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相思唐诗插图

    1. 古诗《相思》图画

    相思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 表达相思之情的古诗

    杜 甫 《 无 题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 无 题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无 题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 无 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白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王 维 《 相 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温 庭 筠 《 忆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

    不是,斜辉默默水悠悠。肠断白萍

    洲。

    白 居 易 《 长 相 思 》

    汴水流,泗水留,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头。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牛 希 济 《 生 查 子 》

    明月曲如眉,未有团栾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瓤,仁儿在心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林 逋 《 长 相 思 》

    吴山清,越山清,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刘 永 《 蝶 恋 花 》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雨 霖 铃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

    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

    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

    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 写相思的诗词

    不好意思,重新找了一些。

    标题】:暗香 【年代】:宋 【作者】:张炎 【体载】:词 【内容】:-------------------- 猗兰声歇。抱孤琴思远,几番弹彻。

    洗耳无人,寂寂行歌古时月。一笑东风又急。

    黯消凝、恨听啼鴂。想少陵、还叹飘零,遣兴在吟箧。

    愁绝。更离别。

    待款语迟留,赋归心切。故园梦接。

    花影闲门掩春蝶。重访山中旧隐,有羁怀、未须轻说。

    莫相忘,堤上柳、此时共折。 【标题】:别诗 【年代】:汉 【作者】:汉无名氏 【内容】:--------------------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 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

    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归。

    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魍窦傲际薄?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 芬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赏析】:-------------------- 【注释】: 《别诗》相传为苏武和李陵相赠答的五言诗,但据考证不是,真正作者已不可考,产生时期大致都在东汉末年。

    这些诗大都写朋友、夫妇、兄弟之间的离别,故总题为《别诗》。 组诗其一:“骨肉缘枝叶……” 【简析】: 这首是送别兄弟的诗,从平日的恩情说到临别的感想,再说到饯送的意思。

    【注解】: 骨肉:指兄弟。首句以叶之缘枝而生比喻兄弟骨肉天然相亲。

    因:亲。这句是说结识朋友也是相亲的。

    四海之内皆为兄弟:语出《论语》“四海之内皆为兄弟”的话。此二句是说天下的人谁都不是漠不相关的陌路人。

    连枝树:即“连理树”,不同根的两树枝或干连生为一名为连理。通常用连理树喻夫妇,这里用来喻兄弟。

    参、辰:二星名,参星居西方,辰星(又名商星)居东方,出没两不相见。 邈:远。

    胡与秦:犹言外国和中国。当时西域人称中国为“秦”。

    以上四句是说往日形迹亲近,今后就疏远了。 乖:暌别。

    恩情:此句言情谊比平时更觉不同,平时情谊固然深厚,临别更觉难舍。 鹿鸣:《诗经·小雅》有《鹿鸣》篇,是宴宾客的诗,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蒿类)”起兴,是以鹿得食物呼唤同类比喻燕乐嘉宾。

    樽:酒器。 斟酌:用勺舀酒。

    结尾四句是说这一樽酒本为赠远人用的,现在希望你再留一会儿酌饮此酒。 组诗其二:“黄鹄一远别……” 【简析】: 这是客中送客的诗。

    前幅连用比喻表示临别依依,中幅借描写弦歌的音响说明人心的情绪,后幅直写伤感,仍用比喻作结。 【注解】: 依依:恋恋不舍。

    以上四句言鸟兽分别尚不免怀顾恋之情。 飞龙:龙是传说中的神物(蛇身,有四足,爪象狗的爪,有马的头鬃和尾,有鹿的角、鱼的鳞和须),能飞行。

    其中有一种有翼的,象飞鸟。这里是以飞龙喻作者送别的朋友和他自己。

    喻中怀:晓示心怀。 游子吟:琴曲。

    《琴操》云:“楚引者,楚游子龙丘高出游三年,思归故乡,望楚而长叹。故曰楚引。”

    《游子吟》或许就是指此曲。因为是客中送客,《游子吟》正可以表示主客两方的情怀。

    泠泠:形容音韵清。 丝竹:“丝”,指用丝弦的乐器,如琴瑟。

    “竹”,指竹制的乐器,如箫管。这里“丝竹”是偏义复词,上文只提到弦歌,有丝无竹。

    厉:强烈。 长歌:乐府歌有《长歌行》,又有《短歌行》,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的长短。

    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 展:重(平声)。

    清商曲:是短歌而不是长歌。曹丕《燕歌行》:“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念子不得归:是说我虽想念你而不能随你同归。以上四句是说长歌之后续以短歌,以写心中激烈的伤痛。

    组诗其三:“结发为夫妻……” 【简析】: 这一首是征夫辞家留别妻的诗。 大意先述平时的恩爱,次说临别难舍,最后嘱来日珍重。

    【注解】: 结发:指男女初成年时。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女子十五岁束发加笄表示成年,通称结发。

