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乐府诗包括唐诗

    1. 古体诗包括1、古诗2、乐府诗还有一种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2. 汉乐府诗

    你好!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 现在我们试就上述三种分类再参照别的分类法加以讨论。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的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还有很少见的六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乐府 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立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去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唐代诗人作乐府诗,有沿用乐府旧题以写时事,以书法自己情感的,如《塞上曲》《关山月》等,也有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自制新题以反映现实生活的,如杜甫的《兵车行》《哀江头》等。

    ●乐府诗的体名。乐府原来诗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掌管宴会,游行时所用的音乐,也是负责民间诗歌合乐曲的采集,作为诗体名的"乐府"最早即指后者。

    后来也用以称魏晋到唐代可以配乐的诗歌和后人效仿的乐府古题的作品。 【中文词条】乐府 中国秦﹑汉至隋代的宫廷音乐机构。

    后世亦指有关音乐文学的体裁。 秦﹑汉间的乐府建置 乐府建置始於秦代﹑与“太乐”并立﹐分属内廷掌管﹐根据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及1977年始皇陵出土的错银“乐府”钟。

    梁刘勰﹑唐颜师古﹑宋郭茂倩及郑樵﹐皆据《汉书‧礼乐志》:“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袷Ò顾小敝旦o把“乃立乐府”解释为始创乐府的建置。宋王应麟﹑清何焯等曾据汉惠帝二年的史料提出异议﹐实则《史记‧乐书》与贾谊《新书》亦早有武帝以前的有关乐府记述。

    今人以为乐府始创於秦﹐汉初因袭之﹐汉武帝立乐府﹐应解释为乐府机构的大规模扩建。 哀帝罢乐府与晋﹑隋间的太乐乐府 公元前7年﹐汉哀帝裁撤乐府官﹐下诏:“其罢乐府官。

    郊祭乐及古兵法武乐﹐在经非郑卫之乐者﹐条奏﹐别属他官。”对於这一史实﹐有“罢”(停办)﹑“省”(精简机构)两种解释。

    《汉书‧礼乐志》明确记述﹐当时的乐府员工﹐经过裁减﹐馀下47%﹐并入太乐机构。晋﹑隋间﹐有“太乐乐府”之名﹔《隋书‧音乐志》郑译乐议讨论“三声并戾”﹑“三声乖应”问题﹐前称乐府﹐?统铺À蜘o可见这一时期乐府与太乐仍为同一机构。

    唐代在大乐署之外﹐无乐府之名﹐另设教坊与梨园。此后就不再有乐府机构的设施。

    乐府与雅﹑俗乐的关系 汉初乐府令夏侯宽为《安世乐》“备其箫管”﹐属雅乐的礼仪活动﹐其乐实为当时民间俗乐的“楚声”。武帝时﹐李延年更用大量的民间俗乐从事郊祀礼仪活动。

    晋﹑隋间太乐乐府用“清商音律”。至唐代﹐大乐署仍然兼管雅﹑俗乐。

    这些史实说明中古以前﹐太乐或乐府作为音乐机构与它们所管理的音乐之间﹐并无严格的雅﹑俗界限。太乐或乐府作为宫廷机构﹐所掌音乐的种属往往与君主的好恶有关。

    君主中有为的创业者如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都是思想豁达﹐不拘泥於雅﹑俗之见的﹔隋文帝有所偏颇﹐但他所提倡的“华夏正声”﹐实为南朝“清商乐”﹐不过是以前代俗乐为雅乐罢了。 王运熙《乐府诗论丛》以为太乐掌雅乐而乐府掌俗乐的分立二署之说﹐是宋代以后雅﹑俗异流思想的反映﹐实以后代制度推论前事。

    乐府与乐府诗词 音乐文学的史料中以乐府借称乐府诗词﹐已成通例﹐最是出现这种用法的是梁刘勰的《文心雕龙‧乐府第七》。 至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用乐府二字来概括入乐的诗歌。

    再晚﹐某些文人将套用歌词体式的不入乐的诗﹑词﹑曲亦皆名之为乐府﹐则是名词的混用了。 绝句 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

    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这里我们就把两种绝句分开来讨论。

    ㈠律绝 律绝跟律诗一样,押韵限用平声韵脚,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 (甲)五言绝句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⑵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听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乙)七言绝句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为女民兵题照 毛泽东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⑵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

    3. 乐府诗有哪些代表

    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辑录了从不尽可靠的陶唐氏之作到五代的歌谣与乐府共计100卷,又将自汉到唐的乐府诗分为12类:

