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二月二日》
1. 《二月二日》 白居易 诗意
意思是:二月二日新雨初霁,小草和田畦里的菜都发出了嫩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十字码头,一群身着轻衫牵着骏马的少年正徐徐走着。
原文: 二月二日 唐代: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扩展资料: 这首诗写龙抬头这个节日的情景,惊蛰天春雨绵绵,草木一新。根据龙抬头的习俗,后两句是青年出来过节,进行一些传统活动。
女的回娘家省亲,所以在渡口拥挤上船或下船,或者后两句写同一件事,就是男的来迎接或送回娘家的女的。 “二月二,龙抬头”早在唐代,就已有二月二这个节日的记载。
这一天,是个踏青的好日子。唐朝人还把二月初二当作一个特殊的日子——“迎富贵”的日子,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
此外,当时民间还流行着互相赠送刀尺、百谷、瓜果种籽和迎富贵果子的习俗。这一习俗到宋代仍然盛行。
而二月二与龙的结合既包含了中国古代对龙神的祟拜,也表现了古人对星辰运行和农业节气的认识。 农历二月,大地复苏,草木萌动,农民就要春耕、播种了。
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有可能降雨的时期,于是人们祈求传说中的龙王行云布雨,以保民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正道出了这种祈盼。
民谚背后,包含着先民们作为农耕民族对于幸福的向往。 到了元朝,二月二就已成为明确的“龙抬头”日了,又被称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逐渐演变成除虫害和祈丰收为主的节日。
关于引龙、订囤、煎饼熏虫、击梁辟鼠、炒豆报捷等风俗活动的记载也日渐繁多。
2. 李商隐的二月二日古诗的翻译
《二月二日》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李商隐。其全文诗词如下: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译文】
二月二日,是蜀中的踏青节,我独自漫步在江边。沐浴着温暖的春日、和煦的春风,我听到远处传来悠扬的笙歌。在这早春啊,花朵吐出了花蕊,细长如须;柳树长出了嫩叶,细小如眼,各自可爱无比。岸边,紫蝶和黄蜂在花柳间穿梭追逐,缠绵多情。客居异乡,我多想回到万里之隔的家乡啊,过着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可如今,三年来我却一直在柳营任事,不曾回乡。新滩碧波荡漾,流水淙淙。它们不能理解我的羁旅愁思之情,那盈耳不绝的流水声,听起更像午夜时檐上滴落的凄凄风雨声。
【鉴赏】
蜀中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 ”,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写江上**。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色彩。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而触动的伤感。“无赖”即“ 无心”,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 ”。蜂、蝶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 ”。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无赖者自无赖,有情者自有情,于我总无与也”(姚培谦《李义山诗笺注 》),其实还不止是“无与”,而且是一种刺激。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透露出的隐痛。诗人写江间**,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何焯说:“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 ”。这“不觉”正是诗的蕴藉处。
满意请记得采纳满意答案噢~
----------------------------
笑熬浆糊T.T 团队
by腐媣濡沬
3. 二月二日古诗的注音解读
【作品原文】
二月二日⑴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⑵。
花须柳眼各无赖⑶,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⑷,三年从事亚夫营⑸。
新滩莫悟游人意⑹,更作风檐夜雨声⑺。[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二月二日:蜀地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
⑵东风:春风。笙:一种管乐器。它是用若干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的。
⑶花须:花蕊,因花蕊细长如须,所以称为花须。柳眼:柳叶的嫩芽,因嫩芽如人睡眼方展,所以称为柳眼。无赖:本指人多诈狡狯,这里形容花柳都在任意地生长,从而撩起游人的羁愁。
⑷元亮井:这里指故里。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
⑸亚夫营:这里借指柳仲郢的军幕。亚夫,即周亚夫,汉代的将军。他曾屯兵在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御匈奴,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细柳营”或“柳营”。
⑹游人:作者自指。
⑺风檐雨夜声: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凄切。[2] [3]
【白话译文】
二月二日这一天春游到江上,
春风和畅阳光送暖乐曲悠扬。
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
紫蝶黄蜂盘旋飞舞情意更长。
客居万里之外常思回归故里,
柳伶郑处供职已有三年时光。
江上的新滩不理解我的心意,
风吹雨打屋檐似的哗哗作响。[2]
4. 有关二月二龙抬头的诗句
1.二月二日
唐代: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译文:二月二日这一天春游到江上,春风和畅阳光送暖乐曲悠扬。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紫蝶黄蜂盘旋飞舞情意更长。客居万里之外常思回归故里,柳伶郑处供职已有三年时光。江上的新滩不理解我的心意,风吹雨打屋檐似的哗哗作响。
2.二月二日出郊
宋代: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太阳将出而未出的时分,大雾遮住了江城,又变成细雨霏霏。忽然天又变晴,卷起帐幔露出了群山;云彩朵朵,好像山石披上了白衣。村落间到处听到黄鹂啭鸣,麦垅间看到紫燕在上下翻飞。谁能像农人一样知道此中乐趣?他们正招呼儿童骑牛吹笛把家归。
5. 阅读下面的古诗(6分)二月二日出郊王庭珪①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
小题1: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王诗中的“云犹含态石披衣”,云摆弄着姿势,山石好像披着衣裳,形象地写出了云雾缭绕山石的情状,(或“烟村南北黄鹂语”,烟霭笼罩的山村,黄鹂唧唧喳喳的鸣叫,就像人在兴奋地说话)李诗中的“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生动地写出了早花柳丝竞相争艳,成群蜂蝶含情飞舞的情景。
(意对即可,答对偶给1分)小题2:两首诗均写踏青所见,王诗前三联写了一幅雨后放晴,万物依然的春景图,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表现了诗人隐逸田园的乐趣。李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生动明媚,竞艳含情的春景图,以乐景写衷情,后两联转折,写出了自己潦倒的身世,表达了诗人羁泊天涯、欲归不能的凄苦心情和愁闷郁抑、无人理解的失意情怀。
(意对即可)小题3:因为诗人的处境、心情、修养等方面是不同的。(意思对即可) 小题1:。
6. 二月二龙抬头的诗句
《二月二日出郊》[宋] 王庭皀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宋] 晁说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平与尔亲。
《二月二日席上赋》[宋] 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