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雁门胡人歌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1:“黯黯”首先指天色的黯淡,描绘了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黯黯”也指征人心情的黯淡,表达了厌战的情绪。(2分,每个方面1分)
小题1:第一问: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2分,只要表述出了厌恶战争的意思即可)
第二问:①这首诗通过对塞外恶劣环境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渲染了凄冷、荒凉的气氛,表达诗人对战争的态度。(2分,得分点: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②通过昔日“长城战”高昂的士气与眼前白骨遍野的残象形成的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2分,得分点:对比1分,分析1分)
小题1:“黯黯”首先指天色的黯淡,描绘了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黯黯”也指征人心情的黯淡,表达了厌战的情绪。(2分,每个方面1分)
关注此类题目的答题要害,一般地,在写景的文字中,形容词的关涉都是两个层面:既关乎客观的层面,也关乎主观层面。即,既描写了客观景色的特点,也暗示抒情主人公的心理。如这首诗歌: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诗歌第二句中的“凉”字,就是典型的例子。
从答题的格式上来说,关乎写景的,要答出描绘了何种景象;关乎心理的,要答出表达了什么感情。
小题1:第一问:问抒发的情感,我们要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水寒” “风似刀”“黯黯”“白骨”“乱蓬蒿”,从这些词句,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情绪是低落的,内心是抵抗的,整个的画面也是灰暗的。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作者的情感走向。
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2分,只要表述出了厌恶战争的意思即可)
第二问:诗歌前三句都在着力描绘前线的环境和氛围,后几句则由眼前景生发联想,这里曾经是昔日的战场,蓬蒿杂乱,白骨遍野。眼前的平静实则是死亡的前奏,而曾经意气高昂的古代战士则化为白骨,这种对比让人心寒,更让人毛骨悚然。从答题格式上,要求学生答出手法,更要答出情感。
①这首诗通过对塞外恶劣环境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渲染了凄冷、荒凉的气氛,表达诗人对战争的态度。(2分,得分点: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②通过昔日“长城战”高昂的士气与眼前白骨遍野的残象形成的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2分,得分点:对比1分,分析1分)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1.答案示例:描绘了一幅将军出猎图。劲风呼,弓弦鸣,英姿飒爽的将军在渭城射猎;平原草枯,积雪消融。鹰眼锐利,猎物很快被发现,马蹄腾跃,奋力追踪而至。
2.答案示例:塑造了一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将军形象。颈联写将军返营驰骋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之感,与其前面射猎时飒爽英姿相吻合。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尾联写将军猎归所见之景。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写出了将军归后的踌躇满志与从容自得的心境。同时抒发了作者人生志远、意气风发的豪情。(意思对即可)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①动静结合,天空中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空中又飞来一行秋雁,远处传来一声长笛,依稀可见有人背倚着栏杆。“雁横塞”这是动景,“人倚楼”这是静景,动静结合,营造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情与景自然融合。③烘托,渲染。作者通过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听笛之人等意象渲染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饶有情韵,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④引发联想,韵味清远。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怨,让人联想起人生如晨星之易逝的慨叹,还有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的情思,那长笛一声引发无穷的联想,使闻者黯然神伤。
2.寄托了诗人思乡归隐的思想感情。理由只要能答出两点即可:(一)寓情于景。篱菊的意象与诗中的南归之雁、时令之秋结合在一起,传达的是思乡归隐的情绪。①篱菊的意象,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潜,寄托的是归隐三径之心。②诗中把南归之雁、时令之秋结合在一起,传达了思乡之情。(二)尾联借用典故以明主旨,写家乡鲈鱼正美,我不归去,却如囚徒般羁留长安,甚是无谓,表示的是归隐事不宜迟的决心,篱菊的意象与之相和谐。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小题1: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从早上、白天、傍晚到深夜依次展开描写。“朝径”“夜烟”点明是清晨,柳花飞舞、麦田水涨则是白天所见,“钟声”“悬月”已是黄昏,尾联则写渔家劳作到深夜。
小题2:①古庙里远远传来缓慢的钟声,山头云气中一弯缺月高悬,营造了一种浑厚深远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宁静、淡雅的心绪。②“疏钟”“破月”,一声一色,视听结合,自然真切。③“度”写出了钟声由远及近的传递感,化虚为实;“悬”表现了缺月浮于山头的姿态,形象生动。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线索,线索一般就是时间、空间、情感等逻辑上的。本诗歌作为记游诗,从一些关键字可以看出线索,时间线索。从早上、白天、傍晚到深夜依次展开描写。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答本题时,一定范围只能在最后颈联上,位置不错,先写画面,分析意境,结合全诗来写感情。从炼字、技法上下功夫。①古庙里远远传来缓慢的钟声,山头云气中一弯缺月高悬,营造了一种浑厚深远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宁静、淡雅的心绪。②“疏钟”“破月”,一声一色,视听结合,自然真切。③“度”写出了钟声由远及近的传递感,化虚为实;“悬”表现了缺月浮于山头的姿态,形象生动。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小题1:①营造了凄清的意境: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吹笛之人,交织成成凉画面。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之情。②视听觉结合:“残星几点”“雁横塞”“人倚楼”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3分)
小题2:①表达了诗人的故园之思和归隐之意。(2分)②诗的前六句描写秋日凄凉之景,雁阵南飞,引起作者思乡之情。最后两句则直接抒发思乡归隐之情,说自己要像张翰那样辞官归乡,过一种悠闲生活。(3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意境的分析的题目,诗歌的意境分析首先要描述意象,然后点明意境,最后明确情感,此题通过诗中的“残星”“雁”“人倚楼”可以看出创设的是一种凄清之境,表达的是内心的悲凉之情。写景的技巧主要是顺序、着眼点和手法,此题主要是着眼点的变化视听结合。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情感的题目,诗歌的情感主要关注注释、题目和文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通过注释看有归隐之情,题目“长安”点明在外,“秋望”望家,可见思想之情,从文中的词语尾联的“归”字也正好点明这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