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五首八年级上句子赏析

    1. 八年级上册的后五首古诗的赏析 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 名句的和全文的赏

    送友人 青山横跨北边外城,清澈明净的水围绕着东边的城池潺潺流动。

    此地一旦辞别之后,您就像孤独的蓬草一样踏上了万里征程。飘浮的云影好似您此时的意绪,落日的余绪恰如故人的留恋之情。

    挥手之间就从此时此地离开了,连离别的坐骑也发出了凄凉的鸣叫声!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李白的送友诗,除绝句《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出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这两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中间两联切题,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意思是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

    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

    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

    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尾联两句,情意更切。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

    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

    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

    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手法:1、对偶(律诗基本要求)2、动(绕)静(横)结合 3、色彩鲜明(青、白) 4、比喻 主题: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前途命运的担忧。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朝,当时与他齐名的诗人是杜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秋词 自古以来的人们都说秋天是悲凉的,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仙鹤飞在云上,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比柳宗元大一岁的刘禹锡,虽然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同样遭受打击,但心理承受能力却大的多。

    刘禹锡贬到朗州时(今天湖南常德市)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二首》) 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

    同时,他的自我表现欲也比较强,爱显示自己。晚年与白居易登上一座高塔时,还得意洋洋地唱着:“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站在塔顶上大声说笑,他居然以此为乐。

    刘禹锡也研究哲学,也笃信禅宗,但效果与柳宗元不一样,在怎样用于立身处世这一点上,他也得到了踏踏实实的好处,他能通过哲学的深思,把生活中的愁恨化解为一种具有历史深度的感悟。这样,他就能从有限的时空跳出来,在更高的层面上求得心理平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

    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

    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

    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

    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

    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

    2. 求八上人教版课外前五首古诗赏析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 长歌行》赏析 作品简介: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

    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

    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

    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著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

    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野望》赏析 译文: 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赏析: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熟读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

    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

    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作者介绍: 王绩:590(一说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隋末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简傲嗜酒,屡被勘劾。

    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

    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

    后弃官归田,躬耕东阜。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藻饰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

    有《王无功集》五卷。《全唐诗》存诗一卷。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 [译文。

    3. 八年级下 诗五首 赏析

    陶渊明《饮酒》赏析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背景简介 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人。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此为第三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

    这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一大特色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他常常用“忘言”“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示,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

    李白《行路难》赏析 行路难三首(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

    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

    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

    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

    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好,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

    4.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曲五首默写及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八下课内)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八下课内)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八下课内)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八下课内)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八下课内)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陶渊明(八下课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其一)》李白(八下课内)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下课内)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八下课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龚自珍(八下课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 急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古诗(共5首)的名句鉴赏(不多的)

    1.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饮酒诗是陶渊明仅存的116首五言诗中最能代表其个人思想的一首,饮酒这个题目下一共有20首诗,传唱得脍炙人口的也是这一首最胜。其实,这首诗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并不出名,也不为人所共赏,因为在那个诗歌只能被运用在歌功颂德和表达志向的年代,这是一首“划时代”的诗。

    所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人境的生活是“车马喧”的,是无奈的;二是,作者的“在人境”与旁人的“在人境”不同,是没有车马喧嚣的。

    接下来作者将视角放到第三人称的角度,反问:“为什麽别人避开‘车马喧’,而你就能做到这样呢?(问君何能尔)”回答是:“处在远离喧嚣的心念之中,当然就少有车马的烦劳了,进而似乎连原来就在‘人境’中的居所也变得偏僻起来。(心远地自偏)” 再来就是描述了在这样的心境中,生活也是恬静而悠然的,这是全诗最为人称道之处,用了两个地点,两个动作,把一种神仙般脱俗而又不失生趣的意境点画得令人不尽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山中气象,无论是早上还是黄昏,都是让人舒爽的。

    夕阳之下,在如此让人舒爽的气象之中,飞鸟结伴归林,再承接上文中描述的悠然地采菊、眺望南山的生活,作者觉得似乎这里就包含著人生的至理,但再去细细追寻,却又无迹可辨了。 这首诗很美,美就美在全诗没有一处是生硬的,这是完完全全纯自然地、无意识地在描述著作者的人生追求的一幅画面,但更妙的是连作者也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这是一种无我,也是一种对“天人合一”的最佳诠释。 2.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

    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

    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

    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

    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

    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

    “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

    “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惟妙惟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

    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

    6. 求八年级上册所有古诗词内容及赏析还有重点字词,急

    1、东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思想内容】

    写了劳作的艰辛,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名句赏析】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愿”,具体指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而折腰强。一切艰难,与此相比,都变得微不足道。而自己确做到了“愿无违”,也是颇值得自我欣赏的。

