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正确读法

    1. 改变古诗的读音

    拜读了阁下的评论 认为你说的非常正确 古诗的特殊读音是不能改变的 如果按照那些人的说法把评论中列举的读音改掉就不叫诗而成为堆砌的文字了 中国的古诗是一门艺术 艺术是讲究变化的 如果没有变化而简单得把文字堆砌起来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还要诗人作甚 别说是诗 就是我们平常书写文字都要有大小疏密曲直以及间架结构的变化才会体现出中国文字的特殊美感 早在东晋王右军就批评了在书写上状如算子的弊病 曾记得有一位外国艺术家在访问我国时看到中国的文字惊叹地说 每一个会写中国字的人都是一位艺术家 一些人这样来改变古诗的读音是在践踏我国的古文化 如楼主所说会害死中国的古诗词 可悲 可恨。

    2. 怎样才能正确的读出古诗词里面的字的读音呢

    说起如何正确读古诗词里的字音,这就涉及到古音,但古音根据不同时代又可以分成三个,一个是从西周初年到汉末的汉语语音,叫上古音,像《诗经》里的韵部系统就是上古音的读法;

    另一个是中古音,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但是中古汉语语音可以分前后两期。南北朝的汉语是中古前期,唐五代的汉语是中古后期。中古汉语的代表性音系是隋代陆法言著的诗韵书《切韵》音系。

    那么还有一个就是宋元明清时期的汉语语音,叫近古音,近代音的代表性音系是元朝的《中原音韵》音系。

    从上面我们分清楚了古音相对应的各个时代,那么如果我们要正确的读南北朝之前的诗,也就是《诗经》《楚辞》这类的诗,就要用上古音去读。

    就是因为古音和今音有很大的不同,以至于我们的《楚辞》的时候感觉不押韵。比如:《九歌》中的一首云中君:

    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芳”“央”“光”押韵,“英”字是不是不押韵了?其实在当时是押韵的,我们用今音去读就不押韵了。即便是用中古音去读,也还是不押韵,这就是上古音。

    如果我要读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诗,这时候的诗都叫古风体,比如大家知道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有一首诗《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稀”和“归”“违”好像不押韵,其实在当时是押韵的,用的是中古音前期。

    所以我们要读唐诗时,最准确的就是用中古音的后期。

    那么我们读宋词元曲,就是近古音,比如李清照词“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这里的“裳”字读 chng,不读shang。又比如宋朝曹组的一句词“云透斜阳,半楼红影明窗户。”这里的“斜”字读xi,不读xi。

    所以这些在106韵部的“平水韵”中可以看到它们的归类。

    那么我们今人该怎么去正确读古诗呢?

    可以先看看林庆勋和竺家宁的著书《古音学入门》,这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中古音入门》;下编《上古音入门》。完全是根据诗韵来的,挺好的。

    还有李新魁著的《中古音》,朱晓农的《语音学》教你怎么发音,是学习发古音的好书。

    如果嫌这些都太麻烦,那么还有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像字典一样的查,很管用。

    3. 关于古诗的读音(急需

    “金口瓜州一水间”的“间”字的读音,一直以来就有争议。

    认为“间”应读第一声的人认为:从音韵上来说这是一首格律诗,此句的格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间”字所在的位置必须与后面的二四句押平声韵,如果这里的“间”读第四声,就出律了,而且也犯了格律诗“三仄尾”的毛病,王安石应该不会出现这种低级失误的。

    认为“间”应读第四声的人认为:从字义上来看“间”在此处应该是“间隔”的意思,句意是金口和瓜州这两个地方被长江隔开。这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师用书(第十一册)”上面指出的,但“教师用书”上并没有明确说明这里应该读第几声。

    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正确。但在这句诗里,“间”应当读第一声而不是读第四声。因为古人写格律诗遇到多音字时处理的原则就是,字的读音要服从句子平仄的硬性要求。这种例子很多,例如“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中的“看”字应读第一声才合乎格律要求。在格律诗中,多音字的意义往往并不能决定字的读音,这点和多音字的常规有所不同。

    唐诗正确读法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