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书法地位
1. 唐诗的文学地位以及影响
地位: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它继承了魏晋以来的诗歌精华,而且由于唐代开放的风气,清明的政治,以及统治者的推崇,使唐代诗歌有了长足的发展,如唐代科举制就要专门的考诗歌。而且唐代的诗人多数喜欢漫游,比如李白,杜甫都游遍了大半个中国,使得诗人的眼界开阔,诗歌题材广泛,联想丰富。总之唐代的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地位,是我国诗歌史上的最高峰。
影响:唐代诗歌的创作方式多样,题材丰富,给后世的诗歌创造提供了很好的模板,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同样由于唐诗成就太高使得后人很难超越,因此开发了新的文学领域,宋词的出现与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绝对原创,保证没有史实错误。
2. 论述唐诗的文学地位及影响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这个朝代诗人众多,诗作繁富,其辉煌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如果将历代诗歌比作艺术的百花园,那么在这座花园中,花儿开得最鲜艳,最繁盛最惹人喜爱的,就属唐诗这朵奇葩了。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的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
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是唐诗的开创时期。唐初诗坛承袭齐梁的浮靡诗风,流行宫体诗,能够摆脱宫体诗浮靡诗风影响的诗人是王绩,他推崇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诗歌风格,主要 描 写 田 园 风 光 和 个 人 的 田 园 生 活 , 诗 风 疏 淡 质 朴 。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他们的主要贡献是破坏和改造了宫体诗,奠定了五律,发展了七言歌行。继“四杰”之后使律诗定型的 两 位 诗 人 是 沈 佺 期 和 宋 之 问 。
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作家是陈子昂。他推崇汉魏古诗,提倡“汉魏风骨”、“风雅兴寄”,他以复古为革新,扫除了宫体诗的浮靡诗风,端正了唐诗 的 发 展 方 向 , 为 盛 唐 诗 歌 高 峰 的 到 来 铺 平 了 道 路 。
盛唐诗歌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盛唐的两大诗歌流派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的重要诗人还有王昌龄、王翰、王之涣、李颀、崔颢等。李白和杜甫是盛唐双峰并峙的大诗人,他们的 诗歌代表了唐诗乃至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和称 “ 吴中四士 ” 。中唐前期诗歌创作处于低潮,后期重有出现繁荣景象。
唐代宗大历年间在诗坛享有盛名的十位诗人合称“大历十才子”。中唐前期元结、顾况注重反映现实民生,是杜甫开创的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到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中间的过渡性诗人。
中唐前期的刘长卿和韦应物以山水诗见称,是王维、孟浩然的余绪;卢纶、李益的边塞诗,是高适、岑参的余绪。中唐后期的两大诗派是新乐府派和韩孟诗派。
中唐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一批诗人,自觉发扬杜甫的写实精神,从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了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掀起了一场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中坚诗人还有张籍、王建、李绅等。 韩孟诗派与新乐府派几乎同时出现,以韩愈、孟郊为代表。
他们标榜“ 陈言务去”,尚古拙,求奇险,艺术上避熟就生,因难见巧,刻意求新,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特色。在两大诗派之外,能够独树一帜,成就较突出的诗人有刘禹锡 、柳宗元 、李贺 等 。
晚唐是唐诗的夕阳返照时期。诗坛的整体状况是感伤气息浓重,雕琢风气盛行。
晚唐前期极负盛名的诗人是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他们也是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
晚唐后期出现了以皮日休、聂 夷中、杜荀鹤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发扬中唐新乐府派的创作精神,注重反映社会民生,但艺术成就不高。 原因:唐诗之所以能取得这样高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封建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变革,促使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为诗歌创作开拓了新的源泉,提供了新的材料。
唐诗突破了六朝后期诗作大多束缚于玄言、山水、宫体,或抒写个子失意苦闷的的小圈子,广泛反映了社会阶级矛盾和民生疾苦,朝廷政事与地方动乱,边塞战争及民族习俗,都市生活同田园风光,以及礼教、门第、爱情、婚姻、商人、手工工人的情况等,其概括的广度和表现出来的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封建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把庶族寒门推上了历史舞台,他们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力量,也是唐诗的主要创作群。
庶族文人一般来说视野比较开阔,其中部分文人由于社会地位的低下和生活的困顿,同广大劳动人民有着比较近接触和联系,并在诗歌创作中反映出来。唐诗的繁荣,同唐代社会思想比较解放也有密切的关系。
