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中的成语及解释

    1. 唐诗中的成语

    桂子飘香——“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宋之问《灵隐寺》)桂花散发出阵阵香气,形容中秋前后佳景。 曾经沧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见过大世面。

    为人说项——“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杨敬之《赠项斯》)指为人说好话,替人讲情。

    壮志未酬——“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李频《春是思归》)指宏伟的志愿没有实现。

    为人作嫁——“若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原指贫女无钱置备妆奁,却年年为人缝制嫁衣,后用以比喻徒然为别人忙碌。

    古稀之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二首》)此成语指七十岁。

    过去人们能活到七十岁的很少,所以说“古来稀”。 绿叶成荫——“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不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杜牧《叹花》)据《唐摭言》记载:杜牧佐宣州幕时,曾游湖州,见一民女,年十六有余,容颜极美。

    杜牧甚爱之,遂与其母约定:“等我十年,不来然后可嫁。”十四年后,杜牧任湖州刺史,那女子已嫁人生子,于是杜牧怅然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位姑娘的爱幕之情和不能婚配的无可奈何的自伤心理。

    比喻女子出嫁后生有子女。 作茧自缚——“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蚕吐作蚕,把自己包裹在里面。比喻做某事的结果反使自己受困。

    亦比喻束缚自己。 石破天惊——“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弹箜篌》)诗句形容李凭的箜篌弹的好,使得正在补天的女娲入了迷,忘了自己的职责,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盆。比喻文章、议论或事态的发展出奇而惊人。

    天旋地转——“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白居易《长恨歌》)天地转动。

    原指根本改变局面,现形容头晕眼花。 杳如黄鹤——“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比喻一去之后无影无踪。亦比喻人或物下落不明。

    擒贼擒王——“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捉盗贼要捉首恶。

    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卷土重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卷土,人马奔跑时的尘土飞卷。此诗是诗人对项羽不肯过江而自刎乌江的惋惜和批评。

    现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恢复势力。 走马观花——“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四海为家——“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人面对萧瑟秋风中的“故垒”(六朝时修建的江防工事),启发人们吸取历史教训,严防分裂局面的两次出现。原指国家统一,后指到处可以为家。

    出将入相——“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轮。”(崔颢《江畔老人愁》)出则为将,入则为相。

    指文武兼备的人才。亦指官居高位者。

    豆蔻年华——“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

    旧指女子十三、四岁。 二分明月——“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忆扬州》)形容古时扬州的繁华。 孤云野鹤——“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刘长卿《送方外上人》)旧喻闲居野处的隐士。 红豆相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长用以象征爱情。

    比喻男女相思。 在一首中出现十几条成语,恐怕也只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了。

    千呼万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指呼唤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轻易出面。

    切切私语——(现作“窃窃私语”)“在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指在暗中小声说话。

    珠盘玉落——“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动听。

    整衣敛容——“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现指整理衣服,收起笑容,脸色严肃起来。

    秋月春风——“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比喻良辰佳景、美好岁月。

    暮去朝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门前冷落——“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形容来来往往的人极少。

    也作“门庭冷落”。 杜鹃啼血——“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本指杜鹃啼鸣,形容鸟类啼声的悲苦。 司马青衫——“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司马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形容十分悲伤。

    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怨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本来指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愁怨,后来引申为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感情,或比喻某种高尚行为给予人们的深刻感受。

    同是天涯沦落人——指同是飘泊沉沦在他乡异域的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相逢即成知己,不必要从前认识才算故人。

    意谓一见如故。

    2. 唐诗中的成语

    唐诗中的成语作者:唐金龙 文章来源:新语文 点击数:92 更新时间:2006-2-24 飞越快乐家园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合作! 唐诗内容丰富,语言精炼,素来脍炙人口。

    我们在吟诵唐诗时,只要稍一留神,就会发现许多成语源于唐诗。请看杜甫《天末怀李白》诗: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汩罗。

    这首诗主要是表达诗人对李白的深切怀念与无限同情,表达对千百年来封建社会压抑才能之士的强烈不满。前四句因物起兴,对景怀人,曲折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款款深情,后四句应题目中的“怀李白”。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是这首诗的警句,它不仅写出了李白的际遇,还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中有才能、有正义感的文人,总是遭到压抑、排挤乃至迫害的命运这一客观规律,具有很深刻的哲理性和强烈的感人力量。成语“文章憎命”即本此联,谓工于为文,而命运多舛,与原诗相差无几,旧时多用以指文人不走时运,际遇总是不好。

