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蒋勋说唐诗说宋词

    1. 蒋勋说宋词说的好不好

    啊?我不知道‘遗弃的海风’说的是什么回事,一直以来,蒋勋先生说的各种文化类作品,缺少的就是考究,很随心的,而且不爱一首一首的注解,很多人都说他说的太过唯心了,嗯~怎么今天居然有人反过来说,真让人吃惊,可能在说宋词上蒋勋先生的风格变了吧。

    反正,不管怎么说,要高考的人最好不要参考蒋勋说的,不然绝对死惨死惨的,没办法考试永远是固定模式。

    要看考究形的,还是钱锺书先生的看的让人舒爽,让后再根据他说的,再翻其它的书,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这绝对是可行的。

    2. 蒋勋:为什么唐诗变成宋词

    一、为什么唐诗会变成宋词 蒋勋 一、为什么唐诗会变成宋词 大家对词这个文学形式有兴趣,可是也许我们应该关心的一点是,为什么唐诗会变成宋词?我们会发现由于唐诗的成就太高,它经过初唐的成就,到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唐诗的成就高到这样的程度以后,其实大家会发现,老百姓、民间慢慢读不懂了,因为它已经高不可攀。

    凡是艺术形式意境越来越高的时候,其实也就说明它远离了民间。可是民间本身不可能没有娱乐生活,所以他们自己就会写一些乱七八糟的歌来唱,这时士大夫会看不起说,你看那些歌多难听,真是靡靡之音。

    结果这两者就越来越远,越来越远。然而一旦当这两个东西被拉近的时候,它就会产生新的艺术形式。

    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词。 大家千万不要误会,认为宋朝没有人写诗,其实多得不得了,甚至他们的诗比词还要多。

    可是他们的诗都没有词的成就高,这个是有趣的事情。其实苏东坡写了很多诗,可是你会发现他最重要的东西都是词,因为词比较自由。

    它的整个音韵的形式当中发生了变化,当我们在读“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我们会发现唐诗的七、五都在变化,甚至四都出现了,九也出现了。它的音韵的跌宕起伏发生了很多节奏上的新的韵律感,这个韵律感推展出词的一个新的境界出来。

    讲到词,首先要提到五代词,因为五代词是唐诗过渡到宋词的一个关键桥梁,但是这个关键的桥梁的关键人物是李后主,其实李后主的作品不多,可是不多的作品,却在文学史上发生了那么大的影响力。有时候的确可以看到在文学艺术的创造性上,一个人会有旋乾转坤这么大的力量。

    李后主是战争的失败者,又是文化上的战胜者。因为他的诗征服了汴京,整个汴京的文人都开始填词。

    我们看到北宋时词变成文学的主体,诗不再是主体,大家还在写诗,可是诗不再是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可以看到李后主的影响有多大,他令原来属于贩夫走卒的歌声,忽然变成士大夫抒怀的工具,他们以它来抒解生命的某一种情怀。

    那些伶工,从来没有想到他们的作品可以变得这么有意境。如果我们今天谈词这一文学形式的出现与成熟,要重视两个方面:一是民间创作,词最初不是文人创作,而是民间歌曲。

    它产生于民间,产生于大家认为有一点低俗的民间文化。后来当文人开始用这一形式去书写自己的心情感受,它变成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合作产生的文学成就。

    二是李后主,他把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连接成功。二、“富三代”的李后主,在历史上一直饱受争议 唐朝崩溃以后,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这一阶段,有两个朝代比较安定繁荣。一个是定都在南京的南唐,延续了对唐朝的向往与崇拜,他们一直自认为延续了唐朝的正统,被称为南唐。

    李煜是最后一位君王,被称为李后主。另外一个朝代是建都在四川的西蜀,也产生了非常华丽的艺术、文学创作。

    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李后主的地位一直存在巨大争议。他是一个亡国之君,背负着原罪。

    一个帝王竟然亡了国,当然受指责。另一方面我们又会发现,他创造了文学世界当中最精彩的作品,而且对后代影响很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李后主评价极高,说他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如果中国文学史上没有这个人,也就没有后来的士大夫之词。什么叫做士大夫之词?什么叫做伶工之词?伶工是写流行音乐的人,职业性地演奏音乐的人,他们的音乐形式在民间流行,在社会上的地位一直不高,人们一直把伶工之词当成消遣。

    士大夫之词就是后来的苏东坡、欧阳修写的词。这些人是士大夫,是社会文化的领导者。

    他们认为词可以变成上层的文学形式。打个比方,今天有一个人,利用民间卡拉OK形式,填进自己写的词,改革了流行歌曲,提高了流行曲的意境。

    李后主是第一个做这种文学改革的人物。 李后主身上有两重有趣的矛盾,他的前半生与后半生绝然不同,简直是两个很不同的人。

    他的前半生是什么?他的祖父是皇帝,他的父亲又是皇帝,到他做皇帝的时候,有一点不耐烦了。李后主是第三代的富贵,祖父那一代要北伐中原,到了父亲那一代,已经不太想了,再到了孙子辈,连想也不想了,就是玩。

