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有关钟声的诗句辑录
1. 有关“钟”的古诗或写“钟声”的古诗或语段
6.瑶台曲
青山未老头先白,
寒催游子上瑶台。
路隘沟深松悠悠,
碎珠溅玉梦里来。
凌空缥缈一飞影,
山寺高僧俱惊骇,
急奏晨钟壮行色,
高诵佛号助英才。
6. 松 花 江
白发何以祭英魂?
守住乡村,
守住家门。
九月警钟长鸣时:
龙吟山涧,
虎啸丛林。
松花江畔寻故人,
清清江水,
悠悠白云。
试看白山黑水间:
多少丰碑?
多少荒坟?
廿七、桂枝香
·辋川别业图
云淡风轻,
几番送来了,
暮鼓晨钟。
声声诉说不尽,
万事皆空。
红尘依旧遮古道,
只不见,
白发老翁。
老翁曾道:
年少时候,
也唱大风。
想当年一介书生,
诗词歌赋罢,
满座皆惊。
三间破茅屋里,
多少豪英?
孤舟今随流水去,
只留下,
风摇古松。
可曾知道:
昔日壮歌,
今朝谁听?
2. 有关钟声的诗句有什么
《寒山寺 清·陆鼎 》
作者:清·陆鼎
寺楼直与众山邻,鱼米东南此要津。
独惜牙郎趋利市,不闻渔火感诗人。
绝无逆旅知归客,安问寒岩旧应真。
一自钟声响清夜,几人同梦不同尘。
《寒山寺 明·王犀登 》
作者:明·王犀登
古寺西边路,青山满目中。
石龙从作雨,江鹊尚鸣风。
市近僧难定,泉悭花不红。
烛怜门外路,尘土暗江枫。
《题《姑苏十景·枫桥》》
作者:明·文徵明
金阊西来带寒诸,策策丹枫堕烟雨。
渔火青荧泊棹时,客星寂寞闻钟处。
水明人静江城孤,依然落月啼霜乌。
荒凉古寺烟迷芜,张继诗篇今有无?
《赋得寒山寺送别》
作者:明·高启
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
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
渔要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
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
《枫桥寺》
作者:宋· 俞桂
湖水相连月照天,雁声嘹唳搅人眠。
昔年曾到枫桥宿,石岸旁边系小船。
/link?url=8TOybGaiOiDWorwITCvlzH2LwRVA3_vA2O4CVkdL86lPsAMXt-nOccThmUQZH-uUoK3A2aG_0v3Nt6gSGGnO8K
3. 某一首唐诗中钟声的意象和历史意味
古代诗歌中的“钟声”意象
改编、整理:刘天勤
中国古人写“钟声”的诗句很多,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杜甫的“晨钟云外湿”(《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王维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綦母潜的“钟声扣白云”(《题灵隐寺山顶禅院》)等。在这些诗句中,“钟声”以其自身特殊的存在方式,构成古典诗学一个饶有兴味的审美意象。本文将试就“钟声”的起源,“钟声”由宗教而审美化的历程,以及“钟声”在中西诗学中的异同等,作一些探索。
一
钟声从一开始就与人类的文化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钟声最初都是一种宗教性音乐信号。
在欧洲,诚如黑格尔所说:“塔楼上的钟塔是专门为宗教仪式而设的,因为钟声特别适合于基督教的礼拜,这种依稀隐约的庄严的声响,能感发人的心灵深处……”(《美学》第3卷上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99 页)钟声的宗教意味还可从19世纪法国农民画家米勒著名的《晚钟》画意中看出:“在傍晚时分,暮色快要笼罩大地的时候,一对青年夫妇,听到了从田野远方传来的一阵钟声,他们低下头来,默默地祈祷,祝福又平安地度过了这一天,……画面上两个主人公背对着夕阳的微弱光线,隐约中可发现他们那沉寂而严肃的面容。”(王琦著《论外国画家》,四川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14页)在欧洲,钟声所传达的缥缈、崇高、严静的宗教意味,是自始至终贯穿下来的。
在中国,情况则有不同。有关钟声的文献记载很多,这些记载中的钟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宗教祭祀仪式和准宗教的战争仪式等活动中的钟声。如《吕氏春秋·仲夏纪》曾记载:“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之曰《咸池》。”《咸池》是什么呢?庄子在《天运》篇中记载有“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帝即黄帝,与《吕氏春秋》记载相同。《咸池》给“北门成”的感受是“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这形象地表明《咸池》是一种宗教祭祀音乐,它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恐惧、松弛和宗教性迷醉。与古代战争仪式有关,钟声还常表达一种慷慨悲凉、置生死于度外的情感“高峰体验”。如《乐记·魏文侯篇》记载:“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这里的钟声表达的是一种严肃、庄重、崇高、神圣的准宗教情感。另一类是与古代庆典活动相关的钟声,多用来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钟鼓乐之”。后来这类钟声又演变成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信号,同时具有了一定的装饰意义,如张衡《西京赋》的“击钟鼎食,连骑而过”;王勃《滕王阁序》的“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等,都是指这层意义。随着这层意义的出现,钟声也就逐渐具有了审美属性:“钟鼓之声,怒而击之则武,忧而击之则悲,喜而击之则乐……”(刘向《说苑·修文》)
但这些都还不全是古典诗学中那种发人深省、令人超升、使人有所领悟的“钟声”意象。它的生成还有一个更为直接、也更为深层的原因,这就是:钟声昭示着时间。
二
时间,是生命存在的大谜。我们无法想象有生存在时间之外的生命。无论中西,钟声都与时间有特殊的关系,或者说,钟声常给时间一种特殊的内涵。在西方,《圣经》中就常用“丧钟”一词提示尘世的虚幻。17世纪的英国布道文作家邓约翰这样写道:“如果我们正确理解这召唤我们去做早祷的钟声的庄严性,我们会很愿意早起,让钟声变成为我们而敲,我们也可以这样运用它,它既是为原定的人而敲的,也是为我们而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