    如《官场现形记》第五回:“等到出榜之后,杨仁领出落卷来一看,见是如此,不禁气愤填膺,不怪自己错了韵,反骂主司去取不公,叹自己文章憎命。” 源于唐诗的成语,如果我们懂得其出处及诗意,对于正确使用这些成语很有帮助。

    现举例分析如下: 桂子飘香——“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桂花散发出阵阵香气,形容中秋前后佳景。

    曾经沧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

    比喻见过大世面。 为人说项——“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杨敬之《赠项斯》)指为人说好话,替人讲情。 壮志未酬——“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李频《春是思归》)指宏伟的志愿没有实现。 为人作嫁——“若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韬玉《贫女》)原指贫女无钱置备妆奁,却年年为人缝制嫁衣,后用以比喻徒然为别人忙碌。 古稀之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曲江二首》)此成语指七十岁。过去人们能活到七十岁的很少,所以说“古来稀”。

    绿叶成荫——“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不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

    (杜牧《叹花》)据《唐摭言》记载:杜牧佐宣州幕时,曾游湖州,见一民女,年十六有余,容颜极美。杜牧甚爱之,遂与其母约定:“等我十年,不来然后可嫁。”

    十四年后,杜牧任湖州刺史,那女子已嫁人生子,于是杜牧怅然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位姑娘的爱幕之情和不能婚配的无可奈何的自伤心理。比喻女子出嫁后生有子女。

    作茧自缚——“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蚕吐作蚕,把自己包裹在里面。

    比喻做某事的结果反使自己受困。亦比喻束缚自己。

    石破天惊——“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弹箜篌》)诗句形容李凭的箜篌弹的好,使得正在补天的女娲入了迷,忘了自己的职责,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盆。

    比喻文章、议论或事态的发展出奇而惊人。 天旋地转——“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白居易《长恨歌》)天地转动。原指根本改变局面,现形容头晕眼花。

    杳如黄鹤——“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比喻一去之后无影无踪。

    亦比喻人或物下落不明。 擒贼擒王——“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捉盗贼要捉首恶。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卷土重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卷土,人马奔跑时的尘土飞卷。

    此诗是诗人对项羽不肯过江而自刎乌江的惋惜和批评。现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恢复势力。

    走马观花——“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四海为家——“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人面对萧瑟秋风中的“故垒”(六朝时修建的江防工事),启发人们吸取历史教训,严防分裂局面的两次出现。

    原指国家统一,后指到处可以为家。 出将入相——“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轮。”

    (崔颢《江畔老人愁》)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指文武兼备的人才。

    亦指官居高位者。 豆蔻年华——“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旧指女子十三、四岁。

    二分明月——“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形容古时扬州的繁华。

    孤云野鹤——“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刘长卿《送方外上人》)旧喻闲居野处的隐士。

    红豆相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

    古人长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思。

    在一首中出现十几条成语,恐怕也只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了。 千呼万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指呼唤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轻易出面。 切切私语——(现作“窃窃私语”)“在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指在暗中小声说话。 珠盘玉落——“。

    3. 唐诗10首左右(要有词语解释、全诗的解释)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 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 澹烟笼日暗神州。

    诗人漂泊在外,偶然见到一枝杏花,触动他满怀愁绪和联翩浮想,写下这首动人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名句。

    杏花开在农历二月,正是春天到来的时候,那娇艳的红色就仿佛青春和生命的象征。经历过严冬漫长蛰居生活的人,早春季节走出户外,忽然望见邻家墙头上伸出一枝俏丽的花朵,想到春回大地,心情该是多么欣喜激动!叶绍翁的诗句就反映了这样的心理。

    可是吴融对此却别有衷怀。他正独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各种忧思盘结胸间,那枝昭示着青春与生命的杏花映入眼帘,却在他心头留下异样的苦涩滋味。

    他并不是不爱鲜花,不爱春天,但他想到,花开易落,青春即逝,就是永远守着这枝鲜花观赏,又能看得几时?想到这里,不免牵惹起无名的惆怅情绪。更何况自己行色匆匆,难以驻留,等不及花朵开尽,即刻就要离去。

    缘分如此短浅,怎不令人倍觉难堪? 由于节候尚早,未到百花吐艳春意浓的时分,一般树木枝梢上还是空疏疏的,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蝴蝶不见飞来采蜜,只有归巢的黄莺聊相陪伴。在这种情景下独自盛开的杏花,难道不感到有几分孤独寂寞吗?这里显然融入诗人的身世之感,而杏花的形象也就由报春使者,转化为诗人的自我写照。

