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一代之文学的唐诗

    1. 论述:唐诗为什么被称为一代之文学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中国古典诗歌最发达的颠峰之作,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精神遗产之一,它影响深远而巨大。

    闻一多称唐代为“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唐诗的繁荣不仅表现为名家众多,名作如云,题材丰富,风格多样,而且表现为各种诗体兼备。

    清人彭定求等所编《全唐诗》共收集有唐一代2200余位诗人的48900多首诗歌。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涌现了初唐四杰、陈子昂、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灿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

    唐诗在诗体上日臻完善,以五七言为主,四言、杂言的古体诗、乐府诗乃至律诗、绝句无不具备,许多诗人对近体诗体制的掌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唐代诗歌流派众多,风格多样。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派、边塞派、韩孟派、元白派等,风格上呈出雄浑、冲淡、纤禾农、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疏野、清奇、飘逸、旷达等多姿多态之景象,唐诗意象的选择、摄取极为广泛,举凡社会生活、人物内心世界无不涉及,真实记录了有唐一代的社会史实,表达了不同阶层人物的情感和愿望。

    唐诗以其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开拓,创造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取得了后人难以逾越的艺术成就。

    2. 王国维认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所以唐代只有诗

    通过考察"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历史语境,追踪觅源,析骨剖节,发现这一提法隐含着中国文化的三种痼疾:清谈性、复古性、僵滞性。

    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教学与普及,受此观念的束缚,产生了严重的弊端。唐诗宋词元曲,固然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但绝不是"一览众山小"的"绝顶"。

    唐诗宋词元曲被"捆绑"在一起,其弊端不仅是形成一个牢笼、一张帷幕,将普通读者捆绑或遮蔽于有限的作品,与深远博大的古典文学世界相阻隔。更重要的是,这种并称在塑造"经典性"的同时,也在塑造一种"隔绝性"。

    不仅造成唐以后无诗、宋以后无词、元以后无曲;更造成诗只属于唐,词只属于宋,曲只属于元。这便割裂了传统的一贯性,将中国古典文学的诗性精神,与当下的文化生活、文明建设隔离开来。

    3. 唐诗为何为一代文学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宋词的由来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於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4. 简论宋词是不是一代之文学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

    宋词兴盛于宋,故称为宋词,就像诗兴盛于唐朝,习惯称之为唐诗一样,应该说他们都是中国古典诗歌重要的表现形式,但称之为一代的文学我觉得不确切,比如宋朝也有很多写诗的圣手,看以关注一下宋诗,而宋之后也有一些填词的高手,比如清朝的纳兰性德,其词直比两宋,被称为纳兰词,还有女词人顾太清等。所以我觉得应该说词是有宋一代全盛的文学形式,这样比较准确一些,你觉得呢?

    5. 结合元杂剧谈谈你对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理解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的渊源流变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是一个在世代累积基础上建构的学术命题。

    其内涵远自金元发端, 于明清始丰富, 至近代王国维而集大成。一般认为元代的罗宗信首创了这一观点。

    事实上, 据钱钟书先生考证, 金代刘祁才是其发轫者:“(论者列词曲) 引静安语为解。惜其不知《归潜志》、《雕菰集》, 已发此先说也。”

    (《谈艺录·诗乐离合文体递变》)《雕菰集》是焦循的另一著述,《归潜志》却是金代刘祁所作。刘祁说:“唐以前诗在诗, 至宋则多在长短句, 今之诗在俗间俚曲。”

    (《归潜志》卷十三) 其表述中已有将时代与所擅长之文学体式联系的意识。到了元代, 罗宗信在《中原音韵·序》中则明确提出:“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 诚哉。”

    可见在他所生活的时代, 唐诗、宋词、元曲已为世人共称。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 即专以韵文立论, 对其他时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重视不够。

    同一时代的虞集则把视野由韵文扩展到整个文学, 增加了“汉之文章”:“一代之兴, 必有一代之绝艺足称于后世者: 汉之文章, 唐之律诗, 宋之道学。国朝之今乐府, 亦开于气数音律之盛。”

