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宋词中代表思恋的月亮

    1. 唐诗宋词中月亮分别代表什么情感

    月亮的象征是分类的:在唐诗宋词中的,1.对亲人的思念。

    对互恋的情人来说,2月亮代表着圆满3.月亮代表着可贵的和平大致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3386666有一、月亮是美的象征。 月亮给人的美感,是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纯净的。

    二、月亮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 在情感寄托阶段,月亮已由独立的客观景物内化为人类情感的组成部分,将自我感情倾注到月亮,主客体将特定的感情活动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三、月亮也寄托了人们对故乡和亲月的思念。 古典诗词中望月思乡也是很多诗人都涉及的传统主题。

    旧梦重温的情思,月亮成为诗人乡愁最无言的见证,诗人怀念家园、亲人的情思,常寄托与明月。四、月下相思,不仅仅表达了我们的传统情感,在有的诗人笔下,它也有着特殊的用意。

    如曹操在其《短歌行》中有这样的诗句:“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诗人把“明月”比拟成他所思念和向往的贤才。

    他感到思念和向往的贤才,不能为自己所招纳,正象天上的明月,可望而不可及,可爱而不可掇,因而使他心中的忧虑之情如永不止息的流水。这更表现了诗人招贤纳士、思慕人才的迫切心情。

    五、月亮是失意文人的寄托。有的人颓唐厌世,极其消沉,而有的人则泰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是诗人们的共性。

    六、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它唤起了人们苍茫浩渺的宇宙意识和历史意识,让人们产生一种寻求生命真谛的哲人式的感悟,它启示着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

    这种心态下,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 这样结束了,我本人只能为你总结这六条,不过也大致全面了。

    2. 唐宋诗中的月亮代表什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显是思想的,类似的李白还写过好几首

    相思之情

    望 月 怀 远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思乡之情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亮代表对亲人的思念以及思乡的情结。也代表对月宫里的嫦娥的生活的渴望,和对他的生活的同情。

    3. 唐诗宋词中的月亮外加点评

    唐诗

    唐诗里少不了说李白杜甫。“诗仙”李白的咏月诗相当多,比如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是我更喜欢他的《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满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影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渺云汉。”在这首诗里,李白的豪放不羁,潇洒超脱的个性一面跃然纸上,而他奇妙的想象力构织的意境也让人陶醉。

    诗歌作品更具有现实主义的“诗圣”杜甫的诗篇就更苍凉和沉重,比如他的咏月诗名篇《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在月色下是特别容易怀念故人的,何况远在边塞的诗人,于是思乡和想念弟弟之情都油然而生,只是在杜甫凝重的笔触下这些又混杂着对国家的忧思,显得格外苍凉。

    相比而言,从鉴赏角度,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王维的诗体现的“诗中有画”更值得细细品味。我特别喜欢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在这首诗里,一幅月下山涧的幽静、安宁的山水画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这里飞起的鸟的叫声更映衬出空荡的山涧的安静。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意境里,多少可以感受到诗人忘却尘世、怡然自得的心性,用现在的话说,有点儿“小资”。

    宋词

    在宋词里,最著名的词人当属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三位,其中咏月诗写得最出名的非一代文豪苏轼莫属。他的《水调歌头·中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上半阙的飘飘欲仙的遐想里,我们似乎看到了醉酒后的李白般的超然物外,但是苏轼毕竟也是政治家,所以在词中他也仍然无法摆脱人间的种种烦恼和情绪,在下半阙,东坡先生回到了人世,想到了月亮也常常残缺,人生怎么能都尽意呢?所以最后还是收笔于祝福,收笔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千古名句。由于本词副标题有“兼怀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所以这里的祝福应该是祝福兄弟,但是由于它的阔大的意境,所以可以作为对任何人的祝福,甚至可以升华为对人间的祝福。

    辛弃疾的词常常怀着“壮志未酬”或“壮怀激烈”的豪情,他的诗比较少风花雪月,所以虽然有些词提到月亮,比如《贺新郎》里的尾句“谁共我,醉明月?”和《木兰花慢》里的“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等,但是传唱不广,不是他词作的代表。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也是古代最著名的女诗(词)人之一,在青春族中曾经很受欢迎的琼瑶小说常常借用她的词句作标题或主题。但是她的关于月的词句并不著称,虽然包含名句“此情无计可消,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一剪梅》中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样还算出名的句章,但是基本属于陪衬。倒是婉约派词人中的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为人熟知。

    其实咏月的诗词名句相当多,而且未必来自声名如雷贯耳的某些大家,比如初唐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整篇都堪称精品,特别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尽,江月年年只相似。”更是千古绝唱。

    我是抄来的哦。。呵呵。

    4. 古诗词中有哪些次代表月亮

    明月 圆月——思念

    9、月亮

    A、古诗中的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是相思之情的载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B、明月还常常蕴涵边人的悲愁。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

    C、有时明月还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D、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有圆有缺,月圆可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人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宋•吕本中《采桑子》)即借月亮的这两个特点来喻人事。

    谢谢

    5. 唐宋诗词中的月亮

    在众多吟月古诗词中,论知名度,我认为排名第一的,当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第二名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季军属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古来咏月诗数量繁多,据说在唐诗中占了五分之一。而写得最多的是赞叹月色的皎洁、美丽。

    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张若虚)。“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唐·贾至)。“有时海上看明月,辗出冰轮叠浪间”(唐·徐寅)。

    “人吹五更笛,月照万家霜”(明·谢榛)。“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

    有望月亮而感怀天地之恒久、人生之须臾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 有叹人情世态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有望月而生缱绻情怀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清·袁枚)。“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清·梁章钜)。

    望月而思乡、思念亲人友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徐凝)。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唐·刘禹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还有李白诗提到我们重庆,“峨眉山月半轮秋……思君不见下渝州。”

    月亮绕地球旋转数亿年,古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只知道它白亮亮的分外好看。“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怎么会有月圆、月缺呢?也无法解释,只能是观察现象。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三五明月即是十五的月亮。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古时没有望远镜,全凭肉眼的直觉和想象,想那月中有宫殿,有桂树有玉兔,有吴刚有嫦娥;说那嫦娥美女偷食仙药后飘然飞向冷清寂寞的月宫。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隐)。

    同是一轮明月,在古人和今人眼中含义却不一样。古人眼中的月,是吟花弄月之月,是风花雪月之月;嫦娥存在于神话中,是虚无的,在“碧海青天”度着冷清寂寞;而今人眼中的月亮,是一个世界各大强国争相探测的神秘星球;“嫦娥”,成了地球人眼中热得发烫的“嫦娥一号”。

    李白诗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是的,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同是吟咏月亮,古人只重文学,今人更重科学。

    唐诗宋词中代表思恋的月亮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