    想象进一步驰骋,从眼前的鲜花更联想及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红杏。那一片蒙蒙的烟霞,辉映着阳光,弥漫、覆盖在神州(指中国)大地上,景象是何等绚丽夺目呀!浮现于脑海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

    诗人被迫离开朝廷,到处飘零,心思仍然萦注于朝中。末尾这一联想的飞跃,恰恰泄露了他内心的秘密,点出了他的愁怀所在。

    诗篇借杏花托兴,展开多方面的联想,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离之感、身世之悲、故国之思,一层深一层地抒写出来,笔法特别委婉细腻。晚唐诗人中,吴融作为温(庭筠)、李(商隐)诗风的追随者,其最大特色则在于将温、李的缛丽温馨引向了凄冷清疏的一路。

    本篇可以视为这方面的代表作。 规 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 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 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 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 愁杀行人归去船。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称。

    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

    本篇咏写子规,就从这个故事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正为下面抒写悲慨之情作了铺垫。

    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诗人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把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

    可是,这样悲鸣又能有什么结果呢?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这里借春草作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为对子规啼叫漠然无情的表现,想象之奇特更胜过前面的泣花成血。

    这一联中,“他山”(指异乡)与“旧苑”对举,一热一冷,映照鲜明,更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后半篇继续多方面地展开对子规啼声的描绘。

    雨昏风冷,它藏在绿树丛中苦苦嘶唤;月落影斜,它迎着欲曙的天空凄然长鸣。它就是这样不停地悲啼,不停地倾诉自己内心的伤痛,从晴日至阴雨,从夜晚到天明。

    这一声声哀厉而又执着的呼叫,在江边日暮时分传入船上行人耳中,怎不触动人们的旅思乡愁和各种不堪回忆的往事,叫人黯然魂消、伤心欲泣呢? 从诗篇末尾的“湘江”看,这首诗写在今湖南一带。作者吴融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反映了他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

    诗歌借咏物托意,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但又不陷于单调、死板地勾形摹状,而能将所咏对象融入多样化的情景与联想中,正写侧写、虚笔实笔巧妙地结合使用,达到“状物而得其神”的艺术效果。这无疑是对写作咏物诗的有益启示。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的题目,《全唐诗》作“不第后赋菊”,大概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但《清暇录》只说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题为“菊花”。

    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沿既久,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

    因此一开头就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节那一天。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叶韵。

    这首诗押入声韵,作者要借此造成一种斩截、激越、凌厉的声情气势。“待到”二字,似脱口而出,其实分量很重。

    因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日,因而这“待”。

    4. 出自唐诗的成语

    壮志未酬 (zhuàng zhì wèi chóu) 解释: 酬:实现。旧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没有实现就衰老了。也指抱负没有实现就去世了。 出处:唐·李频《春日思归》:“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示例:这些感情炽烈的诗篇,抒发了作者~的愤懑之情。 为人作嫁 (wèi rén zuò jià) 解释:原意是说穷苦人家的女儿没有钱置备嫁衣,却每年辛辛苦苦地用金线刺绣,给别人做嫁衣。比喻空为别人辛苦。 出处:唐·秦韬玉《贫女》诗:“苦为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古稀之年 (gǔ xī zhī nián) 解释:稀:少。指人到七十岁。 出处: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绿叶成荫 (lǜ yè chéng yīn) 解释:比喻绿叶繁茂覆盖成荫。同“绿叶成阴”。 出处:唐.杜牧《怅诗》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作茧自缚 (zuò jiǎn zì fù) 解释: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出处: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诗:“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石破天惊 (shí pò tiān jīng) 解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出处: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解释: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出处: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荀瓌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云汉,乃驾鹤之宾也。宾主欢对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唐·崔灏《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擒贼擒王 (qín zéi qín wáng) 解释:擒:抓,捉。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 出处: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卷土重来 (juǎn tǔ chóng lái) 解释:卷土:人马奔跑时尘土飞卷。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出处:唐·杜牧《题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走马观花 (zǒu mǎ guān huā) 解释: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四海为家 (sì hǎi wéi jiā) 解释: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 出处:《汉书·高帝记》:“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唐.鲍溶《洛阳春望(五凤楼南望洛阳)》诗:四海为家知德盛,二京有宅卜年长。

    成语有:暑来寒往 夏雨雨人 夏日可畏 火伞高张 夏虫不可以语冰 骄阳似火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唐诗: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贾弇《孟夏》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唐·杜甫《夏夜叹》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唐·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5. 求 诗经 论语 庄子 孟子 史记 汉书 和 唐诗宋词 中的成语共150个,最好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对簿公堂:在公堂受审。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熟能详: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提面命 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繁文缛节 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

