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国学大师读唐诗

    1. 我们为什么要读唐诗

    中国的孩子尚在襁褓之中时,父母就很自然地边拍着宝宝边轻念几句“床 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父母们或许也不知道为 什么要让孩子们知道唐诗,但他们不约而同地这样做,并且从没有停止过,也 许父母们自己也未必知道:就从这几句唐诗开始,他们就已经在孩子纯净空廓 的心田播种下了善良的种子。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也曾建议教育部要求小学毕业生要会背一百首唐 诗宋词,因为会背诗词有很多的好处。事实也即如此,鲁迅。

    巴金、杨振宁、丁肇中等很多人都在少儿时代背诵了大量的诗词。唐诗于中国人真可谓家喻户 晓,是每个孩子的必修的“童子功”,然而,究竟什么是唐诗呢?仅是文学作 品吗?在唐诗中,蕴涵着什么更多、更深远的东西呢? 关于这个问题,叶嘉莹教授引用了中国现代著名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的四 句话,诗其实就是“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

    她 说,这是关于诗的最精彩的一句定义了。诗其实就是人心的苏醒,而这种心灵 的苏醒,古今皆相通。

    她认为“苦难的打击可以是一种催伤,但同时也可以是一种锻炼。而诗歌 的写作也可以使悲痛的感情得到一种抒发和缓解。”

    唐代的诗人们,如果伤心 失恋了,会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然后哂然一笑,便心 情好起来了。 如果曾经遭遇了重大的挫折,又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便会说: “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潇洒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而这些诗句,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哪里能找寻出一丝隔阂?正是这古今相通的人性,使 得唐诗虽然和我们相隔了一千余年的距离,却仍然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心中。 唐诗道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始终蕴含着一种生命的感动和召 唤。

    人生百年,几多曲折,其中的得失利害、波澜起伏我们又能控制多少?当 你的人生面临着彷徨,甚而陷于困顿时,如果能有一种活泼开放的精神,那将 是无尽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在这样一份跨越时空的共鸣中,积蓄了古代伟大诗 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无疑“能够使得一个人超越小我生 命的狭隘和无常,把目光投向更广大、更恒久的向往和追求,并且给予你坚强 的力量和坚定的信仰”。

    转眼千年已逝,浪漫的大唐王朝已经远去,如今已是物非人亦非„基本知识 积累不足,阅历不够丰富,理解有偏差等原因,使我们现代人学起唐诗来,会有 坠入重重迷雾之感,虽然背诵了一定数量的唐诗,却总不能触类旁通,理解到唐 诗的内涵和精髓。学无常法而必有法,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

    《唐诗鉴赏知识实 用百科》把唐诗中的基本常识,全部整理出来,配上插图和解说,以易读精美的 方式展现给读者,使读者抓住学习唐诗的突破口,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有关唐诗 的最多知识。同是,本书还附有一些宋词鉴赏知识,希望本书可以成为读者学习 诗词的首选必读读物,带领大家领略诗词的绝代风采。

    2. 为什么我背过的古文诗词过段时间(一年左右)就会忘记

    呵呵,正常现象。

    1 “温故而知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些话语我们都很熟悉,的确,复习是记忆之母,我们巩固所识记过的材料的最好方法就是复习! 一年多了,你都没温习,当然有些遗忘了,办法就是再温习记忆一下,等记熟了,过一段时间再温习一遍,以后时间就会越来长才需要温习。这就是所说的遗忘规律——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2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 主要意思就是“熟能生巧”。读多了,模仿、转化、借用、引申,都是一种熏陶,都是一种积累。讲究“熟”字,到了张口就背诵,提笔就写得出,别人讲了上句,我们能够接出下句,你一定会有文学、语文、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古汉语能力等等方面的长足进步的!当时记忆的东西可能还没有到张口就来的“熟”的程度。因此部分遗忘也算是正常情况。

    因此,你也不必苦恼,只要你再努力温习一下,一定会记得更好更牢!

    3. 要一首自创的古诗或诗歌,请大家帮帮忙,谢谢

    我观薄暮碧云天,潭底绿波苍茫间。

    旧时最喜入古栈,而今唯爱访名仙。滕王纵无陈王度,才子自成华茂笺。

    溱洧悠悠采芜菁,春风剪剪赋此兴。绞尽脑汁写了这么几句半通不通的诗文,韵压准了,不过平仄不太对,但不是专业的应该不会注意这些。

    p.s.1、古人无“的”字,民国之前的“的”字都是“底”字,包括现在很多国学大师写书也写的是“我底书“、”我底研究“之类的(当然我不是国学大师),所以这个应该是可以的。

    2、滕王指李元婴,陈王指曹植,才子指王勃,华茂笺是指王勃的《滕王阁序》3、尾联前两个字读zhen(一声)、wei(三声),是两条河流,诗经中常用指男女定情之地。

    尾联最后一字”兴“要读平声。

    码字不易,且码且珍惜,满意请采纳~。

    4. 国学大师季羡林经典语录

    国学大师季羡林的经典语录有: 1、每都争取完满自古及今海内海外百百完满没所我说完满才。

    2、根据我观察世界绝数说意义二价值。 3、间亳留情真使自制造镜照见自真相。

    4、待切善良管家属朋友都应该两字箴言:曰真二曰忍真者真情实意相待允许弄虚作假;待坏则另别论忍者相互容忍。 5、根据我观察坏同切毒植物并知道自坏毒物我发现坏改。

    6、我曾良愿望:我每都希望每都我望誉能毁近我恍悟根本能。 7、者说:真理愈辩愈明,我曾期虔诚相信句,近我忽彻悟觉事情相反,真理愈辩愈糊涂。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享年98岁),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他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5. 一首词,为什么被国学大师王国维,誉为千古第一豪放词

    《忆秦娥·箫声咽》这首词,被国学大师王国维,誉为千古第一豪放词。

    忆秦娥·箫声咽

    唐代: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断绝。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眼前只是汉朝留下的坟墓和宫阙。

    因为这首词的切入点很好,从一个午夜梦回的女子,想到家国天下。一个夜半被箫声惊醒的女子,午夜梦回又暗暗伤悲,可能是在思念自己征战的丈夫。这就由一曲箫声联想到,咸阳古道,汉家陵阙。年年争来争去,最后不都是一抔黄土,可怜了那月下美人,夜夜独自伤悲。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意思是说:后人登临叙怀,再难有超过这样的好作品了。

    国学大师读唐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