    (孔齐《至正直记》) 相形之下, 他提出了一代必有一代绝艺的命题, 这是新的发展。美中不足的是他把宋代之词换以道学,自是传统偏见, 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观念的复杂性。

    “一代文学论”之所以出现于金元时代, 绝非偶然。因为对时代与其代表性文学的总结必须具备的基本前提是: 文学发展需一定的时间跨度, 而且文学体裁相对完备。

    我国古代的文体序列至于元代已基本齐备。站在这一时代, 回顾和总结前代的文学发展概况, 既具备了文学各体裁需一定时间发展的条件, 也符合中国古代文体序列的实际。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念在明代虽然得到更多学者的认同, 但在具体的内容指向上也表现出了更多的争议。明初的曹安说:“汉文、唐诗、宋性理、元词曲。”

    (《谰言长语》卷上) 其论基本上接续了虞集的观点, 而无多少创见。茅一相认为:“夫一代之兴, 必生妙才; 一代之才, 必有绝艺: 春秋之辞命, 战国之纵横, 以至汉之文, 晋之字, 唐之诗, 宋之词, 元之曲, 是皆独擅其美而不得相兼, 垂之千古而不可泯灭者。”

    (《题词评曲藻后》) 与前人相比, 他把“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上溯到先秦, 表现出了更为宽广的历史视野; 但同时他把“晋之字”与其他时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并立, 虽然表现了中国古代风行的杂文学观念, 但今天看来却有其局限性。稍后的叶子奇虽然也指出:“传世之盛, 汉以文, 晋以字, 唐以诗, 宋以理学。

    元之可传, 独北乐府耳。”(《草木子·谈薮篇》) 但是这一观点并无新见, 而且将文学、艺术、学术三大门类的体裁并列, 表现出了更大的局限。

    在王国维之前, 真正专就文学立论, 最符合今人之文学观念的提法来自王骥德。他在《古杂剧序》中说:“后三百篇而有楚之骚也, 后骚而有汉之五言也, 后五言而有唐之律也, 后律而有宋之词也, 后词而有元之曲也。

    代擅其至也, 亦代相降也, 至曲而降斯极矣。”虽然他专就韵文而言, 但是增加了诗经、楚辞、古诗, 文体序列最为完备, 而且把文体演变中的代降说与代胜论相结合, 可谓是总结、集成之言。

    后来, 陈继儒也曾说:“先秦两汉诗文具备, 晋人清谈书法, 六朝人四六, 唐人诗小说, 宋人诗余, 元人画与南北剧, 皆自独立一代。”(《太平清话》卷一) 值得注意的是, 他的论说中表现出了对成熟于唐代的小说的重视。

    但其缺陷是把清谈、书法、绘画杂糅于文体序列之中。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一代有一代之胜的观念在晚明体现出了时代精神的内涵, 这从王思任和卓人月的论述中可以看出。

    王思任认为:“一代之言, 皆一代之精神所出。其精神不专, 则言不传。

    汉之策, 晋之玄, 唐之诗, 宋之学, 元之曲, 明之小题, 皆必传之言也。”(《王季重十种·杂序》) 晚明是一个思想自由、个性解放的时代, 所以体现这一时代精神的小品文也空前兴盛。

    王思任标举“小题”为有明一代之胜, 识见敏锐而精到。卓人月说:“我明诗让唐, 词让宋, 曲让元, 庶几吴歌 《挂枝儿》、《罗江怨》、《打枣杆》、《银铰丝》之类, 为我明一绝耳。”

    (陈宏绪《寒夜录》) 卓人月把一向为士大夫所不齿的民歌作为与唐诗、宋词、元曲鼎立而列的一代文学, 虽然与王思任所见不一, 但同样表现出了先进的文艺思想。而且作为晚明时人, 他们都在前人基础上增加了“明之一绝”(或为小题, 或为吴歌) , 这本身就是对“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观念的丰富和 发展。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念在清代继续得以丰富和完善。尤侗说:“或谓楚骚、汉赋、晋字、唐诗、宋词、元曲, 此后又何加焉。

    余笑曰: 只有明朝烂时文耳。”(《艮斋杂说》卷三) 可以看出, 除了把晋字与文学体裁并列外。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