    【艺术特色】

    用浅易的文字,平缓的语调,表现深刻的思想,是陶渊明的特长。即使读者并不知道诗中运用了什么典故,单是诗中的情调、气氛,也能把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传送到读者的内心深处。

    2、唐王维的《使至塞上》

    【思想内容】记叙了这次出使的经历,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了当时西域领土的广大,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名句赏析】⑴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被排挤出朝庭的幽微难言的伤感和怨愤。⑵“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景色虽不多,但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是抽象派的作品;第三它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边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辉映着波澜不惊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3、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思想内容】

    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家乡,所以念念不忘是故乡的水把他送到这里。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他远行,从对面写来,愈发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名句赏析】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四、写作特色:

    【艺术特色】

    写出了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写景灵动,情韵悠长,意境高远,风格雄健。流露了诗人喜悦开朗

    4、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一)

    【思想内容】

    诗歌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ōu)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名句赏析】

    ⑴ “万里来游还远望,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⑵“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地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表现出作者的惆怅之情。

    7. 八年级上语文诗四首之赏析

    一、《归园田居》赏析(徐克强) 归园田居五首 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

    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有的论者很乐于称道渊明胸中的“无一点黏着”,其实,“黏着”还是有的。

    即以渊明辞官之际写下的《归去来兮辞》而论,不也还有“奚惆怅而独悲”之句吗?就是说,他心中总还难免有一丝惆怅之感的。真正纯净的灵魂不会是与生俱来的(尽管诗人一再宣称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而是在不断地滤除思想杂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澄澈的。

    正如一个人不愿触及心中的隐痛那样,诗人在《归园田居》中也很不愿意提及刚刚从其中拔脱的污秽官场。“误落尘网中”,就很有点引咎自责的遗憾意味。

    而“一去三十年”,则不是几次出仕时间的累计,而是在对自己整个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然而,今天毕竟如愿以偿了,此刻的心情也就豁然、释然了。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其中洋溢着一种故园依旧、“吾爱吾庐”的一往深情。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檐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匝地,习习清风平息了诗人心中的焦虑。

    眼前桃李花荣实繁,弄姿堂前,唤起诗人心中多少欢欣。诗人在同无知的草木交流着感情。

    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眼前堆案盈几的文牍案卷不见了,代之以心爱的“清琴”“异书”。

    嵇康把“人间多事,堆案盈几”,“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与山巨源绝交书》)视为不堪为官的理由。诗人在这里,也似在有意无意之间地用了“尘杂”这个字眼。

    他告诉我们,从前苦于应对“尘网”的一切,都没有、也不会再有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确有点儿“虚室”之感;但虚中有实,他重新开始了完全由自己来安排、支配的生活。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与“三十年”相映,“樊笼”与“尘网”相映,“自然”与“性”相映,而以一“返”字点明了“魂兮归来”的乐趣。

    是的,官场消蚀了自己的半生,玷污了自己的“清节”,而今天,苦尽甘来,诗人终于得到了欣慰的补偿。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我看这两句都应该倒过来理解:“为了罕见人事,我才来到野外,为着免于酬酢,我才住进了僻巷”。须知,这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主观的选择啊。

    诗人从官场退居到“野外”,从“野外”退处到“穷巷”,“白日掩荆扉”,又冥坐室中,“对酒绝尘想”。层层防范,躲避尘世唯恐不远,屏绝交游唯恐不及,屏弃俗虑唯恐不尽。

    诗人是不是太孤寂了,以至有些不近人情呢?不,诗人仿佛要有意消除人们这种错觉,而为我们展开了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他虽无“三径”之设,却自有同道频繁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他们共有一个心爱的话题。

    乡间的生活是简朴甚至贫困的,清静甚至寂寞的。但是,也正是这样的环境,使人们获得了共同的语言,培育起一种朴质真挚的感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移居》)诗人不惜一身清苦,儿辈“幼而饥寒”(《与子俨等疏》),而孜孜以求的,正是这种天地间的真情。

    新的生活要从以躬耕洗雪身陷宦海的耻辱开始。也许是官身束缚,体质有所下降的缘故,也许是久别田园,农艺有些荒疏了吧,“草盛豆苗稀”,耕耘欠佳。

    这里流露出来的是一种自惭、自勉之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仅从时间上看,也可见诗人决心之大,用力之勤。他清除“荒秽”,也是清除心中的杂念。

