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蒋勋说唐诗评析

    1. 蒋勋说唐诗怎么样

    今天看完了《蒋勋说唐诗》,强力推荐。

    虽然我知道,也许从学术的严谨性来说,这未必是一本合格的书,但这毫不影响我的喜爱。对于一个像我这样神往于传统文化却限于个人经历,无法找到亲近之门的人而言,这本书太适合了。

    它把唐诗从经典的神坛上拉下来,从各种典故,释义中解放出来,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与我们日常的困惑、茫然、恐惧、犹豫呼应;让历史不再以正经八百的端坐模样出现,而呈现出有血有肉的可亲近状态。我惊艳于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豪迈,也感动于他“举杯停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寂寞;我开始体会到杜甫草堂的无奈与心酸,开始有耐心去等待有一天可以体味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背后诗人的伟大与落寞。

    我也开始明白,那个可以写出“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白居易,背负这怎样沉重的人文情怀,而最终将自己的文字沉淀到“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的浅白之中。甚至,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已经被中小学生用到滥情的句子背后,我重新看到了李商隐的艳情与细致! 如果有人和我一样,无数次翻开《唐诗三百首》,却始终无法看到最后,那么,我会强烈推荐这本书。

    它可以让我安静下来,让我看到,我所有的生活的矛盾与纠缠,都活生生地呈现在古人地吟唱里。

    2.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感想600字以上)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

    在读《蒋勋说唐诗》之前,我以为这本书是一本非常严肃的文学研究作品,本已做好了“坚持”的准备,却不想一打开此书后,就被简洁直白,旁征博引的评论,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甚至舍不得合上,一口气看完了才罢休。

    这本书通过介绍唐朝各个时期的六位诗人,讲述了唐朝的兴衰与唐诗文化随之的发展和变化。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而蒋勋先生对其中所蕴含的唐的精神的剖析,对唐诗格式的解说,令我对这首本以为已耳熟能详的诗的理解又更进了一步。而李白又是另一种风格。《将进酒》的狂放不羁,《蜀道难》的大胆想象,李白作诗不受格律束缚,反而善加运用,在作者的带领下,我感受着《蜀道难》多变的韵律节奏,体会着李白用多变复杂的节奏韵律所表现出的蜀道崎岖难行,地形陡峭险峻的特点。安史之乱时期的诗圣杜甫,关心百姓疾苦的白居易,他们二人有很多描写战乱,兵役重压下百姓的苦难和无奈。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卖炭翁》的解读,令我更深入地了解诗人心里的悲哀和愤慨。而作者以两首诗对比白居易写《长恨歌》,表现出诗人的心境变化,令人感叹。李商隐的时代已是晚唐,昔日繁华只似大梦一场,在李商隐的诗中见到“向晚”,“凋碧树”,“夕阳”等意象,总让人感到一丝感伤。而有时,又有一种对生命的感悟。有人说晚唐时的诗词藻华丽,但我读了这本书后,却感到自己明白了那个时代的诗人们那难言的情感。

    在课堂上,我通过学习诗的形式,格律,平仄,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来学习一首诗,而在这本书中,我随着作者细细感受每一首诗的精神,全然没有课堂上把诗一个字一个字地分析的全无意境,而仿佛有种沉浸在文学的氛围中的愉悦和轻松。书中不仅介绍唐诗,也详细地介绍了唐朝不同时期不同的风气,政治,大众的思想习惯,从而也使我很多以前有不理解或认为诗人写的奇怪的地方有了正确的认识,有盛唐的歌舞升平,思想开放,才有了李白的随意潇洒;有了安史之乱这样的战乱时期,才有了杜甫这般的忧愁悲愤;有晚唐繁华落尽,才有了李商隐的感伤嗟叹。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伟大,而作者则带领我们去真正理解,感受这份伟大。

    3. 蒋勋说唐诗随笔600字

    在读《蒋勋说唐诗》之前,我以为这本书是一本非常严肃的文学研究作品,本已做好了“坚持”的准备,却不想一打开此书后,就被简洁直白,旁征博引的评论,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甚至舍不得合上,一口气看完了才罢休。

