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和绝句的区别

    1. 唐诗中律诗和绝句有什么区别

    唐诗中的律诗和绝句都属于近体诗。那么,怎样区分律诗和绝句呢?

    通俗说来,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而绝句与律诗最明显的去便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言和七言。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具体说来,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律诗与绝句

    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型于唐朝初年,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为其格律严密而得名。一般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故而又分别被命名为五律和七律。诗体分为四联,首颔颈尾,每联上句为“出句”,下句为“对句”,这就是律诗最基本的结构。其中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在后详述),各联对句须押韵,首联出句可押可不押。 绝句一说为律诗之短截部分,因只有四句而得名,故而其平仄与押韵较之律诗大体上并无二致,仍为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但实际上,绝句成型还要在律诗之早,只是相对于唐时近体绝句平仄较为自由,所以将唐律成型之前的绝句称为“古绝句”,以示与近体绝句的区别。(为了后文叙述方便,可以暂且将绝句看作律诗中的首颔两联,一定注意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二、平仄

    古诗词具有韵律艺术之美,首要的一点在于平声仄声对声调的调协,使之和谐而浑然一体。我们学习创作比较地道的近体律诗和绝句,就不能不注意到这一点。平仄一说源于古音--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三声通称仄声。其中的平声分为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两声,即一声和二声;上声,去声则分别对应于三声和四声,入声情况复杂,就不赘述了。 七律七绝中,每句第二、四、六字要平仄相间,即“平仄平”或“仄平仄”;而第一、三、五七字平仄比较自由,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平仄通俗口诀,虽然不甚全面,但是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却是必要的。相对于五律五绝,就演变成“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了。

    三、相对与粘连

    相对是指各联中,出句与对句平仄要相对,这个相对主要看“二四六分明”,即句中二四六字是否一一相对。例如首句平起不入韵式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其中出句中的第一、三字也可分别为仄声和平声,这就体现了“一三五”的“不论”。 粘连是指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平仄要一致,即平粘平,仄粘仄。同样的,这个粘连也是主要看“二四六分明”,例如首句仄起入韵式的首联对句和颔联出句分别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这其中首联对句第一、三字也可分别为仄声和平声,颔联出句第一、三字也可分别为仄声和平声。

    四、对仗

    前面提到过,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要对仗。对仗是指词句的对偶,分为工对,宽对,借对等等。 工对,须用同类词性相对,即名对名,动对动,副对副,助对助……,同时词类也必须一致,即天文、地理、花鸟鱼虫等等都要相对。例如“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宽对,即工对的“简化版”,只要求词性相对就可以了。 借对,指使用多意字,诗中使用此字的一个意思,而用另一个意思构成工对。例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其中,“寻常”还有长度之意,借来与“几度”数目相对。还有一种是借音,例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其中首字借“沧”为“苍”,与“蓝”相对。 总之,对于我们初学者,如果想创作较为地道的近体诗歌,做到平仄对粘和“宽对”范畴内的对仗就可以了。但是,毕竟时代有所不同,再加上文字只是形式,而形式是要为诗意这一诗歌的灵魂服务的,有时我们大可不必拘泥于此,大家作诗,兴尽为上。

    2.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 律诗跟绝句的区别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什么是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而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的格律要求首先是诗句字数要整齐划一。每首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

    其次队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为八句,六句称小律或三韵律诗,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中间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第四是声韵格律的严密要求。律诗要求全首通压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压韵。

    声调应平仄相对。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的创作实践中都存在变例。

    如崔颢《黄鹤楼》前半首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也有有意不依常格,变动平仄规定,称为“拗体”。

    除变动第二、四、六的平仄外,还着重变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的平仄。杜甫以创作拗体力矫圆熟,为后人仿效 什么是绝句? 绝句应该分为律绝和古绝。

    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一)律绝 律绝跟律诗一样,押韵限用平声韵脚,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

    (甲)五言绝句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乙)七言绝句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跟律诗一样,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依平仄类型来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于五言平起式。

    五言平起式相当少见,七言仄起式则比较平起式稍为少些罢了)。 跟律诗一样,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

    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跟律诗一样,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比较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比较罕见的拗句的平平仄仄平仄仄。

    这一点也与律诗相同]。 跟律诗一样,律绝要避免孤平。

    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用了仄声,则第五字必须是平声。 绝句,原则上可以不用对仗。

    上面所引八首绝句当中,就有五首是不用对仗的。如果用对仗,往往用在首联。

    有人说,“绝句”就是截取律诗的四句,这话如果用来解释“绝句”的名称的来源,那是不对的,但是以平仄对仗而论,绝句确是截取律诗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联,不用对仗,或截取中二联,全用对仗;或截取前二联,首联不用对仗;或截取后二联,尾联不用对仗。 (二)古绝 古绝既然是和律诗对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

    它是古体诗的一种。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 (1)用仄韵; (2)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

    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律诗一般是用平声韵的,因此,律绝也是用平声韵的。

    如果用了仄声韵,那就是可以认为古绝。古绝是可以不依律句的平仄的。

    是首联平仄不对,尾联出句不粘,也还是不合律诗的规则的,即使用了平声韵,如果不用律句,也只能算是古绝。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

    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清楚的,因为在律诗兴起了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这里把它们分为两类,只是要说明绝句既不可以完全归入古体诗,也不可以完全归入近体诗罢了。

    4. 怎样区分绝句与律诗语文方面的,越详细越好.

    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采、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唐诗和绝句的区别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