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拼音的唐诗选

1. 中秋唐李朴 带拼音字母
táng·lǐ pǔ 《zhōng qiū》
唐·李朴《中秋》
hào pò dāng kōng bǎo jìng shēng ,yún jiān xiān lài jì wú shēng ;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píng fèn qiū sè yī lún mǎn ,zhǎng bàn yún qú qiān lǐ míng ;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jiǎo tù kōng cóng xián wài luò ,yāo má xiū xiàng yǎn qián shēng ;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líng chá nǐ yuē tóng xié shǒu ,gèng dài yín hé chè dǐ qīng 。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译文:浩瀚广阔的夜空中,月亮象宝镜般升起,万籁无声,空中只有淡薄的云,遥望太空,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 在那薄云的四通八达的大路上映照得千里光明。
这圆月之夜,我仿佛看到玉兔在从桂枝边灵巧般跳跃,想落到人间。妖蟆呀你休要用你的阴影挡住我专注的眼神。玉兔啊,你别落下,今夜我打算在银河更加清澈的时分,坐上仙人的木筏,与你相约仙境,携手共渡这美好时光。
扩展资料
题为《中秋》,实是歌吟中秋月夜,着重描写的又是那一轮秋月。诗中写了明月的形如宝镜,写了月夜的静谧气氛,写了它的平分秋色,写了它的云衢照明。末二句,诗人进一步驰骋想象,打算约伴同游银河,更使诗中清辉漫空的月色显现出新的境界。
诗歌描写的是中秋时的月亮,开篇点明主题,突出了月之明亮。之后将读者带入了广袤无垠的月夜里,使人如身临其境,欣赏皓月当空,光照万里的壮美景色。结尾处引用民间传说故事增加了全诗的趣味性,幻想与月亮一起乘船遨游银河,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秋
2. 桃花溪 唐张旭带拼音
táo huā xī
桃 花 溪
cháo dài :táng dài
朝 代: 唐 代
zuò zhě :zhāng xù
作 者: 张 旭
yǐn yǐn fēi qiáo gé yě yān
隐 隐 飞 桥 隔 野 烟
shí jī xī pàn wèn yú chuán
石 矶 西 畔 问 渔 船。
táo huā jìn rì suí liú shuǐ
桃 花 尽 日 随 流 水,
dòng zài qīng xī hé chù biān
洞 在 清 溪 何 处 边。
翻译:
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扩展资料:
《桃花溪》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借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创作的写景诗。
此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
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全诗构思婉曲,情韵悠长,创造了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幽深境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桃花溪
3. 绝句宋释志南带拼音
jué jù
绝 句
sòng zhì nán
宋 志 南
gǔ mù yīn zhōng xì duǎn péng, zhàng lí fú wǒ guò qiáo dōng。
古 木 阴 中 系 短 篷 , 杖 藜 扶 我 过 桥 东 。
zhān yī yù shī xìng huā yǔ, chuī mià bù hán yáng liǔ fēng。
沾 衣 欲 湿 杏 花 雨 , 吹 面 不 寒 杨 柳 风 。
出自:《绝句》是南宋僧人志南(法号)创作的诗词,出自《宋诗纪事》卷九三。表达了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扩展资料:
诗意:把小船系在参天古树的深阴里,我携了藜做的手杖,它扶持着我走到桥东。二月里杏花开放季节里的蒙蒙细雨沾了衣裳,似湿非湿,迎面而来拂动杨柳的风轻吹在脸上,没有丝毫寒意。
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桥东和桥西, 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 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画意。 "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 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
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 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 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