    这本书通过介绍唐朝各个时期的六位诗人,讲述了唐朝的兴衰与唐诗文化随之的发展和变化。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而蒋勋先生对其中所蕴含的唐的精神的剖析,对唐诗格式的解说,令我对这首本以为已耳熟能详的诗的理解又更进了一步。而李白又是另一种风格。《将进酒》的狂放不羁,《蜀道难》的大胆想象,李白作诗不受格律束缚,反而善加运用,在作者的带领下,我感受着《蜀道难》多变的韵律节奏,体会着李白用多变复杂的节奏韵律所表现出的蜀道崎岖难行,地形陡峭险峻的特点。安史之乱时期的诗圣杜甫,关心百姓疾苦的白居易,他们二人有很多描写战乱,兵役重压下百姓的苦难和无奈。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卖炭翁》的解读,令我更深入地了解诗人心里的悲哀和愤慨。而作者以两首诗对比白居易写《长恨歌》,表现出诗人的心境变化,令人感叹。李商隐的时代已是晚唐,昔日繁华只似大梦一场,在李商隐的诗中见到“向晚”,“凋碧树”,“夕阳”等意象,总让人感到一丝感伤。而有时,又有一种对生命的感悟。有人说晚唐时的诗词藻华丽,但我读了这本书后,却感到自己明白了那个时代的诗人们那难言的情感。

    在课堂上,我通过学习诗的形式,格律,平仄,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来学习一首诗,而在这本书中,我随着作者细细感受每一首诗的精神,全然没有课堂上把诗一个字一个字地分析的全无意境,而仿佛有种沉浸在文学的氛围中的愉悦和轻松。书中不仅介绍唐诗,也详细地介绍了唐朝不同时期不同的风气,政治,大众的思想习惯,从而也使我很多以前有不理解或认为诗人写的奇怪的地方有了正确的认识,有盛唐的歌舞升平,思想开放,才有了李白的随意潇洒;有了安史之乱这样的战乱时期,才有了杜甫这般的忧愁悲愤;有晚唐繁华落尽,才有了李商隐的感伤嗟叹。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伟大,而作者则带领我们去真正理解,感受这份伟大。

    4. 《蒋勋说唐诗》第三讲摘抄200字

    诗很像一粒珍珠,它是要经过琢磨的。

    我们的口腔、舌头、牙齿、嘴唇在互动,像蚌壳一样慢慢磨,磨出一粒很圆的珍珠。有一天那个语言和文字能变成这么华美的一首诗,是因为经过了这个长期的琢磨。

    ● 如果晚上把我们丢到大山中,我们要活下来,大概就知道什么叫“物竞天择”了。那种在自然当中跟所有的生命搏斗的精神,绝对不是农业伦理。

    农业伦理一定是人已经定居以后跟土地之间的依赖关系。不存在土地依赖关系的时候,生命处于荒凉的流浪之中,这个生命必须不断活出极限,不断爆发出火焰。

    ● 唐太宗的生命经验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状态,他把农业伦理中的父子、君臣关系完全打碎。他不相信“你是我的臣子,所以你要服从我”,而是相信“你要服从我,是因为我的潜能得到了完全开发”。

    ● 在唐诗当中,生命的独立性是受到歌颂的。在历史上,如果我喜欢武则天这个角色,跟她取不取得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而是因为我看到她对自己独立个性的完成。

    ● 武则天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生命的绽放方式,在读《春江花月夜》的时候,都会令人有所领悟。春天、花朵、江水、月亮、夜晚,全部都是在大自然中独立出来的生命状态,与道德无关。

    一条江水也有江水的规则,月亮有自己圆缺的规则,夜晚有夜晚的规则,全是自然现象。整首诗都是在讲自然现象,把人的是非,带到了大的宇宙空间中。

    ● 江水把气味冲散,月光把花的颜色过滤。● 唐代其实是我们少有的一次离家出走,个人精神极其强大。

    ● 文学史上,一直强调一个好的文学作品,不能有固定答案。作品里有很多象征,甚至阅读者自己的生命经验也会跟文本产生对话关系,我希望自己所做的诠释可以为诗句保留多一点的弹性。

    ●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如果你对生命有深情,一切看起来不存在的东西,都会变成你在意和珍惜的部分。

