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诗人资料

    1. 古代诗人的简介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王维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李益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孟浩然 炙手可热势绝伦 杜甫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情景无限。苏轼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示央。

    曹丕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杜甫 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谢灵运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元稹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佚名 采石江边一杯土,李白诗名耀千古。

    蓬轩别记 宜未雨而绸缪 诗经 佳名奚囊盛不住,满山风雨送人看。程南溟 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

    陈恭尹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忽如一夜春风来,告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长安水边多丽人 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称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荣奠仔细看。

    杜甫 姑妄言之姑听之 王士祯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空城。

    欧阳炯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增广昔时贤文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 妾有睿华君不省,花无恩爱犹相并,花却有情人薄幸。欧阳修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如雪。

    范雪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安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樟?杜甫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 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晁冲之 知我者,二三子。辛弃疾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 青青子拎,悠悠我心。

    诗经 花明月黯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李煜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竹。杜甫 花非花,雾非雾。

    白居易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佚名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其奈风流端整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柳永 畏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晏殊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欧阳修 畏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李煜 束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 畏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苏轼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束风吹醒英雄梦,不是感阳是洛阳。朱元璋 束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 始信英雄亦有雌 秋瑾 畏相思,在长安。

    李白 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耳胜琼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林瀚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李白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 夜深千帐灯。

    纳兰性德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王之涣 夜深更饮秋潭水,带月连星舀一瓢。

    郑燮 束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佚名古辞 松间明月长如此,君再游兮复何时。

    宋之问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白居易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长,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人白 物情唯有醉中真。贺铸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千种花。

    欧阳修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杜甫 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

    苏曼殊 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人愁。通州诗丐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黄公绍 兄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陆游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东风容易别。欧阳修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武则天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曹雪芹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雷震 忽有一觞酒,日夕欢相持。陶渊明 鞭蓉如面柳如眉 白居易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金瓶梅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苏轼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白居易 长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 空山不见,但闻人语响。

    王维 青灯有味似儿时 陆游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 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欧阳修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李白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刘禹锡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杜甫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元稹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韦庄 妾本舟中客,闻君江上琴。李端 妨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 波澜誓不休,妾心古井水。孟郊 长向江湖押欧鸟,梦魂夜夜觚棱绕。

    严复 夜月柳阴人未寝,村翁荒渺说。

    2. 【《望洞庭》古诗全诗以及注释、内容简介、诗人简介等.越多越好.】

    作品原文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解释注释: (1)洞庭: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光芒. (3)两:指湖光和秋月. (4)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5)潭面:指湖面. (6)相:相互. (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8)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9)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0)遥望洞庭山水色:此句也有“遥望洞庭山水翠”一说. 译文: 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无风的时候,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光下洞庭湖苍翠欲滴的江山,从远处看,就像是在白银盘盛放着的一枚青色的钉螺. 中心思想: 《望洞庭》中,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作品鉴赏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juàn)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liào)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只有真心观察,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情意.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著有《陋室铭》.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与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词》、《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现存刘禹锡集古本主要有三种:①清代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1138)董□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属小字本,今有徐鸿宝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据董本重刻,称“浙本”.明清以来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属于这个系统.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属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③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

    3. 唐宋诗人的资料

    唐宋诗人生平资料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

    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

    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因做过苏州刺史。

    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贞元九年进士,登博学鸿词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宰相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诗风格清新,宛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的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

    因处于牛李常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少潦倒落拓,四十岁后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不久即辞去,后来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接触了大漠神奇风光和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

    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早年落魄无行,但诗文早有名,平生只做过主簿一类的小官,参加过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义兵,为徐起草了《讨武氏檄》,后来兵败亡命,不知所终。

    也是初唐四杰之一。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

    天宝三年进士,初为小官,后做过嘉州刺史等官,世称“岑嘉州”。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

    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只做过县尉一类的小官。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

    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年轻时使年任侠,睿宗文明元年进士,武则天执政时,任时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小官。

    他对自六朝以来浮华绮丽的诗风深感不满,力求改革,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

    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

    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

    贞元十五年进士。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十四岁应幽素科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望父亲,不幸溺溺水死。

    4. 唐宋诗人简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甫(诗圣)读书尝闭户, 客至不举头。《去年秋,偶游宝山上方。

    作诗题其壁》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苏轼(诗神)观书散遗帙, 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 掩卷忽而笑。《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李白(诗仙)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南园十三首其六》 李贺(诗鬼)东坡居士是苏轼唐代诗人档案介绍 ——————————————————————————————————————————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

