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综论书评
1. 关于林庚《唐诗综论》的一些 急 帮吗回答下 谢谢
中心论点:由草与柳意象来谈唐诗中“绿”与“青”的审美意义。
论证方法:举例子(例证法),如,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 御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春”不可。
对比论证,如:绿原是一种和谐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
分别出自贺知章的《咏柳》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层次关系:分——总,先分说绿与青,最后总说俩者区别。
“绿”与“青”异同:1、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2、绿原是一种和谐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
2. 唐诗鉴赏
【图书简介】 - 唐诗鉴赏 本书以唐诗史为纲,按初、盛、中、晚的顺序,分为十八单元,根据各时期的诗歌成就不同,风格流派不同,适当划分。
全书选精读课文88首,备选课文68首,泛读课文154首,分类诗作433首,共计达743首,并对这些诗歌作了详细的鉴赏。每单元附有[总评]、作家[集评]、作品[汇评],辑录历代名家的精辟评语,变一家之言为百家之言,让读者得到高峰体会。
【作者简介】 - 唐诗鉴赏 王步高,1947年生,江苏扬中市人。196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德文专业(本科),曾任中学教师和副校长十余年。
“文革”中历经磨难。1984年获吉林大学中文系唐宋文学专业硕士,曾在江苏古籍出版社任编辑,其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词学研究专业(博士),师从唐圭璋教授。
1991年调东南大学文学院,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为东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东南大学校歌》的词作者。
从事古典诗词研究与教学,著有《梅溪词校注》、《司空图评传》等学术著作及高校教材四十多种,主攻诗学、词学、文艺美学。主编的《大学语文》系列教材,为全国“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之一,获2002年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
“大学语文”课程是2004年国家精品课程,获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图书目录】 - 唐诗鉴赏 一、唐诗概说 唐诗总论 唐诗概说 分类唐诗论诗 可参考书目 二、初唐诗(上) 王绩《野望》 骆宾王《在狱咏蝉》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王勃《滕王阁》《杜少府之任蜀川》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 咏蝉 咏岁时(春)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文献 三、初唐诗(下) 杨炯《从军行》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沈俭期《独不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咏月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四、盛唐诗(一) 陈子昂《感遇》 张九龄《望月怀远》 祖咏《望蓟门》 王昌龄《长信秋词》 崔颢《行经华阴》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宫怨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五、盛唐诗(二)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终南山》《渭川田家》《积雨辋川庄作》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 山水 田园 唐代山水诗概述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六、盛唐诗(三) 高适《燕歌行》 李颀《古从军行》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边塞 《燕歌行》主题辨 唐代边塞诗概说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七、李白(上) 《蜀道难》《关山月》《远别离》《长干行》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咏花 咏物 李白《蜀道难》诗为谁而作 中小学已学篇目 八、李白(下) 《赠孟浩然》《送友人》 《登金陵凤凰台》《渡荆门送别》 《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友情赠别 李白诗综论,李白研究综述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九、杜甫(上) 《哀江头》《丽人行》 《赠卫八处士》《羌村》(其一)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刺世讽喻家国 中小学已学篇目 十、杜甫(下) 《登楼》 《登高》 《月夜》 《月夜忆舍弟》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阁夜》 《秋兴八首》(其一)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登临 杜甫诗综论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一、中唐诗(一)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李 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卢 纶《晚次鄂州》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 咏岁时(夏 秋 冬) 思乡怀归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二、中唐诗(二)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山石》 贾岛《题李凝幽居》 李贺《李凭箜篌引》《梦天》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音乐 节令 中唐诗歌综述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三、中唐诗(三)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滁州西涧》《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与浩初上人同 看山寄京华亲故》 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贬谪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四、中唐诗(四) 