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集张湮所居唐诗翻译

1. 复至裴明府所居李商隐翻译
【裴明府居止】李商隐
爱君茅屋下,向晚水溶溶。试墨书新竹,张琴和古松。
坐来闻好鸟,归去度疏钟。明日还相见,桥南贳酒醲。
【复至裴明府所居】
伊人卜筑自幽深,那个人卜居住所于幽深之地
桂巷杉篱不可寻。是你在闹市难以找寻到的
柱上雕虫对书字,门柱上有篆书对联
槽中瘦马仰听琴。马闲无事,人闲抚琴
求之流辈岂易得,这样的状态是俗流之辈难求的
行矣关山方独吟。我独行高吟于关山之间
赊取松醪一斗酒,寥落清疏只得赊酒
与君相伴洒烦襟。 共饮消愁耳
2. 《夜闻洛滨吹笙》全诗的翻译,和注释
【夜闻洛滨吹笙】唐‧张仲素
五言排律 押文韵
王子千年后,笙音五夜闻。逶迤绕清洛,断续下仙云。
泄泄飘难定,啾啾曲未分。松风助幽律,波月动轻文。
凤管听何远,鸾声若在群。暗空思羽盖,余气自氛氲。
【注释】
1. 洛滨吹笙:洛滨笙,亦作“ 洛宾笙 ”。
语出汉‧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 之间。”
2. 王子:王子乔,传说中的仙人名。
3. 千年:极言时间久远。
4. 五夜:指戊夜,即第五更。
5. 逶迤:游移徘徊貌,徐行貌。
6. 清洛:指洛涧,今安徽洛河。
7. 泄泄(yì yì):缓飞貌。
8. 啾啾:象声词。吹奏管乐声。
9. 松风:松林之风。
10. 幽律:清越的乐律。
11. 轻文:微波。
12. 凤管:笙箫或笙箫之乐的美称。
13. 鸾声:指笙箫声。
14. 羽盖:指仙人车驾。
15. 余气:谓留下一点儿气息。
16. 氛氲:云雾朦胧貌。
因为怎样都找不到《夜闻洛滨吹笙》全诗的注释,和翻译,所以只好一个一个校对,注释已经找的差不多了,翻译的话……原谅我翻译无能吧。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3. 秋夜 朱淑真 白话翻译
——朱淑真《秋夜》赏读
林承雄 2005/11/13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朱淑真,宋代女诗人,自号幽栖居士,出身仕宦之家,曾随夫游宦吴越荆楚之间,相传她婚姻不遂,抑郁而终。陈霆《渚山堂词话》卷二写道:“朱淑真才色冠一时,然所适非偶,故形之篇章,往往多怨恨之句。”《秋夜》是一首闺怨诗,言浅味永,表达了女诗人幽居的忧愁怨嗟、孤寂落寞。
前两句叙事。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秋”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夜久无眠”已见怨妇愁绪满怀,而时又逢秋,秋风萧瑟,夜气清凉,锦衾单薄,佳人永夜难寝,更添一层愁苦。
次句紧承“无眠”,写人事活动。既然辗转反侧难入梦,那么如何打发漫漫长夜呢?空房寂寥,红烛高烧,百无聊赖中,她只好剪烛花以消遣寂寞了。“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有喜事的一种预兆。杜甫诗云:“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灯花频生当有赏心悦事,而她却无法消解眼前这幽情苦绪。着一“频”字,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焦灼不安、心神难宁。“欲三更”接续“夜久”两字,极写思妇饱受孤独寂寞煎熬之苦。
后两句写景。第三句转折一笔,写床席之月影。一个“凉”下得独特,这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今夜谁会给她送来温暖呢?这情景怎不令人凉从心生!“满”字表面是写光影之浓,其实是写忧思满怀,剪不断理还乱的郁闷之感。这一句明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末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该句承上句,以顶真手法过渡,从床上之月光、树影写到高天之皓月,表达了诗人望月怀人的乍喜还忧的心理。“月在梧桐缺处明”,展现了一幅高远、疏朗的秋夜月色图。皎皎月华,她似乎忆起了曾经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与浪漫;而如今,“瘦尽灯花又一宵”的时刻,又谁能与她“共剪西窗烛”呢?想超脱而不得,“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处无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处”,这一背景形象的定格,暗含了思妇不得与意中人团圆的酸楚。
全诗次序井然,先由屋外(秋气清)而室内(烛花频剪),又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针脚细密,四句之间照应紧密,衔接流畅,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细节勾勒精练传神,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4.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解开衣服打算睡觉时,月光照进门和窗户中,我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出去.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的地面上,月色如积水般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5. 古诗村夜 白居易 翻译
村夜(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注释】
1.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
2.苍苍:灰白色。
3.切切:虫叫声。
4.绝:绝迹。
5.独:单独、一个人。
6.野田:田野。
7.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黑色有棱,磨成面粉可食用。
【译文】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的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山村的周围行人绝迹。诗人独自来到门前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作者】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晚唐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6. 小学三年级唐诗《夜书所见》叶绍翁译文
叶绍翁<<;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解说]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希望呢个帮到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