唐代统治者对自己的统治抱有一定的自信,同时又需要协调内部矛盾以利于长治久安,所以在意识形态方便采取了比较开放自由的政策,对儒、释、道各派思想兼容并蓄,有时还允许和鼓励人们对时政展开批评;这对于解除时人的思想束缚,促进诗歌创作的自由发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唐诗的兴盛,也是唐代文化艺术普遍繁荣的产物。
当时文化的相对普及和诗歌群众基础的扩大,给诗歌创作带来新的生命力。唐代各种文艺形式的充分发展,也给予诗歌多方面的影响。
古文运动、传奇小说以及佛经、变文里的故事,促成了中唐以后诗歌的散文化、故事化和玄怪等特殊倾向,而曲子词的兴起,又给晚唐温、李一派诗歌开拓了用新境界,还有诗赋取士制度的推行,自然会作用到诗歌身上。唐代的巨大成就,还是唐代诗人们多方面地批评继承文学遗产,推陈出新的结果。
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从《诗经》开始到唐代,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无不为唐诗所充分吸收。
3. 唐诗的历史地位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统一的帝国(疆域约1100多万平方千米)。并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先进、文明的国家!在唐鼎盛时期不仅物质富庶繁华,而且文化也极其繁荣,而诗歌尤其得到发展;是中华诗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据全唐诗不完备统计,有唐朝代,二百八十九年中,至少产生了有名记载诗人就有两千三百多位,近五万多首诗作。这与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遗留诗歌总数比较还超出两到三倍! 在两千多有名望的诗人中,特别突出的属世界级的大诗人就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以外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五六十名,这一数字也大大超出战国至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 连鲁讯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唐后就没好诗了;实在是后来人写古诗,要先读唐诗是很必要的。唐诗代表了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无疑是中华以及世界文坛上浓墨重彩的笔触!更是世界文化发展发展史上最具文采的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峰。 其他见/view/18810.htm
4. 苏东坡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如何
苏东坡作为北宋文坛上的 一位文学大家、一位多才多艺的全面 手,少年得志,仕途沉浮一生,在跌 宕起伏的人生沧桑里,不断思考人 生,感受生命况味,不断去博爱人世 万象,将文学生涯不断推向辉煌的境 地。
他,不只固守于文学体式的传统 界限,凭借自己天才般的文学创造 力,在文学的诸多领域全面突破:在 诗歌方面,他“以文为诗”,将散文 的笔触和深妙的哲理议论融会在诗 歌里;在词体方面,他“以诗为词”, 将词的题材从艳情的藩篱中引向更 加广阔的天地,凡可入诗的题材皆可 入词;在散文方面,他的历史人物论 文独辟蹊径,见解新奇,他的游记散 文大气磅礴,空灵幽远,自然融入对 历史、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尤其是他的随笔小品文,以小见大, 探幽发微,留下了许多的珠玑之作。 他虽然在文坛享受崇高的地位,但是 他却从不要求别人学习自己的风格, 而是鼓励弟子和后学按照各自的文 学风格自由发展,正是因为他的这种 胸襟和气度,所以“苏门四学士”的 文风各不相同,各个自成一家,所以 北宋文坛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 放”的繁荣景象;同时,他在思想上, 集合了儒、道、释三家的思想,一方 面,他积极入世,坚持自己的治世主 张,既反对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 派,也不苟同于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 守派,在两方势力的消长反复中,始 终饱受排挤, 他乐观旷达,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同时尽情放逐自己乐山知 水的天性,走进大自然,走进百姓、遍交知己,重塑了一种鲜明的活的文 化人格,所以后人亲切称他为“苏 子”,归于圣贤之列,永久地供后世 人景仰。
[关键词]:文体革新家 全能手 不使人同己 塑 多才多艺的 文化人格重 如果说中国的文学史是一座绵 长的山脉,那么苏东坡就毫无疑义地 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几座奇峰之一,他 的文学造诣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 成就,虽然他在诗、词、散文、小品 文单个领域的成就不是顶尖的,但是 像他如此全面地涉猎文学的诸多领 域,同时达到各领域大师级水平的, 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宋代,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非 常重要而且特殊的朝代。
在政治军事 上,积贫积弱,始终受到北方辽金等 政权的威胁,但是经济和思想文化却 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程朱理学趋于成 熟,并逐步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 思想,文人获得极大的重视,进入仕 途的机会大大增加,一大批寒士通过 科举进入仕途,所以,许多众多的文 学大家本身就是各级官僚,官位甚至 高至宰相,如文学大家王安石,就是 当时的一品宰相,并以改革闻名史 册。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 苏轼出现在北宋文坛上的,并凭借自 己天才的文学创造力,将北宋的诗、词、散文全面推向新的高峰,结合自 己丰富的人生体验,形成了自己的独 特风格,奠定了自己在文坛上的崇高 地位。
凭借这种文坛地位,他广泛提 携后学,一大批文学大家从他门下脱 颖而出,如“苏门四学士”,这种提 携不单是文学方面的,还有思想人格 方面的。 所以,苏轼在宋代文坛上的 地位是崇高的、立体的、多层面的。
