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小孩子不听话的唐诗
1. 有没有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圆.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所见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与小女
见人初解语呕哑,
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
为嫌衣少缕金华.
池上 幼女词
幼女才六岁, 小娃撑小艇,
未知巧与拙.偷采白莲回.
向夜在堂前, 不解藏踪迹,
学人拜新月.浮萍一道开.
2. 反映儿童天真烂漫的古诗句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池 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3. 关于写反映儿童生活情趣的古诗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
“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
“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
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牧童(一作令牧童答钟弱翁)】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2.词句解析。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捉鸣蝉,忽然闭口立。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扬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4. 老师反应孩子在学校里不听话
孩子做出一些大人认为“调皮”的事情一定有他的原因,正如您说的,我们都相信孩子天生是善良可爱的,所以在老师反应情况时,您有必要先问问您的孩子,听他是怎么说的,听听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同时也很有必要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除了学习,和老师、同学相处交流的情况:有没有被同学欺负,或是有委屈,等等。有时候,孩子有出格行为只是为了引起他人注意,或是得到更多的目光和关心。
孩子是很敏感的,他能第一时间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态度,因此,在老师对家长反映调皮的情况后,我觉得您首先应该关注孩子的情况,关注他的心理变化,听听他的解释,给予他信任、关心和爱。但是,您如果发现孩子真的存在行为上的偏差也应及时的加以纠正。
总之,我认为发生这样的事情,应先关注孩子,一切为了孩子。 再来,就是与老师沟通的问题。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基地。协调两者的关系可以让孩子更快乐的成长。
您可以先听老师怎么说,您的角度、老师的角度、孩子的角度还有旁人的角度,从这些方面了解过问题以后,相信您可以全面的了解问题。如果老师存在夸大,您也应与老师仔细沟通,感谢老师对于孩子的关心,与老师探讨对于教育方法和细节。
老师毕竟面对众多的孩子,对一些孩子存在不了解,或者了解有误的情况也肯定是有的。但作为家长,只有您主动和老师沟通了,让老师了解到了您的孩子实际没有恶意,才可以消除老师的“偏见”。
5. 孩子不听话时,妈妈们通常作何反应
怎样教育不听话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年代,在大人精心呵护下长大,个个都聪明、胆大、淘气、顽皮、可爱。虽然我们常说淘气和顽皮是孩子的天性,但这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这种淘气和顽皮已经发展到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事情,这就成了不听话,这种习惯若不加以改正,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报怨:“我那孩子不听话,你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工去做,他根本不听大人讲,真让人头疼。”我们还听到过这样的话:“我们班有几个孩子特别吵,打人、撕书、破坏玩具都有他的份,你和他讲道理,转个身他就忘了。”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想谈谈几点看法。
首先,我认为应该从孩子的家长入手。
在我国古代经典著作《周易·家人》就指出:“教以家为先”。我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好父母和好家庭就是孩子的好学校。”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当孩子惹我们生气时,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开口就骂,动手就打,这通常是无济于事的,而这样的行为正是我们训诫孩子不在做的,这样一来我们的言行就成了一种反面教材,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其次,我认为应该从教师入手。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第一盏灯,继而也是主要的一盏指路灯。”捷克斯洛伐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高尚的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对教师是这样评价的:“学校教师是培养下一代灵魂的工程师。”可见,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对教师的评价是数不胜数的,这些都说明了教师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做为幼儿教师,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天真烂漫的幼儿,他们对老师有一种极强的模仿欲望,而且会很自豪地说:“这是我们老师说的!”这份童心和自豪是发自内心的,是对老师的信任与崇拜。因此当我们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时,我们应该尝试一下改变心态,或许这样会对孩子的行为起到好的影响。
三、和孩子一起做深呼吸
当孩子不听话时,他们的情绪往往很不稳定,这时我们先别急于训斥,可以对孩子说:“来,让我们一起安静一下。”然后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地将气吐出来,并示意孩子也这么做。大家都平定一下情绪。这种动作孩子很容易学会,等大人与孩子的情绪都平和了,解决问题才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