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人惟在兴趣原文
1. 【严羽有一段论诗名言:“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禅宗语.比喻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妙语”.如《景德传灯录》卷十六载义存禅师示众语谓:“我若东道西道,汝则寻言逐句;我若羚羊挂角,你向什么处扪摸?”又如卷十七载道膺禅师示众语谓:“如好猎狗,只解寻得有踪迹底.忽遇羚羊挂角,莫道迹,气亦不识.”关于羚羊挂角的出典,《埤雅·释兽》说: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地,不留痕迹,以防敌患.宋·严宇《沧浪诗话·诗辨》说:“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他还用“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来形容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空灵玄远的诗境.。
2. 求严羽《沧浪诗话》中的部分译文
诗要另有一种特殊的才能,这和多读书有学问没有什么关系;诗要另有一种意趣,它是抽象说理所达不到的。
可是古人没有不多读书做学问,不多通晓人情物理的。所谓不运用逻辑推理,不把话说尽而有言外之意,才是上等的。
诗,是吟咏内心情志的。盛唐的诗人着重在诗的意趣,有如羚羊挂角,没有踪迹可求。
所以他们诗歌的高妙处透彻玲珑,难以直接把握,好象空中的音响,形貌的色采,水中的月亮,镜中的形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对这个问题作特别的理解,于是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以这样的方法来作诗,哪里是不下工夫,却终究不如古人的诗。大概在一唱三叹的婉转悠长的韵味方面,有所欠缺吧。
而且他们的作品多致力于使用典实,不讲求神韵情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全篇读完,也不知主旨何在。他们的末流更严重,叫噪怒张,大大违背了忠厚的传统,几乎以谩骂攻讦为诗。
诗到了这种地步,可说是一次厄运,可说是一次劫难了。
3. 求严羽《沧浪诗话》译文
严羽《沧浪诗话》中的部分译文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羚,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义无穷。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可谓不幸也。
译:诗要另有一种特殊的才能,这和多读书有学问没有什么关系;诗要另有一种意趣,它是抽象说理所达不到的。可是古人没有不多读书做学问,不多通晓人情物理的。所谓不运用逻辑推理,不把话说尽而有言外之意,才是上等的。诗,是吟咏内心情志的
4. 宋代三大诗学命题是 、功夫诗外说和别裁别趣说
朋友,你的这个问题在宋朝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有提及。
答案为:宋代三大诗学命题分别是:妙语说、功夫诗外说和别材别趣说。
“妙语说”,宋朝的严羽认为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各有妙处,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是飘逸,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是沈郁;李白的诗浑然天成,杜甫的诗歌有章可循。
"功夫诗外"说:据说出自陆游诗,但也有说出自张旭口,其意思是说本意所追求的东西,可以甚至必须通过其他途径、其他方法去获得。
“别材别趣”说,简称兴趣说,出自宋朝严羽的《沧浪诗话》:“诗有别材,非关诗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希望你能满意,请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