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再游玄都观》《竹枝词》《西塞山怀古》 张籍《节妇吟》 王建《新嫁娘词》 元稹《离思五首》(选一)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 哀挽 悼亡 哲理人生 僧道桃花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五、白居易 《长恨歌》《自河南经乱》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孝悌亲情 白居易诗及其研究综述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六、晚唐诗(上)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早雁》 《赠别二首》(选一) 《登乐游原》 许浑《成阳城西楼晚眺》 张祜《题金陵渡》 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咏雁科举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七、晚唐诗(中)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来是空言) 《安定城楼》《贾生》《隋宫》(紫泉宫殿) 温庭筠《商山早行》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诗 咏史 闺怨爱情 李商隐诗概说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八、晚唐诗(下) 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郑谷《鹧鸪。
3. 求 《唐诗汇评》中关于许浑《早秋》的评论
赏析:
这是咏早秋景物的咏物诗。题目是早秋,因而处处落在早字。残萤、早雁、晓还密、一叶下、洞庭波都扣紧早字。俯察、仰视、近看、远望,从高低远近来描绘早秋景物,真是神清气足,悠然不尽。
作者:
许浑古字仲晦,润州丹阳人,圉师之后也。大和六年李珪榜进士,为当涂、太平二县令。少苦学劳心,有清羸之疾,至是以伏枕免。久之,起为润州司马。大中三年,拜监察御史,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尝分司朱方,买田筑室,后抱病退居丁卯涧桥村舍,暇日缀录所作,因以名集。浑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故为格调豪丽,犹强弩初张,牙浅弦急,俱无留意耳。至今慕者极多,家家自谓得骊龙之照夜也。早岁尝游天台,仰看瀑布,旁眺赤城,辨方广于霏烟,蹑石桥于悬壁,登陟兼晨,穷览幽胜。朗诵孙绰古赋,傲然有思归之想,志存不朽,再三信宿,彷徨不能去。以王事不果,有负初心。
后昼梦登山,有宫阙凌虚,问,曰:“此昆仑也。”少顷,远见数人方饮,招浑就坐,暮而罢。一佳人出笺求诗,未成,梦破。后吟曰:“晓人瑶台露气清,庭中惟见许飞琼。尘心未断俗缘在,十里下山空月明。”他日复梦至山中,佳人曰:“子何题余姓名于人间“遂改为“天风吹下步虚声”,曰:“善矣。”浑才思翩翩,仙子所爱,梦寐求之,一至于此。昔子建赋《洛神》,人以徒闻虚语,以是谓迂诞不信矣。未几遂卒。有诗二卷,今传。
4. 语文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 读后感
儒林外史》读后感阅读了《儒林外史》,我深深陷入深思。
作家吴敬梓向我们概述了一篇讽刺意义的小说,讽刺了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当时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刻画了一个个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人物,而不愧被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是儒林外史的开头,却是整个文章的中心。
当我初读此书时,第一句看到的便是这句话,当时我却百思不得其解,并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也不知道《儒林外史》故事与这句话有什么关系,于是没有去在意,而看到后面,为了财富,为了金钱,读书人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儒林外史》的这些人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
当时那腐朽的封建科举的害人的制度,迫使着读书人们为享有巨大特权而诱使他们一心去追求名利。是啊,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它,等得到之后,又味同嚼蜡。
自古及今,哪一个能看破?当然,“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浑浊我独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没有。王冕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从小就因为家境贫寒而为邻人放牛。在牛背上,他仍旧博览群书,更自学成为了画没骨花卉的名笔。
此后,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县财主都来索画。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
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却隐居在会稽山。后人提到王冕时,常常称其为王参军。
但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为所动,也只有王冕这些儒林中的凤毛鳞角了。读了之后,我自己都有些迷惑了,读书为的到底是什么?现在我们在小学学习、读书,将来还有初中,高中,大学…学海无涯,但是当别有有时问我:“你读书学习到底为的什么呢?”我却哑口无言。
但是我知道,我们可不能一概地去追求名利,金钱,如同过去那腐败的封建教会一般。想想现在社会,尽管并无过去的迂腐,但是,依旧有那么多学生为了一些考试夜以继日地学习,有些考上的兴奋至发疯,有些考不上的甚至跳楼自杀!很多人拿着文凭“大吃大喝”,我想这就是《儒林外史》所要讽刺的吧。
我们现在是小学生,也许并没有那样为了功名而疯狂地学习,但是,当陷入迷途之后也许就会后悔莫及吧。我想,当我读完这本书,我们不仅应该为封建社会的堕落而感到可笑,更应该明确我们读书的目的。
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知识的世界里去探索,而不一概为名利与富贵而读书。我们应该学习王冕,学习他洁身自好,不畏权贵的品质,学习他在大富大贵面前,选择隐居而不去享受。
在这本书中,我得到了这样的感悟。
5. 神韵说作为一种艺术理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神韵一词,最早出现于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神韵气力,不逮前贤,精微谨细,有过往哲.”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中所说“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状,须神韵而后全”,也未超出谢赫的见解.唐代诗论提到的“韵”,大多是指诗韵、诗章的意思,不涉诗论.