    1、郊庙歌辞。帝王祭祀天地、神祗、祖先所用的乐章,多为祝颂赞美之语,如《郊祀歌》、《安世房中歌》。

    2、燕射歌辞。统治者宴会时所用的乐章。

    3、鼓吹曲辞。主要指用鼓、铙、箫、笳等乐器合奏的军乐,是武帝吸收的北狄西戎等民族的新声,如《铙歌》。

    4、横吹曲辞。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武帝时从西域传入,协律都尉李延年更造新曲28解(乐曲一章称一解)。

    5、相和歌辞。是美妙的民间歌谣。相和,是一种演唱方式,有“丝竹更相和”与“人声相和”两意。

    6、清商曲辞。声调比较清越,故名,源出相和三调(平调、清调、琴调)。

    7、舞曲歌辞。分雅舞和杂舞。雅舞为郊庙、朝飨所用舞乐,杂舞为宴会所用舞乐。最初多起于民间,后来传入宫廷。

    8、琴曲歌辞。与古琴曲调相配合的乐歌,有五曲、九引、十二操,《乐府诗集》所收琴曲歌辞,上起唐虞,下迄隋唐,多为后世伪作,尤其题为上古所作诸篇更不可信。

    9、杂曲歌辞。《乐府诗集》说:“《杂曲》者,历代有之。或心志之所存,或情思之所感;或宴游欢乐之所发,或忧愁愤怨之所兴;或叙离别悲伤之所怀,或言征战行役之所苦;或缘于佛老,或出自‘夷虏’:兼收备载,故总谓之《杂曲》。”

    10、近代曲辞。乐府自唐以后演变为一般的诗词而衰歇,唐、宋人所指乐府中的《近代曲》,实即隋、唐间的《杂曲》。《乐府诗集》说:“《近代曲》者,亦《杂曲》也。以其出于隋、唐间,故谓之《近代曲》也。”后人或主张于乐府分类中删去《近代曲》一类,并入《杂曲》。

    11、杂歌谣辞。为徒歌、谣、谶、谚语。

    12、新乐府辞。是唐代的新歌,辞拟乐府而未配乐,或寓意古题,刺美人事,或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例如:

    悲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哀景写哀情 谋篇有特色——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鉴赏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4. 乐府诗与唐诗宋词的区别

    乐府诗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按照时间,唐诗的创作分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1.乐府诗属于群体创作的作品,是经过民间百姓传唱加工整理之后才成型的。而五言诗多为个体文人们创作而且大多具名(所以文中所说五言诗应为“文人五言诗”更妥当)。

    2.乐府诗较符合民间审美,长于叙事,行文铺排丰满,情节起伏完整,更像是在讲故事,而不是作诗。五言诗则重于抒情言志,而且愈来愈注重文辞锤炼,繁简益彰。

    3.乐府诗例为歌诗,创作与流传依赖传唱,极重视和音乐的互动,可以说乐府纯为歌辞。文人五言诗则注重借助诗的形式表达不同情怀,在文士集团中互相鉴赏,并且追求技巧和情景的升华,不在意是否合乐。

    4.在主题上,留存下来的乐府诗大多歌颂爱情,并且描写大量的场景作为铺垫。文人五言诗中爱情不过是一种道具,作者以之喻君臣,说抱负,诉罹忧,很少只为爱情而作诗。

    看了这些大体上的区别,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1. 早期文人五言之作大多与“歌诗”相关联。如李延年“北方有佳人”,据《汉书》卷97载:“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2. 同样地,乐府诗已经先行产生了一系列的主题,文人五言诗在乐府基础上进行了诗歌个人化和简练化,将这些主题再创作,重新阐释,并且开拓了主题空间。

    3.正因为乐府诗中包含不少新颖故事,并已经形成相当成熟的艺术技巧。这就吸引了文人们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试行模仿起来,创作出了大量的拟乐府诗。而汉魏之间,诗人们在创作脱离乐府音乐和乐府诗题本义的乐府诗同时,也开始创作独立于乐府之外的五言诗。这就是文人五言诗脱胎的一个过程。

    那么也就是说乐府诗实际上可以看作文人五言诗发蒙的阶段。有了这个前提,那么曹操就只能是文人五言诗的先驱,文人五言诗的起点。

    抱歉啊,可能有点文不对题……凑活看看吧……

    5. 汉乐府,古体诗,唐诗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古体诗(两个时期)

    先秦时期: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歌,是我国诗歌的起点,其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开创了现实主义诗歌传统.战国时期,屈原(高考的老师很喜欢他,留意下哦。.)不仅在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不同于四言为主的诗歌--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传统.