下面我们分别阐述之--------先秦 以降,由汉唐入宋,中国文学的主流 体式一直是诗歌、散文,词一直到宋 代才成为主流文学,因此,宋代的主 流文学其实就是诗歌、散文、词。 苏轼出现前,宋代诗歌基本上纠 缠于晚唐五代靡丽的诗风之中,虽然 已经出现了像柳开、田锡这样的“复 古”理论家,也出现了像王禹偁这样 以 “学杜” 为宗旨的成就较高的诗家, 甚至还出现了象欧阳修这样的名家, 但是宋代诗歌还是以晚唐体和西昆 体为主,尚未形成宋诗得以与唐诗相 提并论的独立品格。
苏轼的出现,使 宋诗能于唐诗之后迅速别开生面,在 宋诗独立品格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 关键性的作用。“至东坡山谷始自出 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就这 一点而言,他在宋代诗坛的地位实不 亚于唐代的李白/杜甫,虽然苏轼的 诗歌也接受李、杜和唐代其他唐代诗 人的影响,但在开拓诗境和诗的表现 手法方面却能与唐人争胜,开辟出宋 诗的新园地,造就宋诗的新生命。
赵 翼《瓯北诗话》云:“以文为诗,自 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一 面,成一代之大观。……(苏轼)才 思横溢,触处生春。
胸中书卷繁富, 又足以供其左抽右旋,无不如意。其 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若哀 梨,快若并剪,有并达之隐,无难显 之情, 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
; ” 这一评语,基本上道出了苏轼革新宋 诗的贡献。 “以文为诗”和“才学为诗”是 苏轼革新宋诗的主要贡献。
诗的散文 化,本非诗歌创作的正道,可苏轼才 力横绝,无施不可,竟成为他矜才使 气、翻新出奇的手段,他形容吴道子 作画的“雄放”风格,可移做苏轼诗 歌的夫子自道。 如《百步洪》其一: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雀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 荷。……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绕绕 师所呵。
此诗具“笔所未到气已吞”的气 势,为才气横溢之作,诗中一连串想 象丰富的比喻,亦称“博喻”,尤为 人称道。 这是散文化的典型表现。
钱 钟书《宋诗选注》说:“他在风格上 的大特。
5. 颜真卿书法的历史地位
颜真卿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终年77岁,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
字清臣。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
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
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
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鲁公是书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的伟大人物,他的正书,向以博厚雄强着称,「锋绝剑摧,惊飞逸势」,以颜世家庙碑为代表;至于摩崖大家,气势磅礴,以大唐中兴颂最着;至最高境界,表现冲和淡远之韵致者,则推李玄靖碑。
行草道劲秀挺,古意盎然,以祭侄稿为第一。 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
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
他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羲之之典型相对,导开书法新风气。 颜真卿是进士出身,他是在任平原太守时始闻名于世。
安禄山起兵范阳时,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颜真卿固守平原城,为义军盟主,为唐朝尽力。最后他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将李希烈处劝降,不幸遇害。
而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更是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颜真卿的字宛如其人,自始至终均用正锋,因此所谓颜法的定型化笔法其艺术价值较少,但此笔法却能充分发挥男性的沉着,刚毅。
中唐以后,由于藩镇割据,兵连祸结,旧有的制度已经呈现瓦解之势。颜真卿起而建立楷书新典范,正是重建新秩序的一种心经呈理反映。
但是,规矩森严的楷书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毕竟是有距离的,因此唐末以后,书法艺术的发展便集中表现在行草书方面,古典的典范终于让位给个人主义的抒情作风了。 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
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后世的书法家认为从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圆笔」的痕迹,和其他书法家的「方笔」不同。 颜真卿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
他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 颜真卿现存的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祭伯文稿……等。
他和唐诗另一位以楷书成名的书法家柳公权,被人合称为「颜柳」。 他的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的有130多种。
为后人重视的楷书有楷书《多宝塔》、《东方画赞碑》、《麻姑仙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等,这些碑刻楷书,有个性,有特点,有正面不拘,庄而不险的气势,但笔画横细竖粗及捺脚空腹过大之处,在学习时应求其神韵,不应单纯追求形似。他的行书《祭侄季明文稿》是怀着悲愤的心情创作出来的佳作,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行书还有《争座位帖》、《裴将军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