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一句话说唐诗

    1. 用一句话说出什么是唐诗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灯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2. 求一句古诗,急

    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因薛仁贵平辽功劳特别大,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他惟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一打开酒坛,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坛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启禀王爷,此人如此大胆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地惩罚他!”岂料薛仁贵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命令执事官取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王茂生送来的清水。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全靠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礼不收,却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后,薛仁贵与王茂生一家关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话也就流传了下来。

    何为君子?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这个‘命’就是生命本体,就是“道”,也是所谓“天命”。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知“天命”之人,明“道”之人就是“君子”。就自强不息与天同健。也就是《阴符经》所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所谋何事?所忧何为?君子"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何为水?

    液态,无色、无味。水在0度可以结成冰,冰在0度可以化成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冥冥之中一份惊喜,人性且厚道。“君子之交淡如水”那水如山中清泉,自然纯净,有山之灵气;那水如涓涓细流,清澈透明,有溪之绵长;那水如井中佳品,甘甜醇爽,有井之魂灵。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之交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一种与天地共存的默契,如丝缕般交织在一起。而装备利益而交织在一块的酒肉友情很快就会被遗弃,于是就有了争吵和漫骂.

    君子之交淡若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译文】 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人要成为朋友,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很清淡,物质化的好处可以省略; 萍水相逢、互不了解的人要成为朋友,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重要,使对方欢欣满意的“表示”是必不可少的。

    3. 求一句古诗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 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

    村童看见我却不能相认,笑着问我这客人是从何处而来。 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含蓄地写出作者久居客地、重返故乡的无限感慨和欣慰。

    诗的开头两句,作者置身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小”和“老大”对举,极概括又具体地说明了一“离”一“回”在时间上的间隔,离家时的少年英姿和回家时的老态龙钟,可以想像得出来,感慨悲伤和喜悦庆幸也尽在不言之中。

    “乡音无改鬓毛衰”,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情。“鬓毛衰”顶承上句,形象地写老大之态。

    “乡音无改”和“鬓毛衰”对举,倾吐对人生倏忽的慨叹和对故乡依恋的深情。尽管在空间上与家乡相隔千山万水,在时间上相隔半个世纪,但故乡仍牢牢地维系着他的感情。

    “鬓毛衰”是时间流逝的标志,“乡音无改”是依恋故乡的证据。然而“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这隐含的揣测,为后两句作了铺垫。

    三、四句转折活脱:“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这极富生活情趣的场景中,作者那百感交集的心情很难一一说清。“相见不相识”是意料中的事;“笑问客从何处来”的问话是意料之外的事,但出自天真活泼的儿童口里,又是非常自然的问话。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久客他乡的作者听了,能引起什么感想呢?是老迈衰颓、反主为宾的悲哀,还是久别重逢、叶落归根的喜悦?说不清,但都包含在这句看似平淡的问话中。全诗就这样有问无答,悄然而止,只留下哀婉的余音不绝于耳。

    这真是含蓄风格的典型。 全诗二十八个字中无一生僻字,不用一个典故,都是家常话。

    但并不是一览无余,它寄寓着可以供人反复咀嚼,反复寻味,层层追索,层层补充的情致。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从贺知章这首诗里,我们可以领会“偶得”二字,有得之于生活,得之于心底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贺知章《回乡偶书》的第二首七绝:“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可以看作第一首七绝的续篇,抒发了“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也写得清新自然,但与第一首相比,就显太平直,太显露了。

    从这同一作者写同一题材的两首诗中,我们能悟出“诗贵含蓄”的道理。

    4. 两句话,猜唐诗

    一行白鹭上青天

    苏东坡和袁公济是同科出身的好朋友。有一年,他们同在杭州做官,袁公济深知苏东坡是个全才,对联、猜谜也都是一把好手,一般的谜是难不倒他的。

    有一次,他们在外踏雪赏景,这时路上的积雪已有一寸多厚了,袁公济便说道:“我有一谜,想请教,不知你能猜得吗?”苏东坡一听便说:“赏雪猜谜,也是一件雅事,请出谜面。”

    袁公济说:“雪径人踪灭,打半句七言唐诗。”

    苏东坡一听,不觉暗暗吃惊,心想到,天下猜谜那有猜半句诗的道理,而且半句是七言诗,三个字还是四个字呢?也许三个字、四个字都不是,而是七个字的一半(纵剖),或三个半字。但是,尽管自己熟读唐诗,此时却无从下手。这时,他俩一路向龙泓寺走去,突然,路旁的树林中飞出了一群小鸟,排成了一线向着远天飞去。苏东坡不觉心里一亮,再仔细一想,含笑点头,心里暗暗称赞袁公济的半句诗谜做得巧。但是,他却不想马上把谜底说穿,也想趁此机会难一难袁公济,便指着远远飞去的鸟对袁说:“公济,你看天上的景色,我现在也请你猜二条谜,谜面就是‘雀飞入高空’,也打半句七言唐诗。”

    袁公济一时还没有理出头绪,反而被弄懵了。苏东坡又说道:“你猜出了我的谜,我也就猜出了你的谜了。”过了一会,苏东坡便俯下身子,在雪地上竖直写了一句七言唐诗:一行白鹭上青天,并在“鹭”字的中间拦腰一划,然后说:“你的谜底是上半句——一行白路;我的谜底是下半句一-鸟上青天。”

    一句话说唐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