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诗经和唐诗哪个好看

    1. 《诗经》与《唐诗三百首》哪个版本比较好【内有条件及另求,有加

    如果是出版社的话,中华书局的书是在下的专业必备,最为权威。不过楼主需要注意,如果楼主不能接受繁体或者竖版,那么需要注意该书是否是横版简体。

    《诗经》推荐《诗经译注》(周振甫 译注)、《诗经》(上下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刘毓庆、李蹊 译注);

    《唐诗三百首》推荐《唐诗三百首--中华经典藏书》(中华书局)、《唐诗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散文的话,鲁迅都看完了的话,看看他兄弟——周作人的散文也不错。

    2. 那个《诗经》和《唐诗三百首》有什么区别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诗经》产生后不久,南方的楚地又出现了“楚辞”这一新的诗体。之后,楚辞逐渐向接近散文的赋体演变,魏汉诗坛上出现了另一种新的诗体———“乐府”,乐府民歌清新刚健,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这对后世的“乐府古题”和唐代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随着乐府诗的发展,五言和七言句式相继产生、成熟并得到广泛的关注。

    经过几千年的磨砺和发展,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发展。尤其到了唐朝,近体诗确立了,古体诗和近体诗全面发展,我国古典诗歌进入了空前的黄金时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诗歌大繁荣局面。唐诗创作之繁荣,流派之众多,题材风格的丰富多样,各类诗歌体制的愈益齐备和全面定型,诗歌艺术的全面发展,是前所未见的。这表明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唐代诗坛上名家辈出,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如陈子昂、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韩愈、柳宗元、元稹、刘禹锡、李贺、杜牧、李商隐等。在他们中间,尤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的成就最高,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流派众多的诗人创作了大量风格各异、内容丰富、意境高远、动人心弦、脍炙人口的诗篇。

    早在唐代,流传的唐诗选本就已有了不少种类,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和版本的唐诗选本。清蘅塘退士依照以简去繁的原则,选取了大量的唐诗名篇,辑录而成《唐诗三百首》。

    成书时间: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3. 诗经 唐诗 宋词的特点比较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所以又称《诗三百》,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古者《诗》三百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

    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

    《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诗经》不仅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而且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

    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及代表作。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的是 风、雅、颂、这三个说的是内容,赋、比、兴,,这三个说的是手法,这就是》“六义”。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称作“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分为《小雅》(31篇)和《大雅》(74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

    它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 国风·周南 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 国风·鄘风 国风·卫风 国风·王风 国风·郑风 国风·魏风 国风·唐风 国风·齐风 国风·秦风 国风·陈风 国风·桧风 国风·曹风 国风·豳风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

    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

    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别。

    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厘陈戒之辞也。

    辞气不同,音节亦异。

    」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

    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

    .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

    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

    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

    诗经和唐诗哪个好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