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体现汉魏风骨的唐诗

    1. 什么是唐诗风骨

    唐诗风骨源于国风和汉魏风骨,它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横扫了齐梁颓靡文风.但也借鉴了其中缘情体物,精工流丽的艺术风格,博采前代文学精华,融合儒、道、释、侠于一体,经过唐初一百余年的诗歌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臻于完备.唐诗风骨滥觞于初唐四杰、陈子昂,蔚然成风于盛唐,流变于中唐,衰微于晚唐."风"即思想内容,骨即辞采和表现形式.唐诗风骨即坚实的思想内容和刚健明丽的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唐诗的风骨主要表现为盛唐诗人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 居安思危,关心国运兴衰、民生疾苦的忧患意识和摹写山川壮丽、田园牧歌、风俗人情的美学理想.

    唐诗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鸿篇巨制,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练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

    唐朝起自公元618年,亡于公元907年,在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样的文化繁荣时期,也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这样的大书法家,还有唐三彩、胡腾舞这样的异域文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盛世。而这盛世画卷当中,最耀眼的莫过于唐诗。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的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外,今天知名的唐代诗人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作品也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内容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矛盾;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有的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的表达男女爱慕之情,有的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等等。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在诗人的笔下展现出来。他们或用理性的思想,或用浪漫的想象,或者两种兼而有之。

    从直观的形式上看,唐诗的形式很全面。唐代的古体诗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的不同。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而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句数有限定,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的用字有平仄之别,押韵的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昂扬壮大的情感、遒劲刚直的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风骨”,就是指诗歌要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鲜明,语言精警,有气势,有骨力。

    唐诗风骨,是指刚健有为、向社会负责、以天下有道的关怀,做到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精神.

    譬如盛唐诗人任华《寄李白》:“古来文章有能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我闻当今有李白。”可见我们不是无根据的。白居易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高度概括了这种时代精神,表明:好诗是天意之所在,天意之肯定。这是一整个要好诗的时代。诗人最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是要让天下都成为美好的诗。

    2. 唐代诗人中最早将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联系起来的是谁

    陈子昂

    刘勰、锺嵘反对南朝形式主义诗风,曾经标举过“比兴”、“风骨”的传统。王勃反对龙朔前后的宫廷诗风,也指责他们是“骨气都尽,刚健不闻”。陈子昂继承了他们的主张,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态度很坚决,旗帜很鲜明,号召很有力量。“兴寄”和“风骨”都是关系着诗歌生命的首要问题。“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从当时情况来说,只有实现内容的真正革新,才能使诗歌负起时代的使命。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