    除去。

    8. 八年级上册 语文 古诗文赏析

    《桃花源记》赏析 【注评】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捕鱼为业:以打鱼为职业。

    为:动词,作为。○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顺着,沿着。

    溪:(一条)小河。行:行进,这里指划船前进。

    忘路之远近:忘记了路程的远近。之:助词,的。

    ○交代桃花源发现起因。“忘路之远近”。

    预示进入奇境,又为下文“处处志之”、“遂迷,不复得路伏笔。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忽然,突然。逢:遇到,碰到。

    夹岸溪的两岸。数百步:这里指在几百步远近的范围之内。

    落英:落下的花瓣。一说指初开的花。

    缤纷:叠韵联绵字,用来比喻多,纷繁杂乱的样子,这里是纷纷扬扬的样子。○写境界之异。

    “忽逢”表明无意中发现。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甚异之:对这种景象感到很惊异。

    甚:副词,很。异: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之:代词,指以上所叙景象。复:副词,又,再。

    前行:向前走。欲:想,要,想要。

    穷:动词,彻底弄清。其林:那桃林。

    其:代词,指桃花林。○渔人因惊异而寻根问底,引出下文更异之境。

    写武陵人无意中进入通往桃花源的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林尽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得:获得,得到,见到,这里可译为“发现”。

    一山:一座山。仿佛:双声联绵字,似乎。

    若:副词,常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之前,表示所叙事实大体如此。可译为“好像…一(似的)”。

    ○穷林而得山,山又有口,步步引人入胜。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6)然开朗。

    便:副词,就。舍:旗弃,扔下。

    初:副词,表示时间,开始时。才通人:仅容一个人通过。

    才:副词,刚刚(能够)。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跨入一个新的天地。 土地平旷(kuàng),屋舍(sh色)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qiānm6)交通,鸡犬相闻。 平旷:平坦宽阔。

    旷:空阔,宽广。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连通。鸡犬相闻:(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写桃花源里田园风貌,一派富足宁静景象。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xī)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0),并怡(yí)然自乐。

    其中:那里面的人。往来;来来往往。

    种作:耕种劳作。衣着:指身上的穿戴。

    悉:副词,完全,尽。如外人:和外面的人一样。

    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黄发:指老人,旧说老人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以指代老人。

    垂髫:小孩垂下的头发,用以指代小孩。并副词,表示不同对象都发出同一动作,可译为“都”、“全都”。

    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写桃花源中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气氛。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见到一片充满安宁和乐的生活环境。理想境界的生活图景与现实社会的黑暗形成强烈对比。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乃:副词,就所从来:从何而来,从何处来到这里。名词性结构。

    具答之(渔人)全都回答了他们。主语渔人承前省。

    之:代词,指桃花源中人。 便要(ya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邀”的同音假借,邀请。作食:做饭。

    ○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相见。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闻:听说。此人:指武陵人。

    成:都。问讯: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shuài)妻子邑(yi)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i)与夕人间隔。 自:自己,桃花源中人。

    云:说。先世:前代祖先。

    避秦时乱:意思是在秦代时候为躲避战乱。率:带领。

    妻子:老婆孩子。妻:妻子。

    子:孩子。邑人:同村的人,乡亲。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不再离开这里。

    复副词,再。焉:代词,这里。

    遂:副词,便,就,于是。间隔:间离,隔绝,不通消息。

    ○桃花源中人自述入山原委“避秦时乱”影射现实。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中人)问渔人现在外界是什么韩代。今:现在。

    何世:什么朝代。世:朝代。

    乃:副词,竟有“意外”的意思。不知有汉:不知道有过汉朝。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魏晋:魏朝和晋朝。

    ○五百年朝代更替全然不知,真是目空今古。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此人:指渔人。为:介词,向。

    具言所闻:把所知道的全都讲出来。皆:都。

    叹惋:叹惜。○叹惋外界屡遭世乱。

    衬托世外天地的安乐。 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馀人:村里其他的人。复;又。

    延:邀请,引导。皆出酒食:都摆出酒肉饭菜招待。

    ○桃花源中人,家家都很好客。 停数日,辞去, 停数日:停留了几天。

    辞去:(渔人)向桃花源中人告辞离别。句中主语承前省。

    此中人语(yǜ)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此中人:指桃花源中人。

    语:动词,告诉。云:动词,说。

    不足:不值得,不必。为:介词,跟,向。

    外人:外面的人。○叮咛不要向外界传扬,为下文重寻不见、与世永隔伏笔。

    通过问讯、款待和嘱告,写出了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和真挚,并借其“避秦时乱”的来历,影射当时晋宋易代之乱。既出,得。

    9. 《古诗词五首》八年级课文

    《古诗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过零丁洋(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 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唐诗五首八年级上句子赏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