宋代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有云“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范温在《潜溪眼》中对“韵”有独到见解.钱钟书在《管锥编》中这样评价到,“不仅表征了从齐梁开始的由画‘韵’向诗‘韵’的重大转变,而且‘融贯综核,不特严羽所不逮,即陆士雍、王士禛辈似难继美也’.”“范温释‘韵’为‘声外’之余音遗响,及言外或象外之余意,足徵人物风貌与艺事风格之‘韵’,本取譬于声音之道.”
明清时期,“神韵”一词被广泛应用.胡应麟的《诗薮》有20处左右谈到“神韵”,如评陈师道诗说:“神韵遂无毫厘.”评盛唐诗说:“盛唐气象混成.神韵轩举.”王夫之也多次谈到“神韵”,如《明诗评选》评贝琼《秋怀》说:“一泓万顷,神韵奔赴.”《古诗评选》评《大风歌》说:“神韵所不待论.”评谢朓《铜雀台》说:“凄清之在神韵者.”他们标举“神韵”都在王士禛之前.而钟嵘《诗品序》中所提出的诗应有“滋味”;严羽《沧浪诗话》中所提倡的“入神”以及“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司空图所倡导的“味外之旨”、味在“咸酸之外”,以及明人徐祯卿《谈艺录》中所谈到的“神韵”,都是神韵说的滥觞.
神韵说倡导人物:王士禛和翁方纲
6. 急求《迦陵论诗丛稿》的书评或读后感
叶嘉莹先生是我极欣赏极仰慕的一位学者、诗人、教育家,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语词来说,她是我的"偶像"。
她著录颇丰,多与诗歌有关,实际上,她本人正是在长期的语文与诗歌教学中不断地孜孜研读各类诗篇,并亲自写下许多诗词。因为是教师出身,她的诗歌评论就特别美丽、深刻、娓娓道来,让人读后不自觉地就喜欢上诗词,喜欢上那种文学氛围的美丽。
不仅可以更好地欣赏诗作,而且可以起到兴发感动陶冶人品之功效。叶先生的著作我实际上认真欣赏过的不多,只认真看了这本《嘉陵论诗丛稿》,但这一本书所包含的深刻思想与美好情感就够我品味很多年很多时。
这里只写一个简单的感想以完成女儿小学校关于"书香家庭"活动的任务。这本书一共收录叶先生的十四篇论诗文章,每一篇都是先生多年研究的灵心慧解,伴随着先生的华词美句,先生的蕙心兰质、真知妙解、窈思卓想,沁人心脾、透人灵魂,引领读者进入诗歌与诗人心灵的更深更广之境界,并可激发陶冶人的高尚美好情愫与操守。
先生在《从比较现代的观点看几首中国旧诗》中说,"我以为,在中国所有的旧诗人中,如果以'人'与'诗'质地的真淳莹澈而言,自当推陶渊明为第一位作者;如果以感情与功力之博大深厚足以集大成而言,自当推杜甫为第一位作者;而如果以感受之精微锐敏、心意之窈眇幽微,足以透出于现实之外而深入于某一属于心灵之梦幻的境界而言,自当推李义山为第一位作者。"《迦陵论诗丛稿》中所收之文,其中论陶渊明诗者一篇,论杜甫诗者两篇,论李商隐诗者三篇,其余诸篇中亦常涉及此三家焉。