    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

    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

    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

    天宝三年进士,初为小官,后做过嘉州刺史等官,世称“岑嘉州”。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天宝十二年进士,因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有功,广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后迁容管经略史。

    诗多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疾苦。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

    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

    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只做过县尉一类的小官。

    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

    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年轻时使年任侠,睿宗文明元年进士,武则天执政时,任时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小官。他对自六朝以来浮华绮丽的诗风深感不满,力求改革,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

    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

    5. 《唐诗五首》中五位诗人的简介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唐代诗人,唐朝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汉族。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没有一首律诗。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彰明人 。汉族,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静宁县西南) ,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 另一说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 ,李白即诞生于此 。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 ,但他的一生 ,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 ,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在当时封建王朝复杂历史的背景下 ,李白又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 ,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 ,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 ,他感愤时艰 ,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 ,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 ,兵败之后 ,李白受牵累 ,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 ,依当涂县令李阳冰(李白族叔),不久即病卒 ,一说喝醉了酒 ,在水中捞月亮而溺水身亡 。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诗六首,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其一)和《送别》三首皆著名,又尤以前两首最脍炙人口,可谓“皤发垂髫,皆能吟诵”;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6. 唐代诗人的简介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又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 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7. 谁有古代诗人的简介

    1.“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

    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

    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2. 诗圣”杜甫 在形容自己的诗艺时,杜甫曾说过:“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的确,杜甫的七古、五古、七律、五律在唐代都是一流的,古体的七言诗在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在他手里变了格调,在“温柔敦厚”外另开“沉着痛快”一派,五律,杜甫以前用来写艳情、写山水,他却用来写广大的实在的人生,拓宽了诗歌领域。他的五律最多,差不多穷尽了这种体制的变化,七律精于组织,富于变化,七绝虽直抒胸臆,但颇有清新刻画之句。

    他不大做乐府,但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源于乐府。 杜甫是一位集大成者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汉魏的浑朴古雅,六朝的藻丽纤秾、淡远韶秀杜甫无一不备。

    杜甫之后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逞才使气,是“沉着痛快”的诗,元稹、白居易将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理论化,导引了“新乐府”运动。也是元稹,在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对杜甫的创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许以最高的地位。

    两宋诗之冠冕的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宗都以杜甫为祖、金、元、明之诗坛巨擘都是杜甫为之开先。陆游有诗曰: 千载《诗》亡不复删 少陵谈笑即追还 尝憎晚辈言“诗史” 《清庙》《生民》伯仲间。

    他视人们尊杜诗为诗史为不足,必置于雅、颂之音中犹若诗中之经才好。秦观在《韩愈论》中,将孔子与杜甫同提并论,孔子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总结整理之功可用集大成者来赞,“呜呼,杜氏。

    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虽未直接称圣,实亦许之矣。到了明代,杜甫已经正是被称为诗圣了。

    正是因为杜甫推崇儒家思想,再加上其诗歌的影响,才被后世称为诗圣."圣"在古代是对儒家人物的神化评价和称号.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3.“诗佛”王维 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

    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

    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

    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

    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

    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

    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4.“诗囚”孟郊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人。进士出身,曾任溧阳尉、协律郎等职。

    在孟郊的一生中,“春风得意”的日子非常的短暂。他一生几乎都贫困潦倒,连死后的丧事也是韩愈等友人集资操办的。

    虽然他生活贫困,仕途短暂,但正是这样的生活困境,才铸就了他阴郁、冷峭、朴重的诗风,成为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 诗多不平之鸣,用字追求“瘦”、“硬”。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称之为“诗囚”。 有《孟东野集》。

    被人们称为“高天厚地一诗囚”,与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 5.“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

    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他的诗精炼含蓄,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

    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6.“诗虎”罗邺 罗邺:唐朝诗人 7.“诗鬼”。

    8. 古代诗人资料

    1、诗仙-李白

    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 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 年病逝,享年 61 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2、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 1400 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 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3、诗王-白居易

    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 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4、诗鬼-李贺

    李贺(约公元 791 年-约 817 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 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 岁英年早逝。

    5、诗骨-陈子昂

    陈子昂(约公元 661~公元 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

    其存诗共 100 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 38 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 首和《登幽州台歌》。

    6、诗狂-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

    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 19 首。

    7、诗囚-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

    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 500 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8、杜牧

    杜牧(公元 803-约 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