    西汉魏晋时期:汉代诗歌主要是乐府民歌,乐府是汉代的一个音乐机构,基本上是五言诗.代表是<<;孔雀东南飞>>;(南朝),和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这个一定要记住啊)

    南朝北朝时期的汉乐府基本上是情歌了,南朝以<<;西洲曲>>;为最高成就了.北朝呢有五言 也有七言

    古体诗歌就是这两个时期(汉乐府包括在内),相对古体诗的就是近体诗歌.(这个古体近体是大的划分的,其他的都要包括内)

    唐宋时期:唐代诗歌在古体诗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格律诗.

    唐诗就是其中的.格律诗分绝句和律诗,讲究平仄.

    所谓平仄就是一二声是平 三四声是仄 这是最基本的约束

    除此之外,每句规定自数,规定压韵位置,平仄声固定。。一般高考考的就是压韵和平仄.建议你看下高二上语文书(人教版)的第31页就好.

    推荐你一本书文学常识什么的基本在里面,我们老师都说看看这本书,基础部分就应该问题不大,但是要有耐心哦.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高中) 北京教育出版社

    6. 请问什么叫乐府诗,乐府诗的题目有哪些

    汉代乐府诗 定义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

    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 艺文志》记:“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

    汉武帝采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 以供娱乐.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

    详细内容>>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征》已有采诗的记录。

    流传至今的《诗经》,当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颁布并为社会认可的标准选本。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征战不休,采诗制度无法贯彻。

    到了秦代,统一时间短,百废待兴,虽然已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没有采诗之实。汉承秦制,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也只能习常肄旧,无所增更,勉强维持而已。

    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变得大为雄厚,乃扩大乐府的规模,采诗夜诵。到东汉,采诗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光武帝曾“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和帝则派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此种风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袭。

    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刘勰《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另有《乐府》专章。

    昭明《文选》、徐陵《玉台新咏》也都开辟了《乐府》专栏。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

    在这两类诗歌中,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并且文人歌诗还是在民间歌诗的甘露滋润下萌发并壮大起来的,所以我们对民间歌诗应给以高度重视。北朝于战乱间隙所奉行的采诗制度,与两汉一脉相承。

    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用汉语创作,有的则为译文,虽然只有六七十首,却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与南方大相异趣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由于北方各族统治者长期混战,反映战争的题材就要多些,有描写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苦难的,有歌颂剽悍的尚武精神的。

    特别是《木兰诗》,满怀激情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个传奇人物,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

    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新乐府 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

    初唐乐府诗 ,多袭用乐府旧题,但已有少数另立新题。这类新题乐府,至杜甫而大有发展,“即事名篇,无所依傍”。

    元结、韦应物、戴叔伦、顾况等也都有新题乐府之作。他们可说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走向衰落。至贞元、元和年间,社会危机进一步暴露,一些有识之士对现实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希望革除弊端,中兴王朝。

    反映在文坛上,便出现了韩愈 、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元和四年(809) ,李绅首先写了《新题乐府》20首(今佚)送给元稹。

    元稹和作了《和李校书新题乐府》12首。后来白居易又作《新乐府》50首,正式标举“新乐府”的名称。

    这样,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拉开序幕。作为诗歌运动,新乐府的创作并不限于写新题乐府,也有古题乐府。

    但虽用古题,却能创新意,体现了诗歌革新的方向。新乐府运动的基本宗旨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汉代乐府诗的类别 从其内容来看, 大约可以分为三类:一、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 郊庙歌辞:为祀天地,太庙,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燕射歌辞:为朝廷宴飨所用。

    舞曲歌辞:分雅舞,杂舞.雅舞用于郊庙,燕飨;杂舞用于宴会。二、军乐 鼓吹曲辞:是用短箫铙鼓的军乐。

    横吹曲辞: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三、民间的歌辞 相和歌辞:为汉世街陌谣讴, 起初只是人们随意吟诵,“后渐被之管弦, 即为相和曲”。

    清商曲辞:源出于相和三调, 内容多为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杂曲歌辞:有写心志, 抒情思, 叙宴游, 发怨愤, 言战争行役, 或缘于佛老, 或出于夷虏.兼收并载, 故称杂曲。

    汉代乐府诗的题材内容 一、反映战争的痛苦 《战城南》反映汉代人民那种惨痛的战争生活非常深刻.诗的前幅描写激战的荒凉恐怖,后幅则写平民为战争而荒废耕作, 因而发出怨言, 诚为暴露战争苦痛生活的写实诗篇。又如《东光》一篇, 反映出武帝征讨南越, 军士流露出的悲怨感情。

    “仓吾多腐粟, 无益诸军粮.诸军游荡子, 早行多悲伤”,也是一篇反战的作品。二、反。

    乐府诗包括唐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