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关于唐诗的由来

    1. 古诗的起源与特点

    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那么它跟词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苦.(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其中括号内的字就叫衬字.以上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诗体,又称古风.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古体诗的字数和诗行:古体诗没有固定的诗行,也不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望采纳。

    2. 唐诗的由来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3. 古诗来历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

    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

    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

    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成。

    4. 古诗的来历

    古诗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祖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诗词中蕴藏着大量的物理知识,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有机的插入古诗词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一 利用古诗词创设物理情境、导入物理概念利用古诗词创设物理情境,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入物理概念,这样可谓是水到渠成。例如,讲授分子运动论的概念时,可引用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知雪,为有暗香来.在问学生为什么会有“暗香来”后,学生会引起浓厚的兴趣,稍作讨论后可顺水推舟引入分子动理论.再如,讲授相对运动、参照物的知识前可引用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襄邑道中》:飞花两岸照晚虹,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后两句可用相对运动的知识来解释,因为船与云运动速度相同,以船为参照物,云是静止的,在此基础上又可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层楼.”为例,要学生指出白日依山尽的参照物,黄河入海流的参照物。

    一些古诗词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脍炙人口、生动形象而有趣,通过古诗词引入物理概念,可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课堂气氛活跃,有事半功倍的功效.二利用古诗词帮助理解记忆概念物理概念繁多且表述严密,有相当多的概念不太好理解,学生因对物理概念理解困难故而对物理望而生畏.若借助于对相关古诗词的分析,可使学生针对具体问题中的概念,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逐渐接受和理解物理概念。例如,分析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发生形变时,可引用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以及《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以及《秋歌》“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这些古诗词词义浅显,学生易理解,理解了古诗词含义的同时亦即理解了相应的物理概念.再如讲授平面镜成象特点时引入高骈的《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也可引入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可加深对平面镜成象特点的理解,同时也是对平面镜成象特点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涉及,可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又如,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力的分解现象时,分析风筝为什么能浮在空中的原因,可将清代吴有水的《风筝》介绍给学生.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同时进行受力分析,讲清其道理,效果很好.而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时,用苏轼的《花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重重迭迭上遥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三 利用古诗词深化和应用物理概念学牛对物理概念的掌握不是靠死记硬背,不是靠生吞活剥,而是靠深刻理解,靠有机吸收。如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后,对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再如引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可使学生在文学欣赏中对参照物、光的反射、力的作用效果等概念得到深化和升华。

    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气势磅礴的瀑布化作熠熠生辉的银河落下神州,如果没有一定的光学知识,就不会有对诗中意境的深刻领悟,反过来,在欣赏和领会诗中意境的同时也是光学知识、力的作用效果知识,能的转化知识在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再如,学习物理后,同学们知道了一些时空概念,再重温李白的《朝发自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说的是作者和船在空间运动,西辞自帝城,东抵江陵府,乘船顺流而下,在阵阵猿鸣声中,身处轻舟,但见群山万壑,千姿百态,迎面扑来。

    好一幅人舟共融于大自然的山水画,岂不令人心驰神往。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领悟时空概念,相对运动概念、声的概念、力的概念.诗仙未曾想到会给后人留下一部绝妙的物理教科书.四 利用古诗词进行素质化教学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物理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古诗词在这些方面可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学习物态变化时可利用郑板桥的《江晴》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可先要求学生归纳诗中出现的一些物态变化,再要求学生比较区分它们的异同。

    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当学生学习了凝华概念后,对凝华现象及其形成原因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后,可要求学生用批判的态度去欣赏鉴别,并说明文学毕竟不是科学,它可使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这对强化物理概念,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益处的。再如,学习了机械运动知识后,可引入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后两句的意思是,那一片孤帆渐去渐远,慢慢地在蓝空中。

    5. 唐诗的起源是什么

    汉魏民歌、乐府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6. 唐诗的由来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采、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7. 唐诗的起源是什么

    算然这些资料可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但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