    江南又非常富有,皇宫里面天天吃喝玩乐。读他的传记时,会发现他整天都在调情。

    调情是李后主生命里面最大的重点,我想大家都听过他与大周后、小周后的故事,一对美丽的姐妹,是他的皇后、妃嫔。他有几首词就是写他从大周后的房间跑到小周后旁边,“手提金履鞋”,让他的脚走路没有声音,从窗户爬进去。

    他是非常奇怪的一个人,在玩一些情欲的游戏。他生于富贵之家,长于华丽的宫廷,根本就没出去过,不知道外面的民间疾苦,他完全是一个淫乐的皇帝,每天关注的都是自己的吃喝玩乐。

    可是他喜欢文学,他就去写词唱歌,唱的东西全部是艳情的内容。我觉得他的艳情与李商隐全然不同,李商隐有感伤,他没有。

    比如李后主著名的《玉楼春》,里面没有任何感伤。 在李后主早期作品当中,我们读不到感伤,他也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感伤会降临到他的身上。

    富贵的第三代,也可以说是最幸运的人。祖父打天下,父亲守成,孙子干什么呢?当然就是花钱,就是挥霍。

    所谓富不过三。

    3. 蒋勋说宋词怎么样

    其实文学不是那么单一的,文学里面有很多个人,每个人在某一个特殊环境里面一种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

    ——蒋勋 看蒋勋的书,感觉又回来了大学的讲堂,选了一门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按时坐在座位上,听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自己的那些摸索、感觉出来的东西。讲台上的人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想说的话…… 谁能保证在台上的人就一定是正确的?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念,但你仍然会被他的认真和激情感染。

    你可以不爱蒋勋,但你一定会爱上宋词,爱上或更爱中国的文化,我想这也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历史不会重新来过,李后主、欧阳修、苏轼、秦观、李清照,等等,他们在写某曲词的时候想些什么,谁也不知道。

    所有今天的解释,都是想象甚至是意淫出来的,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你能在其中自得其乐,这就够了。 说了这么多,是因为我很不能接受很多人对蒋勋的恶意评论,尽管我也不能全盘接受老蒋的观点。

    但是否读一本书,是你自己选择的,你可以不赞同他的观点,但绝不至于把他彻底贬低。就像蒋勋自己说的:“每个人在某一个特殊环境里面一种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

    他只是用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给了宋词一个说法,仅此而已。 用某一段落的时间,读一本书,有某种成长,就是收获,哪怕是收获一种和自己不同的观点。

    蒋勋讲词,说得并没有多么深入,只是从头到尾,让你看到从唐到南宋、北宋的过渡、发展,然后就是用他的方式向你介绍几个或很出名或出名的词人。当然,他会选择一些自己更有兴趣的词、句来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其实,越是这种自我的东西,你可能更能学到平常注意不到的东西,因为很多东西可能是被所谓的正统文化忽略了的,就像张三记下的“何须论得丧”的自如,李四学会了“自在飞花轻似梦”的淡然,这就过了。

    4. 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与蒋勋的说宋词哪本更好

    喜欢蒋勋先生的多一点,不是说蒋勋先生讲的就比于丹先生讲的更加专业,也不是蒋勋先生讲的比于丹先生更有道理,只是有些时候会觉得蒋勋先生讲的让人好像回到当年,看到那样的人,在那样的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他人的影子,然后自然就放下了。

    不过,书多读没差的,不能挑食哦,两本都有可读性,然后再对比专业的,那我们的眼界就会越来越开阔,对同个事物的理解就会多几个面。

    也可以看看完全不同风格的,比如钱锺书先生的《宋诗选注》。

    不过,诗词这种东西,玩玩就好了,不要太认真,越是好的诗人,嗯~问题也越多。玩玩文字、韵律,差不多差不多,也就差不多了。

    没有什么好或不好的,只是适不适合自己而已。

    5. 蒋勋说唐诗随笔600字

    今天看完了《蒋勋说唐诗》,强力推荐。

    虽然我知道,也许从学术的严谨性来说,这未必是一本合格的书,但这毫不影响我的喜爱。对于一个像我这样神往于传统文化却限于个人经历,无法找到亲近之门的人而言,这本书太适合了。

