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夜夜思君不见君

    1. 唐诗之一

    这不是一首诗

    这摘自一篇小说《执手千年》

    全句是

    “君当作磐石,妾当如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却已不再。夜夜思君不见君,方知君已不再来。羽君,你竟然不恨我,羽君,你竟然不怪我,为什么?”

    这中间引用了一首古诗和一首古词

    分别是

    君当如磐石,妾当如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________《孔雀东南飞》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

    2. 夜夜思君不见君全文

    【越调】凭阑人_湖上二首远

    [作者] 张可久

    [全文] 湖上二首

    远水晴天明落霞,古岸渔村横钓槎。翠帘沽酒家,画桥吹柳花。

    二客同游过虎溪,一径无尘穿翠微。寸心流水知,小窗明月归。

    春夜

    灯下愁春愁未醒,枕上吟诗吟未成。杏花残月明,竹根流水声。

    春思三首

    莺羽金衣舒晚风,燕嘴香泥沾乱红。翠帘花影重,五人春睡浓。

    春柳长亭倾酒樽,秋菊东篱洒泪痕。思君不见君,倚门空闭门。

    帘外轻寒归燕忙,桥下残红流水香。游人窥粉墙,玉骢嘶绿杨。

    3. 月光清冷锁深秋 夜夜思君不见君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 “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

    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

    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

    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4. 求“日日思君不见君”和“夜夜思君不见君”两首诗的诗名、作者、全

    日日思君是 宋代词人。李之仪 的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全部内容是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然后翻译过来大概意思是: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尾底。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你和我啊。同饮一江绿水。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表达了一个女子的相思之情,好比长江之水,绵绵悠长;可是自古多情空余恨,假如他思念的少年郎同样也思念她的话,就不负自己的一片相思之苦;(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这个意思。)

    然后你的夜夜思君,我影响里确实没有这首诗。不过我查百度发现这不是一首诗是一部小说的选段。

    君当作磐石,妾当如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却已不再。夜夜思君不见君,方知君已不再来。

    如果没错的话就是这个。

    5. 夜夜思君不见君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是北宋李之仪的一首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

    词原文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翻译: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

    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

    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

    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

    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简析:

    词以长江起兴。开头7a64e78988e69d8331333335333762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隔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一脉遥通。

    全词以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