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饮湖上

    1.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名称:《饮湖上初晴后雨》 朝代:宋朝 作者:苏轼 体裁:七言绝句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 宋 】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编辑本段作品注解 ①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方好——正显得美. ③空濛——细雨迷茫,若隐若现的样子. ④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⑤亦奇:也显得奇妙. 编辑本段作品大意 那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句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 含义 诗人在饮酒时同时享受了西湖的两种风光——晴、雨,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推出西湖的阴柔之美和天然姿态. 句义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 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濛”,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进士.虽与王安石同出欧阳修门下,但政见不同,反对王安石的新党所推行的变法,在政治上属于旧党.在新党执政时,他屡遭贬谪,先后外放到不同的地方任官,结果卒于常州.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此外,苏轼在诗、词、赋、书法等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作品视野广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妙趣横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长十五公里,三面环山,东侧是冲积平原.湖中有苏堤、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驰名中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他在杭州任官其间,疏导了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顷,并筑堤防洪,当地人即称之为「苏堤」.这一首作。

    2.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 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论.湖因诗而名“西子湖”,可证也. 然而明人唐宜久,有一文,谓“昔人以西湖比西子,人皆知其为誉西子也.而西湖之病,则寓乎其间乎?可见古人比类之工,寓讽之隐:不言西湖无有丈夫气,但借其声称以誉天下之殊色,而人自不察耳.”(《明小品三百篇》)黑、白转色,褒、贬易位,他从诗里看到的是“西湖无有丈夫气”. 莫非此公读诗,喜欢头朝下、脚朝上“拿大顶”,何以其所见翻了个儿? 因喜“山色空?雨亦奇”句,而画其意.想及此,附记之. 注释: [饮湖上]在湖上喝酒.[ (li4n)滟(y4n)]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方]正,恰恰.[空蒙]形容山岚迷蒙的样子.[亦]也.[欲]想要.[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相宜]适合. 诗意: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3.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文中方和奇的意思

    作品原文 饮湖①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②晴方好③,山色空蒙④雨亦⑤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⑥,淡妆⑦浓抹⑧总相宜⑨.[1] 2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①饮湖:在西湖上饮酒. ②潋滟: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好. ④空蒙:形容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亦:也. ⑥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 ⑦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⑧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⑨相宜:合适、适宜.[1] 白话译文 晴天的西湖波光粼粼多么美好,雨中的山峦苍茫也很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不管淡妆浓妆总是如此多娇.[1] 3作品赏析 诗句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2] 饮湖上初晴后雨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也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最有名的一个哦.不管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3]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3] 诗人在饮酒时同时享受了西湖的两种风光——晴、雨,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推出西湖的雨中之美和天然姿态.[2] 作品鉴赏 前幅句间工于对仗,首句写水光、晴日,次句写山色、雨天,显示出一种对称美.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中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描其态,“晴方好”、“雨亦奇”抒其情;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4] 后幅的形象比喻和总体评价更是喻人之所不能喻,道人之所未能道;诗人苏轼跨越人与物的界线,把西施不同打扮与西湖的不同风光联系起来,西湖正是这样一位美人,湖光、山色、晴天、雨中都“总相宜”,各有一番风韵.诗人苏轼借寻常事作惊人语的艺术技巧,实是变平凡为新颖,化腐朽为神奇.[4]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2] 4创作背景 本文出自《四部丛刊》影宋本《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十.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5]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5]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长十五.一公里,三面环山,东侧是冲积平原.湖中有苏堤、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驰名中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他在杭州任官其间,疏导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顷,并筑堤防洪,当地人即称之为「苏堤」.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一共有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5] 5作者简介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政治家、诗人,是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6] 神宗时苏轼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元祐元年复出,任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元符三年赦还,次年病死常州,追溢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挥洒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其诗词清新豪健,独具风格,开豪放一匠,对后世影响颇大;工书画,为—代大师,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述甚丰,有《东坡七集》、《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等.[7]。

    4.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解释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wtp=tt#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