论陶渊明的诗,先生独辟蹊径,深入分析陶渊明的为人及其诗作的精微,并评论说,"研读陶渊明诗,我们可以体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如何从矛盾失望的寂寞悲苦中,以其自力更生,终于挣扎解脱出来,而做到了转悲苦为欣愉,化矛盾为圆融的一段可贵的经历。…从而建立起他的'傍素波、干青云'的人品,…写下了'豪华落尽见真淳'的不朽诗篇"。
从这里,我们对陶诗的理解随着叶先生的妙思慧想跳出了过往评家对陶诗格式化评价的圈子,对陶渊明的诗歌及性情人品都有了崭新的认识,从而也陶冶了我们的性情和诗兴。先生对杜甫与李商隐的评价也让人耳目一新,认为,杜甫的《秋兴八首》在句法突破传统与意象超越现实之两点卓异成就,乃中国诗歌欲求发展之一条新途径。
即是"自平直地摹写现实到错综地表现意象;由诉诸理性之知解到唤起感情的触发。"但此种趋势继承乏人,能自意象化之境界悟入而深造自得者,仅有一李商隐。
并认为,杜甫与李商隐之所以能进入此境界者,盖皆由于二者皆感情过人,而二人感情之性质又不相同,杜甫是以其博大溢出于事物之外,而李商隐则是以其深锐透入于事物之中;杜甫之情得之于生活体验者多,而李商隐之情则得之于心灵之锐感者多。先生进而论说,"五四"以后,白话新体诗兴,此本为时代之自然趋势,所可惜者,新诗在成长中,始则既有人自陷于不成熟的"白",继则又有人自囿于不健全的"晦",遂使新诗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幸之挫折。
但也肯定新诗之成就而寄予厚望,"在新诗之发展中,其古今中外兼容并包的语汇与句法,对于表达现代人的一种精微新颖的情思,确有其较旧诗更占优势之处。"先生在《说杜甫<赠李白>诗一首》,中,剖析杜甫对于李白的了解、欣赏、感叹之感情的深刻真切,说李白与杜甫不仅是千古并称之两大诗人,而又是生命与心灵相通之一双知己。
阐明人世间因相互知赏而酝酿成生命共鸣、光彩相照之高贵情谊。这里面所蕴含诗人的高贵情感及评诗者叶先生的高贵情感,都让人十分仰慕,进而产生效仿追随之念。
这实为先生评诗论诗的陶冶教化之功。诸诗者中,李商隐当属先生最为倾心的诗人,大约是感情及灵性上共通的缘故,先生对李商隐有很深的偏爱,在诗评中常亲切地称呼为"义山"。
先生对义山诗独从"寂寞心"三字来探寻,认为义山对高远理想之追求及对丑恶现实之不满,此种心情不易为世人所理解,故其敏锐心灵常有一种极为深切的寂寞感。这对李义山的评价可谓深入骨髓了,如果李义山在世,能得到如此透入灵魂的分析当也认为得到知己了吧。
先生对许多古诗、对诗歌评论,均有自己深入而中肯的见解,加上自己的蕙质兰心及高尚情感,用一种美美的语言丰富的词汇,娓娓道来,读这样的书实在是一种精神盛宴,一种灵魂和感情的升华。在幽幽沉香中,凝望杯中一汪酒的清澈,呷一口那种幽香的甜美,品读先生的文章,思绪进入圣哲思想的园地,从这样的境界里出来,整个人怎能不焕发出一种特殊的香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