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中含有春风意象的次数

    1. 古诗中带有 春风 的诗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

    2. 唐诗中的“东风”出现频率很高

    其实东风与春风,西风与秋风并无必然的联系。在别的国家未必东风是春风,西风是秋风。这是中国的特权。在中国“东”和“西”这两个方位词总是可以替换“春”和“秋”这是因为中国的季风气候使然。

    中国古代诗词的产生,与“情发”紧密相连。而“情发”多借助一些外物。本文所探讨的就是诗词中所渗透的东风情结。并借此揭示诗词得以产生的广阔的社会文化根源。

    所谓东风,即春风。所谓情结,在英文中叫Complex,即心中的感情纠葛或深藏心底的感情。情结就意味着心灵的堵塞,要疏通这种堵塞,就要采取某种方式。

    在此所谈的就是:古代诗人通过“东风”这一自然现象来化解心中的感情纠葛,抑或通过“东风”抒发心底所蕴藏的某种情感。

    扩展资料

    关于“东风”的诗词

    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2、《赤壁》

    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3. 含有“春风”的古诗

    古诗中的春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舟》)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杨万里《兰花》)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杨万里《腊前月季》)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袁枚《春风》)

    暗香留不住,多事是春风。蒋锡震《梅花》

    连夜深山雨,春风应未多。(恽格《晓起》

    紫恨红愁千万种,春风吹入此中来。(沈固《折花仕女》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于谦《除夜宿太原寒甚》)

    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徐贲《雨后慰池上芙蓉》)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方岳《春思》)

    春风虽自好,春物太昌昌。(李商隐《春风》)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温庭筠《嘲春风》)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白居易《春秋》)

    总向高楼吹舞袖,秋风还不及春风。(王建《未央风》)

    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杨巨源《和练袖才杨柳》)

    春风知别苦,不谴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宋 王禹称)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4. 春在古诗中有哪几种意象

    古典诗词中较多地保留着前代诗人运用过的一些词汇,由于历史的积淀,这些词汇浸染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被赋予特定的涵义,就形成了意象。

    诗品家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以奇。”胡应鳞在《诗薮》里也说过:“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由此可见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也是诗人倾注情感的焦点。因此鉴赏诗歌时必须熟知常见意象,并理解其寓意,这样才能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 “折柳”,由于“柳”、“留”谐音,古诗中的“柳”暗含希望对方留下来之意。《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句子。

    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隋无名氏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唐代西安的霸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霸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再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断肠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地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恰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开得那样鲜红,便说成杜鹃啼得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蜀道难》诗云:“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又如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的啼叫又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思。

    “冰雪”,古人往往以它的晶莹洁白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洁。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即高洁的心性。古人常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张孝祥《念奴娇》有“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的句子。 “月亮”,空灵、清澈、高洁,它铸造了不少中国古诗的血脉和灵魂,见证历史的悲凉,演绎生命的绝唱,渲染离别的情怀,倾诉闺阁的幽怨,烘托劫后的荒凉,感悟人生的哲理等。

    如李煜的《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诗人望月思故国,写出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李白《静夜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都体现了诗人望月怀亲、思乡念友怀念故国之情。 “南浦”、“长亭”,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长亭都喻指送别。

    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而长亭则是古代设在路边供人休歇的厅舍。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词里长亭已成为陆上送别之所。 “浮云”、“春草(芳草)”,则有游子离思之意,“浮云”出自汉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春草(芳草)”出自《楚辞•招隐士》“王孙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如杜甫《梦李白》“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秦观“凄凄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类似的意象还有“落日(夕阳)”、“蓬草”等。而苏轼的《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则另有出处,即屈原《离骚》中灵魂的告语“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指实现美好理想的地方。

    “梧桐”、“芭蕉”在古典诗歌中大多表达孤独忧愁、凄苦之意。古语常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说得便是梧桐叶落。

    以梧桐写悲秋,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是古人常用的手法。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可见梧桐总是跟愁分不开。民乐合奏曲《雨打芭蕉》蜚声中外,其声凄清,听之无不为之动情。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雨打芭蕉”也象“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纵然无雨,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 “梅花”、“松柏”,早期的咏梅诗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唐诗中有“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的句子。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中梅花都显示一种高洁的品格。“松柏”出自《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后世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如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蟋蟀”,《诗经•幽风•七月》中对蟋蟀的活动描写得相当细致:。

    5. 古诗词中春风的喻意是什么

    多指春天的风,还有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古诗中多用.有同名公司,专辑,作家,散文,电视剧等

    解释意思

    1、春天的风.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寤春风兮发鲜荣,絜斋俟兮惠音声.” 唐 元稹 《莺莺传》:“春风多厉,强饭为嘉.” 张天翼 《春风》:“春风是平等待人的.无论大小,一律要吹到春风的.”

    2、比喻恩泽.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 清 钱谦益 《河南卫辉府辉县知县陈必谦前母钱氏赠孺人制》:“因亲以及亲,使海隅之枯木,咸被春风.”

    3.喻融和的气氛. 陶行知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视察员到时,不是带来恐怖,而是带来春风.”

    4、比喻教益;教诲.

    5、形容喜悦的表情. 《再生缘》第七二回:“一个儿顷刻春风生粉颊,一个儿顿时喜色上眉峰.”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二一章:“只见她神态自如,满面春风.”

    6、比喻美貌.

    7、指茶. 宋 黄庭坚《谢送碾赐壑源拣牙》诗:“春风饱识大官羊,不惯腐儒汤饼肠.” 宋 陆游 《余邦英惠小山新芽作小诗以谢》之三:“谁遣春风入牙颊,诗成忽带小山香.”

    6. 古诗中含有“春风”、“秋风”的诗句不胜枚举,请你各写几句

    春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 舟》)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秋风: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

    抱歉,关于“秋风”只有这么多。。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