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古风唐诗背景

    1. 15首古诗的背景图

    /2006-11/28424.htm (岑参-逢入京使)

    (滁州西涧)

    /2006-11/28469.htm (朱熹-观书有感)

    /2006-11/28716.htm (陆游-示儿)

    暂时只能找到这一些了,在百度图片上找古诗名字就行了,这是网址,上面有图片。

    2. 关于古诗的图片

    1、/2006-11/28424.htm (岑参-逢入京使) (滁州西涧) /2006-11/28469.htm (朱熹-观书有感) /2006-11/28716.htm (陆游-示儿)。

    4. 带古诗词的PPT背景,背景比较淡雅,古风特色

    /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6%D0%B9%FA%B7%E7ppt%B1%B3%BE%B0%B4%F3%C8%AB&in=31917&cl=2&lm=-1&pn=4&rn=1&di=21034050705&ln=2000&fr=&fmq=&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6&-1。

    5. 关于春夏秋冬古诗的图片+古诗背景``好的加50

    春: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

    2.晓:天亮。3.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4.闻:听。5.闻啼鸟:听见鸟叫。

    [简析]这首诗写的是春日早晨的景色。“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二句是说:春天夜短,睡着后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到处是鸟雀的啼鸣声。

    这两句诗抓住春晨到处鸟鸣雀躁的音响特征,渲染出一种春意醉人的意境,烘托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句,诗人在美梦乍醒、欲起未起之时,回想起昨夜的风雨声声,于是想见风雨过去必有很多落花,这里的听觉形象“风雨声 ”决不是令人感伤的“断肠声”,而是包蕴丰富的“更新曲”。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注释: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注释]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

    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简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

    唐代诗人。----------------------------------------------------------------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夏: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注释]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简析]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

    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

    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1.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2. 白鹭:一种水鸟。

    3.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4. 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简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

    6. 求这张古风图片有背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嫌弃就收下吧。

    古风唐诗背景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