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边词张敬忠

    1. 边词 张敬忠 全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家素描】张敬忠是初唐一位不大出名的诗人,官监察御史,以文吏著称。

    开元中,为平卢节度使。《全唐诗》仅录存其诗二首。

    据《新唐书·张仁愿传》记载,中宗神龙三年(707),张仁愿任朔方军总管时,曾奏用当时任监察御史的张敬忠分判军事。这首《边词》,大约就是他在朔方军幕任职时的作品。

    【精篇细品】首句中的“五原”,地处塞漠,北临大漠,气候严寒,风物荒凉,这地方的春天从来都到得很迟,所以说“五原春色旧来迟”。 “旧来”二字,既显五原的荒凉寒冷自古至今是这样的,又表明诗人对此早有所闻。

    这一句是全诗的总纲,后面的三句就是对春色之来迟进行的具体描绘。 “二月垂杨未挂丝。”

    每年到了二月,光秃秃的垂杨还没有吐叶挂丝。仲春二月,内地已经是桃红柳绿,春光烂漫,这里却不见一丝春色。

    柳色向来是春天的标志,诗人们总是会在柳色中首先发现春意,发现春天的脚步、春天的声音和春天的身影。张敬忠也是抓住“垂杨未挂丝”这个典型意象,非常精炼传神地写出边地春迟的特点,让人仿佛看到在无边荒漠中,在凛烈的寒风中几株垂柳摇曳着光秃秃的空枝。

    三四两句仍紧扣“春迟”写边地风物,却又另换一个角度。通过五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来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

    到如今河冰刚刚解冻,春天的脚步声才隐约可闻,想那长安城却已是姹紫嫣红花开过了。河畔冰开,长安花落,暗示时令已值暮春。

    在荒凉的北边,到这时河冰刚刚解冻,春天的脚步声虽已隐约可闻,春天的身影、春天的色彩却仍然未见,而都城长安,这时早已春意阑珊了。这个对照,不仅进一步突出了边地春迟,而且寓含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怀念。

    “河畔冰开”,带给人的是对春天的展望,春天毕竟要降临。【特色指要】本诗散起对结,别有特色。

    尤其是结联用一意境贯串、似对非对的流水对,让人感到作者是用一种坦然的态度对待“春色旧来迟”、“垂杨未挂丝”的景象。在“河畔冰开日”与“长安花落时”的工整对仗之前,分别用“即今”、“便是”这样轻松流畅易懂的词语勾连呼应,构成了一种顾盼自如的风神格调,实是典型的初唐的风格。

    2. 张敬忠的《边词》

    边词(张敬忠)

    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⑴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张仁愿所筑西受降城即在其西北。旧来:自古以来。

    ⑵未挂丝:指柳树还未吐绿挂丝。

    ⑶长安:在中国陕西的西安和咸阳附近。

    译文:

    五原这地方的春天从来都到得很迟,每年到了二月,光秃秃的垂杨还没有吐叶挂丝。到如今河冰刚刚解冻,春天的脚步声才隐约可闻,想那长安城却已是姹紫嫣红开过,花落水流红了。

    3. 边词 张敬忠

    第二句抓住“垂杨未挂丝”这个典型事物,便非常简括地写出边地春迟的特点,在无边荒漠中,几株垂柳在凛烈的寒风中摇曳着光秃秃的空枝,看不到一点绿色的荒寒景象。

    三四两句通过五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来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第二句与三四两句之间,包含着一个时间的差距。河畔冰开,长安花落,暗示时令已值暮春。在荒寒的北边,到这时河冰刚刚解冻,春天的脚步声虽已隐约可闻,春天的身影、春天的色彩却仍然未能望见,而皇都长安,这时早已姹紫嫣红开过,春事阑珊了。

    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边词 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1)、首句“五原春色旧来迟”是对全诗写景的概括,请结合以下三句具体说明。 (2)、刘永济说:“此边词而不言边塞之苦。但用对比手法将河畔与长安两两相形而意在言外,且语意和平,可想见唐初国力之盛”(《唐人绝句精华》)。结合诗歌 说一说为什么此诗尽管写了边地的荒寒,但流露的思想感情却是对边塞风物的欣赏的? 答案 (1)、第二句抓住“垂杨未挂丝”这个典型事物,便非常简括地写出边地春迟的特点,在无边荒漠中,几株垂柳在凛烈的寒风中摇曳着光秃秃的空枝,看不到一点绿色的荒寒景象。 三四两句通过五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来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第二句与三四两句之间,包含着一个时间的差距。河畔冰开,长安花落,暗示时令已值暮春。在荒寒的北边,到这时河冰刚刚解冻,春天的脚步声虽已隐约可闻,春天的身影、春天的色彩却仍然未能望见,而皇都长安,这时早已姹紫嫣红开过,春事阑珊了。 (2)、面对五原春迟、北边荒寒的景象,诗人心里所唤起的并不是沉重的叹息与忧伤,也不是身处穷荒绝域的孤寂与凄凉。这里是荒寒的,但荒寒中又寓有它所特具的辽阔与壮美;这里是孤寂的,但孤寂中又透露出边地的宁静和平,没有刀光剑影、烽火烟尘;这里的春天来得特别晚,但春天毕竟要降临。“河畔冰开”,带给人的是对春天的展望,而不是“莫言塞北无春到,纵有春来何处知”这样沉重的叹息。

    4. 边词 作者:张敬忠 全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这首诗散起对结,结联又用一意贯串、似对非对的流水对,是典型的“初唐标格”。

    这种格式,对于表现深沉凝重的思想感情可能有一定局限,但却特别适合表现安恬愉悦、明朗乐观的思想感情。诗的风调轻爽流利,意致自然流动,音律和婉安恬,与它所表现的感情和谐统一,让人感到作者是用一种坦然的态度对待“春色旧来迟”、“垂杨未挂丝”的景象。

    特别是三四两句,在“河畔冰开日”与“长安花落时”的工整对仗之前,分别用“即今”、“便是”这样轻松流易的词语勾连呼应,构成了一种顾盼自如的风神格调。 表现作者远在边关却安恬愉悦、明朗乐观的思想感情,暗暗寓含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怀念。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