    在这个世界上,当你对许多事物怀抱有很大的深情,一切看起来无情的东西,都会变得有情。● 鸿雁长飞,可是光影会被记忆、被留住。

    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对于其他的生命可能不重要,但是对这天晚上的张若虚而言,所有的事物都有了意义。● 人寻找归宿,并不一定是为了回家,而是追问生命到底应往何处走,人生的意义在哪里,生命到底价值何在。

    ● 这种诗不是个人才气的表现,绝对是时代已经把很多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包括思想。● 我们看到花开了,赞美它的美丽,却常常注意不到它底下的枝叶、根,它需要的土壤、阳光和雨水,而这些全部加起来才是它开放的条件。

    我认为唐诗是诗歌这株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开出的花朵,如果我们认为它太美了,其它朝代都不行,这是不公平的说法,因为其它朝代是枝叶,是根。《诗经》绝对是根,它的养分源源不断输送上来,没有这个根,花朵是开不出来的。

    我们一方面分析一首完美的作品,同时也希望可以将这个作品放到一棵树上去观察它的前因后果。● 我是在描述一种文化生态,相对于唐代的花季,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含苞待放的状态,宋朝时花已经凋零,结了一个果。

    果子没有花朵那么灿烂,但是很安静。在宋代文学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的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

    ● 我常常觉得诗只是在最哀伤最绝望的时刻,让你安静下来的东西。文学与诗,在生命里面发挥作品,常常是在某一个时刻变成你的心事。

    ● 一个做过官的王维,一旦离开政治以后,开始重新寻找自己生命的定位。很多人丧失政治前途以后,会不得意,很多牢骚,王维没有。

    他把自己以前的东西丢得干干净净。在经历政治灾难以后,他在辋川把另外一个生命建立起来。

    ● 王维的诗句越来越像禅宗的偈语,表面上微不足道,没有很难的字,没有很深的意思,所有的意思又都在里面。这样生活,才具备真是的意义。

    如果不这样生活,也许读不出味道来,觉得很平淡。这是经过繁华之后的平淡,有特殊的意义,精简,不累赘,单纯地去描述生命的状态。

    解读王维的时候,必须进入到哲学层面。● 只有真正看过繁华的人,才会决绝地舍弃繁华。

    真正看过繁华,就会走向完全的空净。近代最明显的例子是弘一大师,他能在佛教修行上达到如此地步,是因为他经历过了所有的繁华。

    人在没有经历过的时候,怎么修行,心还在那边,很难纯粹。而看尽繁华的人,往往在领悟空的时候,有更大的基础。

    这样一个人出家的时候,衣服上的补丁,是另一种华丽。● 如果没有燃烧,也就不会有灰烬。

    王维心如死灰,是因为曾经剧烈燃烧过。● 你的绝望刚好是你的转机。

    我们常常认为到了“水穷处”,只有大哭;我们没有发现水穷之处,就是云起之时。水穷之处是一个空间,云起之时是一个时间。

    在空间的绝望之处,看到时间的转机,生命还没有停止,所以还有新的可能、新的追求。● 文学与艺术有趣的一点是使单一角色变成多样角色,从而使生命获得宽容,对人有更多的了解。

    写《将进酒》的李白豪迈粗犷,写《长干行》的李白,却成了一个哀怨的女子。这种角色的转换,使得唐代在心理学上是一个非常健康的时代。

    角色越能多样转换,社会心理就越健康。唐代是一个非常豁达、非常活泼,充满生命力的一个时代。

    武则天从。

    5. 蒋勋说宋词怎么样

    其实文学不是那么单一的,文学里面有很多个人,每个人在某一个特殊环境里面一种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

    ——蒋勋 看蒋勋的书,感觉又回来了大学的讲堂,选了一门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按时坐在座位上,听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自己的那些摸索、感觉出来的东西。讲台上的人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想说的话…… 谁能保证在台上的人就一定是正确的?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念,但你仍然会被他的认真和激情感染。

    你可以不爱蒋勋,但你一定会爱上宋词,爱上或更爱中国的文化,我想这也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历史不会重新来过,李后主、欧阳修、苏轼、秦观、李清照,等等,他们在写某曲词的时候想些什么,谁也不知道。

    所有今天的解释,都是想象甚至是意淫出来的,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你能在其中自得其乐,这就够了。 说了这么多,是因为我很不能接受很多人对蒋勋的恶意评论,尽管我也不能全盘接受老蒋的观点。

