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唐诗宋词日历
1. 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分别距今多少年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唐诗从“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算起,距今有近1500年历史。
宋词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所以才叫“宋词”。如果单就“词”这种文学体裁而言,历史比唐诗还要长。如果强调“宋人的词作”,可以以“宋朝”的历史时段计算,即公元960年,距今1050余年。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单本的著作产生的年代都很早,但作为“四书”、“五经”编纂在一起的时间晚很多。“四书”由南宋理学家朱熹编定,距今800余年。“五经”最早的约作成于西周初年,最晚的约作成于春秋中期,相传经过孔子的编辑或修改。另外还包括失传的《乐》,合称“六艺”。
2. 关于季节,时令,物候的唐诗宋词
子夜四时歌
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子夜四时歌
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子夜四时歌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四时歌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3. 说说看唐诗宋词中的有关亲情佳句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4. 唐诗 宋词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作者唐. 李商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白居易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楼绿前有雁归去。——范仲淹的《苏幕遮》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王丽达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杜甫《春水》
山随平野尽,月涌大江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5. 求唐诗,宋词.
卖花声·怀古
作者:(元)张可久
正文: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赏析:
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故用“怀古伤今,慨叹民苦”来概括该曲的中心思想是最恰当不过的。
文章怎样“怀古伤今,慨叹民苦”的?先用三个典故:一是霸王别姬,即楚汉相争时,项羽被困垓下,突围前与爱妾虞姬悲歌诀别,虞姬自刎而死。项羽突围至鸟江岸也自刎而死;二是曹操被蜀吴联军大败于赤壁;三是班超空老玉门关外。引出英雄美人的故事,寄寓了作者对时世的看法,项羽、曹操、班超这三个秦汉时期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功业英名虽然万古不会磨灭,但他们的功业英名是以“生民涂炭”为代价的,这是一;二是作者没有褒扬三位英雄的业绩,只交待他们的失败与不得志,便说明历史上像这些英雄人物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作者为何对英雄人物的成败得失而无所感慨呢?这和他悯民生,体民苦的思想有关,当时的封建王朝内部,君昏臣庸,统治者之间你争我夺,为了争夺到权位及天下的目的,他们总是打着“吊民伐罪”,“以有道伐无道”等为民的旗号,以取得老百姓的支持,并借助老百姓的力量去实现他们的欲望,到头来遭受伤害的仍是老百姓,所以作者无不伤心地发出感叹“伤心秦汉,生民涂炭”,此句也意在表达英雄美人虽有壮烈哀艳的故事,但在历史的画卷中最值得同情的是苦难的百姓,最痛心的是天下的百姓,反映了作者最本质的情感。
而作品的结尾更是意义深刻且耐人回味,“读书人”可泛指当时有文化的人,也可特指作者本人,他含蓄地要表达这样的含义:其一,用文化人的口吻去感慨历史与现实,寄寓着丰富的感情,有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叹惋,有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责难,有对“争强争弱,天丧天亡,都一枕梦黄梁”的感伤。其二,用文化人的思想眼光去理解看待历史与现实,能加深作品的思想深度,显得真实准确。这首怀古元曲,无论是抨击社会现实,还是审视历史,都称得上一篇佳作。
历史上民族与民族之争,统治者之间互斗,“朝也干戈,暮也干戈”不知殃及多少无辜百姓,华夏民族的千年史告诉我们:战乱连年,血雨腥风,夜有悲声,毁的不仅仅是国家的文明,更是断送民族的崛起强盛。能“以人民的福祉为优先”(国民党主席连战语),以国泰民安为己任的有识之士,其理想、胸襟必将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拥护、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