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中关于登陵的诗

    1. 古诗中有关登高的诗句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处,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白云红日入目低,五湖四海皆在望。

    此诗是唐伯虎的一首戏诗 登泰山(外三十六首) 清·宋思仁 绝磴千盘近紫穹,最高峰顶独梯空。 天门依约开金钥,云路苍茫挂玉虹。

    蔓草久荒秦氏碣,青松多荫梵王宫。 神州回首斜阳里,九点烟横一气中。

    乾隆己酉四月登日观峰 忽见明霞吐海东,天鸡初唱五更中。 未收夜色千山黑,渐发晨光万国红。

    本以精诚通肸□,却来磅礴看曈昽。 追陪端有三生约,手绾麟符跻碧空。

    乾隆己酉八月登日观峰。

    2. 关于鹳雀楼的古诗有哪些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同崔邠登鹳雀楼》

    唐•李益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登鹳雀楼》

    唐·耿湋

    鹳雀楼西百尺墙,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

    《鹳雀楼晴望》

    唐·马戴

    久客心常醉,高楼日渐低。黄河行海内,华岳镇关西。

    去远千帆小,来迟独鸟迷。终身不得意,空觉负东溪。

    《登河中鹳雀楼》

    唐·司马扎

    尧女西楼望,人怀太古时。海波通禹凿,山木闭虞祠。

    鸟道残虹挂,龙潭返照移。行云如可驭,万里赴行期。

    《题河中鹳雀楼》

    唐•张乔

    楼中见千里,楼影入通津。烟树遥分陕,山河曲向秦。

    兴亡留白日,今古共红尘。鹳雀飞何处?城隅草自春。

    《登鹳雀楼》

    唐•吴融

    高楼怀古动悲歌,鹳雀今无野燕过。

    树隔五陵秋色早,水连三晋夕阳多。

    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

    十载重来值摇落,天涯归计欲如何?

    《和赵相公登鹳雀楼》

    唐•殷尧藩

    鸟在林梢脚底看,夕阳无际戍烟残。

    冻开河水奔浑急,雪洗条山错落寒。

    始为一名抛故国,近因多难怕长安。

    祖鞭掉折徒为尔,嬴得云溪负钓竿。

    《一落索》

    宋•晁元礼

    危楼高架泬寥天,上相闲登立彩旃。

    树色到京三百里,河流归汉几千年。

    晴峰耸日当周道,秋谷垂花满舜田。

    云路何人见高志,最看西面赤阑前。

    3. 唐诗中的古诗诗名

    这个唐诗诗名太多了,下面给你写几个:

    1春晓 孟浩然

    2、绝句 杜甫

    3、春夜喜雨 杜甫

    4、忆江南 白居易

    5、寒食 韩翃

    6、江南春 杜牧

    7、咏柳 贺知章

    8、凉州词 王之涣

    9、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10、绝句 杜甫

    11、渔歌子 张志和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只要用心去学,你就是最好的。

    金猴献瑞,吉星临门。

    祝你学业进步,马到功成。

    4. 描写古塔的古诗

    1. 《宿定陵寺(寺在陵内)》

    唐代:卢纶

    古塔荒台出禁墙,磬声初尽漏声长。

    云生紫殿幡花湿, 月照青山松柏香。

    禅室夜闻风过竹,奠筵朝启露沾裳。

    谁悟威灵同寂灭,更堪砧杵发昭阳。

    2. 《赠圆上人》

    唐代:贾岛

    诵经千纸得为僧,麈尾持行不拂蝇。

    古塔月高闻咒水, 新坛日午见烧灯。

    一双童子浇红药,百八真珠贯彩绳。

    且说近来心里事,仇雠相对似亲朋。

    3. 《遥和尘外上人与陆澧夜集山寺问涅槃义兼赏陆生文卷》

    唐代:皎然

    共是竹林贤,心从贝叶传。说经看月喻,开卷爱珠连。

    清净遥城外,萧疏古塔前。应随北山子,高顶枕云眠。

    4. 《月夜怀刘秀才》

    唐代:元孚

    独夜相思但自劳,阮生吟罢梦云涛。

    此时小定未禅寂,古塔月中松磬高。

    5. 《月夜怀刘秀才(一作元孚诗)》

    唐代:栖白

    独夜相思但自劳,阮生吟罢梦云涛。

    此时小定未禅寂,古塔月中松磬高。

    6. 《同于汝锡游降圣观》

    唐代:王建

    秦时桃树满山坡,骑鹿先生降大罗。

    路尽溪头逢地少, 门连内里见天多。

    荒泉坏简朱砂暗,古塔残经篆字讹。

    闻说开元斋醮日,晓移行漏帝亲过。

    5. 古诗三百首关于恒山的诗

    登恒山

    金·元好问

    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

    乾坤自有灵境在,奠位岂合他山尊

    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苍烟屯

    谁能借我两黄鹄,长袖一拂元都门平蔡州三首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蔡州城中众心死,妖星夜落照壕水。汉家飞将下天来,

    马箠一挥门洞开。贼徒崩腾望旗拜,有若群蛰惊春雷。

    狂童面缚登槛车,太白夭矫垂捷书。相公从容来镇抚,

    常侍郊迎负文弩。四人归业闾里间,小儿跳浪健儿舞。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路傍老人忆旧事,

    相与感激皆涕零。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九衢车马浑浑流,使臣来献淮西囚。四夷闻风失匕箸,

    天子受贺登高楼。妖童擢发不足数,血污城西一抔土。

    南峰无火楚泽间,夜行不锁穆陵关。策勋礼毕天下泰,

    猛士按剑看恒山。 七律。北岳恒山长空飞雁 紫岳山恒锁北疆,巍峨耸立气轩昂。

    横通塞外连秦岭,直跨平关入太行。

    自古英雄争战地,当今抗日打瀛狼。

    奇峰怪石成天险,悬寺空中一柱香。 诗词名:题王有恒山房 作者:王冕 朝代:元 体裁:七律 类型: 题王有恒山房人世红尘涨碧空,薜窗萝几自清风。

    朝来爽气归书润,夜静青云入梦浓。

    壁上枯桐忘岁月,床头老剑识英雄。

    丈夫要看好山色,不是关中即洛中。

    6.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鹤雀楼》的诗句

    【简介】 登鹳雀楼,唐诗名,为题咏山西省永济市鹳雀楼(又名鹳鹊楼)的篇章。

    据《清一统志》记载,楼的旧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由于鹳雀楼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加之区位优越,风景秀丽,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多来登楼观瞻、放歌抒怀,并留下许多居高临下,雄观大河的不朽篇章。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道:“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首能壮其观”。

    这三首中,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王之涣、畅当的诗则是五绝,均题作《登鹳雀楼》。其中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最为脍炙人口,畅当的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

    编辑本段【最为著名的三首诗】 李益·《登鹳雀楼》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 畅当·《登鹳雀楼》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编辑本段【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详解和译文】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新绛县),唐代诗人。

    〖格律〗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 尽:消失。

    4.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尽,使达到极点。 6.千里目:眼界宽阔。

    7.更:再。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编辑本段【王之涣《登鹳雀楼》的鉴赏】 〖诗意〗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

    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

    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

    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

    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

    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变的动态之中。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

    如果说.这种景色很美,那么,它便是一种动态的美,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活泼的美。这不是所谓“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标本。

    我们深深地为诗人的大手笔所折服。 后两句写所想。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

    “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

    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写作特点〗 就全诗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

    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

    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