    但是否读一本书,是你自己选择的,你可以不赞同他的观点,但绝不至于把他彻底贬低。就像蒋勋自己说的:“每个人在某一个特殊环境里面一种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

    他只是用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给了宋词一个说法,仅此而已。 用某一段落的时间,读一本书,有某种成长,就是收获,哪怕是收获一种和自己不同的观点。

    蒋勋讲词,说得并没有多么深入,只是从头到尾,让你看到从唐到南宋、北宋的过渡、发展,然后就是用他的方式向你介绍几个或很出名或出名的词人。当然,他会选择一些自己更有兴趣的词、句来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其实,越是这种自我的东西,你可能更能学到平常注意不到的东西,因为很多东西可能是被所谓的正统文化忽略了的,就像张三记下的“何须论得丧”的自如,李四学会了“自在飞花轻似梦”的淡然,这就过了。

    6. 蒋勋说宋词说的好不好

    啊?我不知道‘遗弃的海风’说的是什么回事,一直以来,蒋勋先生说的各种文化类作品,缺少的就是考究,很随心的,而且不爱一首一首的注解,很多人都说他说的太过唯心了,嗯~怎么今天居然有人反过来说,真让人吃惊,可能在说宋词上蒋勋先生的风格变了吧。

    反正,不管怎么说,要高考的人最好不要参考蒋勋说的,不然绝对死惨死惨的,没办法考试永远是固定模式。

    要看考究形的,还是钱锺书先生的看的让人舒爽,让后再根据他说的,再翻其它的书,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这绝对是可行的。

    7. 蒋勋说宋词1,2讲读后感

    一、认识读后感

    读完一篇文章或看完一部电视剧以后,全篇文章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你感动,而且也让你想到很多很多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

    二、怎样选书目

    选择你感兴趣的书籍,尤其是选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或学到文中人物的精神的文章。(选写人、写事的文章最好)

    三、通常写法:

    (1) 引用法:引用歌谣、名言。

    (2) 举例子的方法: 可举古代事例、近现代事例,可举身边听说过的、自己经历的事情,只要事例所表达的中心与文章的中心一致即可。

    可举正例和反例,正例的作用是让中心更明确,证明这个道理是正确的,这种品质是值得学习的。

    四、结构安排:

    第一段:写清读书的时间、书名和总的感受。(我受益匪浅。 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用三五句话概括中心思想。(先写主要内容再写讲明的道理或人物的品质)

    第三段:举由这一道理或品质想到的正面事例(古代、现代、身边的事例自己的事例)

    第四段:举由这一道理或品质想到的反面事例(古代、现代、身边、自己的事例)。

    第五段:发出号召、倡议。

    正反事例,不要同是古代或同是现代的,最好有层次感,比如举雷锋的为人民服务,再举自己的自私。

    8. 蒋勋说宋词读后感初三作文

    只因为平时喜欢几句宋词名句,就在众多图书中,选择了这一本。没想到一开卷就爱不释手,既放不下手,又不忍迅速看完,因为“养料”太多,得慢慢去消化。所以花了一个多月才品读完。

    真的是一本好书,值得“为伊消得人憔悴”。蒋勋是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书可能是讲座稿整理而成的,非常口语化,有点罗嗦,但也体现他的细腻。就象听《百家讲坛》一样,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7a64e4b893e5b19e31333339656465,为我们娓娓道来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对宋词进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读。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蒋勋从唐后主李煜讲起,讲为什么在唐诗的顶峰中,如何产生宋词,宋词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历史意义,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最后以姜夔收尾。

    蒋勋说: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骚动是因为它正在开花,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宋词是一种简练,一种淡雅,一种不夸张的情绪。阅读蒋勋,你会发现宋词的颓废、平实和自然,发现现实的美,其实人生是一场美的沉思。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平安无事,必定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免不了风风雨雨,冷冷热热。对于困难和挫折,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退缩,有的回避,有的逆流而上,有的战而胜之。

    人生问题也是古代哲人难以回避的。孔子以现实的、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很感叹大树的长寿和蜉蝣的短命,认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词人也经常涉及人生态度问题。对此,他们作出各种各样的解答。苏轼屡言人生短暂,人生如梦。最经典的是《念奴娇·送钱穆父》的下片: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蒋勋说唐诗评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