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词五首《赤壁》阅读
1. 求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 赏析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该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首。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或许是一处景点。《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鸟鸣涧》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注解】:
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闲:安静。
时:时而,偶尔。
【诗意】:
春天的晚上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而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莲花坞
王维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注解】
坞:这里指在水边建造的停船用的地方。
洲:水中的陆地。
篙:撑船用的工具。
【评析】
日日采莲劳作,天天早出晚归,这是十分辛苦的工作,然而诗中的采莲人自有他们的生活乐趣。“弄篙末溅水,畏湿红莲衣”,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采莲人对莲花的珍爱与怜惜,同时也表明他们热爱平常生活、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诗中流淌的是诗人悠然的闲情逸致。
鸬鹚堰
王维
乍向红莲没,复出清蒲飏。
独立何褵褷,衔鱼古查上。
看这个地址:?an=0&si=1,已经写的很好了。
上平田
王维
朝耕上平田,暮耕上平田。
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
萍池
王维
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
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
2. 林尚仁五言绝句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意对即可)
(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意对即可)
4. 杜牧诗《赤壁》是绝句还是律诗
杜牧的《赤壁》是一首绝句。
绝句和律诗的区别之一便是看句数,四句的是绝句,八句的是律诗。
杜牧的《赤壁》共四句诗,所以属于绝句。
原诗如下:
赤壁
唐代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赏析: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5. 牧童在牛背上勤勉读书的唐诗词
1、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3、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 杨继盛《言志诗》)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5、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6、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7、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8、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9、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10、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1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 钱泳《明日歌》)
12、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13、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14、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15、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16、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17、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民国 熊伯伊《四季读书歌》)
18、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励志篇》
19、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宋·朱熹《出山道中口占》
20、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宋·陈师道《绝句四首”(其四)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清·查为仁《莲坡诗话》
21、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22、弱龄计事外,委怀在琴书.——晋·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23、飞花三亩宅,落叶半床书.——明·夏完淳《避地》
24、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晋·左思《咏史》
25、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唐·杜甫《题泊学士茅屋》
26、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唐·许浑《再游姑苏玉芝观》
27、莫问野人生计事,窗前流水枕前书.——唐·李九龄《山中寄友人》
28、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唐·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29、乱泉声里谁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清·王苹《南园》
6. 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全文解释
这首词为苏轼在徐州所作五首《浣溪沙》之一。这组词前有一小序,说明了作词的原委:“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神宗元丰元年(1078),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为一州之长的苏轼对此极为关心,他亲往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前往石潭谢神。这组词即是记述他在村野的见闻和感受。
作者在这首词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饶有情趣的农村初夏图景,流露出对乡村生活的喜悦之情。
句 解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首句正常语序应是“枣花簌簌落衣巾”,是说枣花簌簌飘落在衣服和头巾上。“簌簌”,象声词,摹写枣花飘落时的细微声音。作者通过枣花点明初夏时节,同时展现出人行走于枣树下,微风吹拂、清香四溢的景象。
次句写所闻。耳畔传来“吱吱嗡嗡”的纺车声,细细倾听,却又无法分辨声音的来处,因为在这个繁忙的收蚕季节里,缫丝声已在村南村北此起彼伏响成一片了。“缫车”,是抽丝的工具。
末句写所见。“牛衣”,《汉书·食货志》有“贫民常衣牛马衣”的话,也有人说即蓑衣之属,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作者抬眼望去,就在路旁的一株古柳树下,一位村农正叫卖着黄瓜。
作者成功地抓住了富有季节性特征的事物,不加修饰,渲染出了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同时暗中流露出久旱逢雨之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如果旱情不解除,桑树枯死,哪来桑叶养蚕而抽丝,也谈不上卖瓜果了。作者用笔之妙,就在于此。
这一段写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用静态的视觉形象构成画面,而是通过各种不同的音响在人的意识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连续不断的影像,构成有声有景的立体情境。“村南村北响缫车”,虽然只是写声音,却分明呈现出村里百姓辛勤劳作的场景。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酒后困意正浓,又经过长途跋涉,此时真想好好地睡上一觉。烈日当空,口干舌燥,要是能有一杯清茶解渴该有多好!于是走到村野的一户人家前,试着敲门探询。“漫”,随意,不由地。因为非常渴,所以不由得想喝点茶。“试问”,透露出谦逊亲切、不愿惊扰人家的意思。
下片开头两句用对偶,看似漫不经心,属对却十分工整,尤其是虚词“惟”与“漫”的对仗尤见功力,将初夏正午的炎热和酒渴困倦的行人情态表现得真切生动,如在目前。
评 解
在苏轼以前的文人词中,偶尔也有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比如归隐题材中就经常描绘乡村山水的风景和樵夫渔父的形象,著名的如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和风细雨不须归。”但是这里的乡村只是山林归隐的象征,是被文人理想化了的隐逸之地,而不是真实的乡村生活。
苏轼把自己亲身感受到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生活写入词中。一方面,他有诗人的慧眼,能从农村的风土人情中提取淳朴自然之美,让自己仕途劳顿的心灵得到放松;另一方面,他又是以士大夫“民胞物与”的责任感来关注乡村、关心现实,因而百姓的哀乐也时时牵动着他的心情。苏轼开创的这样一种表现农村的传统为后来的诗人和作者所继承。从南宋陆游和范成大的农村题材诗以及辛弃疾的农村词中,都可以看到苏轼的影响。
这首词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所写见闻和经历,似乎信手拈来,但在构思和用语上都是颇见匠心的。枣花、缫车、牛衣、古柳等都是农村习见的事物,卖瓜人、野人家也别有乡土风味。尤其向农户敲门求茶,更见出农村淳厚的风俗。清新朴实、明白如话、感染力强,是这首词显著的艺术风格。
7. 阅读杜牧的《赤壁》一诗,完成后面的题(5分)赤 壁(杜牧)折
1。
D2。火烧赤壁。
3。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D项中二乔,指孙策妇大乔,周瑜妇小乔。 诗中最后两句,世称绝妙。
它的意思是说赤壁之胜全属侥幸;此时若无东风,火攻失利,则吴国遂亡而二乔被掳入魏了。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三国故事情节的了解,学生学过这段历史,所以不难说出火烧赤壁的成语。 考点:名著阅读。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C。3。
试题分析:此题的答题技巧可以从解释此句的含义 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作者情感几方面来回答,注意语言的通顺。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