    同枕席:指成为夫妇。 燕婉:欢好貌。

    以上二句是说良时的燕婉不能再得,欢娱只有今夜了。 怀往路:惦着走上旅途。

    夜何其(音基):《诗经·庭燎》云:“夜如何其?”这里用《诗经》成语。“其”,语尾助词,犹“哉”。

    参辰皆没:言天将明。 行役:应役远行。

    滋:多。 春华:喻少壮时期。

    组诗其四:“烛烛晨明月……” 【简析】: 这一首是从中州送友南去的诗。 起头六句写将别时的光景。

    次四句预计行人的路程。以下八句言别后山川阻隔,嘉会难再,应珍重目前的欢聚。

    【注解。

    4. 思念故乡的古诗

    《静夜思》、《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 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

    村童看见我却不能相认,笑着问我这客人是从何处而来。 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含蓄地写出作者久居客地、重返故乡的无限感慨和欣慰。

    诗的开头两句,作者置身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小”和“老大”对举,极概括又具体地说明了一“离”一“回”在时间上的间隔,离家时的少年英姿和回家时的老态龙钟,可以想像得出来,感慨悲伤和喜悦庆幸也尽在不言之中。

    “乡音无改鬓毛衰”,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情。“鬓毛衰”顶承上句,形象地写老大之态。

    “乡音无改”和“鬓毛衰”对举,倾吐对人生倏忽的慨叹和对故乡依恋的深情。尽管在空间上与家乡相隔千山万水,在时间上相隔半个世纪,但故乡仍牢牢地维系着他的感情。

    “鬓毛衰”是时间流逝的标志,“乡音无改”是依恋故乡的证据。然而“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这隐含的揣测,为后两句作了铺垫。

    三、四句转折活脱:“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这极富生活情趣的场景中,作者那百感交集的心情很难一一说清。 “相见不相识”是意料中的事;“笑问客从何处来”的问话是意料之外的事,但出自天真活泼的儿童口里,又是非常自然的问话。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久客他乡的作者听了,能引起什么感想呢?是老迈衰颓、反主为宾的悲哀,还是久别重逢、叶落归根的喜悦?说不清,但都包含在这句看似平淡的问话中。 全诗就这样有问无答,悄然而止,只留下哀婉的余音不绝于耳。

    这真是含蓄风格的典型。 全诗二十八个字中无一生僻字,不用一个典故,都是家常话。

    但并不是一览无余,它寄寓着可以供人反复咀嚼,反复寻味,层层追索,层层补充的情致。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从贺知章这首诗里,我们可以领会“偶得”二字,有得之于生活,得之于心底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贺知章《回乡偶书》的第二首七绝:“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可以看作第一首七绝的续篇,抒发了“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也写得清新自然,但与第一首相比,就显太平直,太显露了。

    从这同一作者写同一题材的两首诗中,我们能悟出“诗贵含蓄”的道理。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注释】: 1。

    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

    疑:怀疑,以为。 3。

    举头:抬头。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赏析一】: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

    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

    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

    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赏析二】: 《静夜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喜欢的诗,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年纪,也不管是客居他乡,还是与亲人相守相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会背这首小诗的,为什么这样一首语句平白如话,情感朴实无华的诗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唤起了深深的共鸣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诗歌的开头是平白的叙事,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户外室内,没有一点声响,只有那宁静皎洁的月光,悄悄地照在床前的空地上,洒下了淡淡的青辉。在不经意间,低头一望,还以为是地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秋霜呢。

    这显然是一种错觉。也许,作者本来已经睡着了,在睡梦中回到了家乡,可是却。

    5. 那本课外书上有相思这首诗

    《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是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作。

    此诗写相思之情,却全篇不离红豆,正用其相思子之名以关合相思之情。首句写红豆产地;次句以“发几枝”一问,语极朴实,而又极富形象性,设问自然,则暗逗情怀;三句寄意友人“多采撷”,言在此而意在彼;末句点明其相思属性,且用一“最”字推达极致,则“多采撷”的理由自见,而自身所寄之意亦深含其中。

    全诗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语浅而情深,相传当时即为人谱曲传唱,流行江南。作品名称:相思作品别名:相思子、江上赠李龟年创作年代:盛唐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五言绝句作者:王维作品原文点击查看图片相思⑴红豆生南国⑵,春来发几枝⑶。

    愿君多采撷⑷,此物最相思⑸。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相思: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

    ⑵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⑶“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⑷“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采摘。

    ⑸相思:想念。白话译文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此诗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为怀念友人之作。据载,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李龟年流落江南曾演唱此诗,可证此诗为天宝年间所作。

    作品鉴赏文学赏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

    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

    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

    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

    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

    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

    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

    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

    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

    “此物最相思”就像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

    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

    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

    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

    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异文考辨《相思》诗题又作“相思子”“江上赠李龟年”;“春来发几枝”又作“秋来发故枝”;“愿君多采撷”又作“劝君休采撷”。南宋大学者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的版本就是:“红豆生南国,秋来发故枝。

    劝君休采撷,此物最相思。”唐人绝句分为符合平仄格律的律绝与不要求格律的古绝。

    由于“春秋”二字都是平声,即使按律绝要求也均可。但“几”为平声,“故”为仄声,按格律要求“故”符合标准。

    而按诗歌意境看,生在南国的相思树,确实在秋天里发芽开花,且“故枝”已包含数枝(几枝)在内。 “愿君多采撷”一句,不同版本又有“赠君”、“劝君”及“休采撷。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