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曲径通幽处

    1. 曲径通幽处,,,全诗是什么

    一、原文: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二、译文:

    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扩展资料

    一、整体赏析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二、创作背景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常建登山时有感所作。

    2.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诗文解释】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词语解释】

    禅房:僧侣的住房。

    万籁:各种声响。

    【诗文赏析】

    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

    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3. 诗句 曲径通幽处

    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取自唐代 常建《题破册寺后禅院》

    意思是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

    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我们对这句诗都很熟悉。那隐没在花木竹林中的弯曲小径,是全诗中最为美丽的意象。“曲径”在古诗中经常出现,比较一下,苏州园林故宫花园,古代贵族居所乃至文人雅士流连忘返之处,总是有清幽的曲径,那几乎就是诗意的象征。

    曾几何时,弯曲的小道退出人们的梦想,取而代之的是笔直的大马路,继而又是高速公路。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也许人们已不需要那婉转回环的小路了,他们有更长,更宽的路要走。

    但曲径还是常见的,公园里在草坪上,总有用鹅卵石刻意铺成的弯弯曲曲的小路,但总有许多人为走直路,直接横穿草坪,久而久之,绿色的草地上有了一条相当明显的痕迹。

    但在野外,人们踩出来的路径却总不是笔直的,而是自自然然地弯曲,或宽或窄转折自然。

    我试着去分析弯路与直路的不同,但要理清却很难。曲径与大道有完全不同的含义,相比之下,曲径似乎更靠近自然,大道的开辟却是在改造自然。

    无论是愚公移山还是诺贝尔的炸药,甚至是孙悟空的“杀出条通天大道宽又阔”,开辟大道总带着一种霸气。而曲径却一直在顺应自然,当然也有些人为的曲径相当生硬。

    时代变化了,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化。曲径是不实用的,大路却是实用的。但人们心中还深藏着一份关于曲径的情怀,因此才有了公园里那些拙劣的曲径来迎合这种心理,虽然并不成功。

    曲径在消逝。没有了漫步曲径吟咏思索的诗人,有许多曲径就死了。

    更平坦,更宽阔,更笔直的大道日益增多,这些大道有明确的方向,但许多奔波在大道上的匆忙的人,却不知道自己的方向。

    曲径与大道,相同文明的不同侧面,最终历史选择了后者。而作为某种已消逝或正在消逝的文明的代表的曲径,不应该被忘记。

    泰戈尔曾写道:“鸟儿啊,你只有你自己的双翼和茫茫的无路的天空。”但天空其实是有路的,人们用飞机走上了通天大道。

    宽阔笔直的大道,不但画满了大地,而且分割了天空。

    4. 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出自什么诗啊,什么意思

    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赏析

    这首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