    也说繁文缛礼方枘圆凿形容格格不入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

    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工作。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

    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

    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否极泰来: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失了。

    高谈阔论:大发议论,多含贬义。隔靴搔痒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

    耿耿于怀:对某些事总记在心里,形容心存怨恨。(一般指自己对某些事不满)功败垂成: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

    (多含惋惜意)狗尾续貂:泛指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艺作品。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下子投做赌注,企图最后得胜。

    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瓜田李下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挂一漏万:形容列举不全,遗漏很多。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涣然冰释:嫌隙、误会消除。荒诞不经:不经,不正常的。

    虚妄离奇,不合正理。黄粱一梦:比喻想要实现的好事落得一场空。

    也说黄粱美梦,一枕黄粱讳莫如深:紧紧隐瞒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积重难返指长期形成的不良风俗、习惯不易改变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少,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数着日子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

    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见仁见智: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

    见贤思齐:见到好的,优秀的,就向其学习,向其看齐。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矫枉过正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

    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久假不归 长期借去,不归还 开卷有益:读书就有收获。开卷,打开书本,借指读书。

    恪遵功令:严谨地遵守条令制度。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中性) 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跑。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

    (贬) 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临渊羡鱼 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 令人发指: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非常愤怒。

    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门可罗雀 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

    门庭若市 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十分纯熟的地步。

    (褒义词) 沐猴而冠 沐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暮鼓晨钟 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南辕北辙 形容行动和目的相反 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车子却往北走。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泥沙俱下 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十分光荣。

    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 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

    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期期艾艾 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贬)三足鼎立 比喻三方面的势力对峙。 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闪烁其词 :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践。

    体,行。 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时乖运蹇 指时运不好 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已的话。 始作俑者: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

    滥用于一切倡导 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受宠若惊:受到过分的宠爱待遇而感到意外的惊喜。

    数典忘祖: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水落石出:形容真相大白。

    硕大无朋 形容无比的大。 硕果。

    6. 求唐诗宋词和成语注解

    望天门山 作者: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早发白帝城 作者: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赠汪伦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成语“七巧生烟”中的“七巧”指: 口和两眼、两耳、两鼻孔 2、成语“五毒俱全”中的“五毒”多指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 。

    3、成语“五方杂处”中的“五方”:东、南、西、北、中,泛指各处。 4、成语“五谷丰登”中的“五谷”指:高粱、粟、水稻、玉米、小麦 。

    5、成语“五体投地”中的“五体”,又称“五轮”,指双肘、双膝和额顶。 6、成语“五味俱全”中的“五味”指:酸、甜、苦、辣、咸。

    7、成语“六畜不安”中的“六畜”指:牛、马、羊、猪、鸡、狗 。 8、成语“六根清净”中的“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 。

    9、成语“六街三市”中的“三市”指:早晨、中午、傍晚三时的集市。 0、成语“六经皆史”中的“六经”指:儒家六种书,《易》、《书》、《诗》、《礼》、《乐》、《春秋》。

    11、成语“六亲不认”中的“六亲”指:父、母、兄(姐)、弟(妹)、妻(或夫)、子女 。 12、成语“六神无主”中的“六神”指:心、肺、肝、肾、脾、胆六脏之神。

    7. 写出20首古诗及解释,100条成语,50句名言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诗文解释】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

    “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不仅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

    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

    我们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提及义山诗作,读者往往因其内蕴的思致深曲、情感沉厚而移情折心,也往往为其辞饰的用字瑰丽、笔法沉郁、色泽凄艳、情调迷离而魂迷目眩。的确,读李商隐的诗,常令人置身于氲氲氤氤的审美氛围,得到美的感悟,但也会由于其诗作谜样的语言而难求甚解。

    历代诗评家对其大部诗作或以为情诗,或以为寓托之作,正如梁启超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是什么,我理解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讲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同样,《夜雨寄北》也是这样一首难解之诗。

    这首诗,有的选本也作《夜雨寄内》,是写给他的妻子的;但有人考证出,此诗写于李妻去世之后,是写给北方友人的,是一首“半托香奁,以寓感愤”之作。下面,笔者不惴浅见,对《夜雨寄北》作出管解,就请于同仁方家。

    金缕衣 ——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登高—【杜甫】体裁:【七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解】: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犹言一生。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简析】: 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

    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

    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 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

    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写山为远望 ,写水为俯瞰。

    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 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

    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

    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

    唐诗中的成语及解释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