是“西域边境的劳动人民”,从高高在上的皇帝的大作,到西域边境老百姓的集体创作,《唐诗三百首》就这么着展现着其兼收并蓄的胸怀。
我唯一不满的是,孙洙在这本好看的书当中竟然没有收入一首李贺的作品,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何以写出“雄鸡一唱天下白”的诗鬼竟然受到如此的冷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