    它把唐诗从经典的神坛上拉下来,从各种典故,释义中解放出来,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与我们日常的困惑、茫然、恐惧、犹豫呼应;让历史不再以正经八百的端坐模样出现,而呈现出有血有肉的可亲近状态。我惊艳于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豪迈,也感动于他“举杯停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寂寞;我开始体会到杜甫草堂的无奈与心酸,开始有耐心去等待有一天可以体味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背后诗人的伟大与落寞。

    我也开始明白,那个可以写出“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白居易,背负这怎样沉重的人文情怀,而最终将自己的文字沉淀到“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的浅白之中。甚至,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已经被中小学生用到滥情的句子背后,我重新看到了李商隐的艳情与细致! 如果有人和我一样,无数次翻开《唐诗三百首》,却始终无法看到最后,那么,我会强烈推荐这本书。

    它可以让我安静下来,让我看到,我所有的生活的矛盾与纠缠,都活生生地呈现在古人地吟唱里。

    6. 蒋勋说宋词读后感初三作文

    只因为平时喜欢几句宋词名句,就在众多图书中,选择了这一本。没想到一开卷就爱不释手,既放不下手,又不忍迅速看完,因为“养料”太多,得慢慢去消化。所以花了一个多月才品读完。

    真的是一本好书,值得“为伊消得人憔悴”。蒋勋是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书可能是讲座稿整理而成的,非常口语化,有点罗嗦,但也体现他的细腻。就象听《百家讲坛》一样,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7a64e4b893e5b19e31333339656465,为我们娓娓道来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对宋词进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读。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蒋勋从唐后主李煜讲起,讲为什么在唐诗的顶峰中,如何产生宋词,宋词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历史意义,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最后以姜夔收尾。

    蒋勋说: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骚动是因为它正在开花,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宋词是一种简练,一种淡雅,一种不夸张的情绪。阅读蒋勋,你会发现宋词的颓废、平实和自然,发现现实的美,其实人生是一场美的沉思。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平安无事,必定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免不了风风雨雨,冷冷热热。对于困难和挫折,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退缩,有的回避,有的逆流而上,有的战而胜之。

    人生问题也是古代哲人难以回避的。孔子以现实的、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很感叹大树的长寿和蜉蝣的短命,认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词人也经常涉及人生态度问题。对此,他们作出各种各样的解答。苏轼屡言人生短暂,人生如梦。最经典的是《念奴娇·送钱穆父》的下片: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7. 蒋勋说唐诗随笔600字

    在读《蒋勋说唐诗》之前,我以为这本书是一本非常严肃的文学研究作品,本已做好了“坚持”的准备,却不想一打开此书后,就被简洁直白,旁征博引的评论,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甚至舍不得合上,一口气看完了才罢休。

    这本书通过介绍唐朝各个时期的六位诗人,讲述了唐朝的兴衰与唐诗文化随之的发展和变化。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而蒋勋先生对其中所蕴含的唐的精神的剖析,对唐诗格式的解说,令我对这首本以为已耳熟能详的诗的理解又更进了一步。而李白又是另一种风格。《将进酒》的狂放不羁,《蜀道难》的大胆想象,李白作诗不受格律束缚,反而善加运用,在作者的带领下,我感受着《蜀道难》多变的韵律节奏,体会着李白用多变复杂的节奏韵律所表现出的蜀道崎岖难行,地形陡峭险峻的特点。安史之乱时期的诗圣杜甫,关心百姓疾苦的白居易,他们二人有很多描写战乱,兵役重压下百姓的苦难和无奈。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卖炭翁》的解读,令我更深入地了解诗人心里的悲哀和愤慨。而作者以两首诗对比白居易写《长恨歌》,表现出诗人的心境变化,令人感叹。李商隐的时代已是晚唐,昔日繁华只似大梦一场,在李商隐的诗中见到“向晚”,“凋碧树”,“夕阳”等意象,总让人感到一丝感伤。而有时,又有一种对生命的感悟。有人说晚唐时的诗词藻华丽,但我读了这本书后,却感到自己明白了那个时代的诗人们那难言的情感。

    在课堂上,我通过学习诗的形式,格律,平仄,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来学习一首诗,而在这本书中,我随着作者细细感受每一首诗的精神,全然没有课堂上把诗一个字一个字地分析的全无意境,而仿佛有种沉浸在文学的氛围中的愉悦和轻松。书中不仅介绍唐诗,也详细地介绍了唐朝不同时期不同的风气,政治,大众的思想习惯,从而也使我很多以前有不理解或认为诗人写的奇怪的地方有了正确的认识,有盛唐的歌舞升平,思想开放,才有了李白的随意潇洒;有了安史之乱这样的战乱时期,才有了杜甫这般的忧愁悲愤;有晚唐繁华落尽,才有了李商隐的感伤嗟叹。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伟大,而作者则带领我们去真正理解,感受这份伟大。

    蒋勋说唐诗说宋词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