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兴盛材料题
1. 唐诗繁荣的原因
1)社会因素
唐代立国之初至安史之乱前, 国势强大, 经济富裕, 朝廷百官宴游, 多唱诗互和, 以为谈佐之乐。而国家的统一, 南北交通无阻, 文人有机会饱览祖国的大好山河, 激发诗情。诗歌的酬唱流传, 蔚成一时的风气。至於安史之乱后, 藩镇之祸继起, 唐室中衰, 加以外患日极, 以致诗人大多饱历离乱, 为其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 及刺激文学创作的灵感, 郁结之情, 正可用诗歌来抒发, 也促成唐诗的兴安。
(2)政治因素/ 君主提倡
唐代几个有权力的皇帝, 不仅都爱好音乐, 并大加提倡。高宗、武后, 好乐章, 常自制新词, 编为乐府。到了玄宗, 此风更盛。他自己是诗人、乐师兼优伶, 爱好文艺, 附庸风雅, 对於文艺的发展, 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另外唐代以诗取士, 於是诗歌一门, 成为文人得官干禄的捷径, 对加强诗歌技巧的训练和诗歌的普及, 有重要的作用。
(3)诗体的进化/ 文学本身的发展
从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 建安、正始和两晋的诗歌创作, 以至南北朝声律说的提出和应用, 都为唐代诗歌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七言古诗及律体、绝句的新诗体, 在六朝时代, 才开始形成, 格式音律初具规模。到了唐代, 社会生活日益复杂, 诗人的思想感情丰富, 在诗歌创作上, 新的内容, 要求新的形式, 唐代诗人正好运用新兴的形式来表情达意, 使这些新体诗在形式、声律、辞藻各方面都趋於成熟。
(4)思想、文化的活跃/ 其他艺术对诗歌发展的影响
唐诗在发展时显然受到其他艺术的影响。唐代的音乐、雕塑、舞蹈、绘画等, 在中国传统的基础上, 又吸收了外来的影响, 对诗歌的内容和风格有积极的影响和启发作用。如王维的山水诗, 号称「诗中有画」, 显然受到山水画的影响。至於李颀、岑参、杜甫等人描写音乐、舞蹈、绘画的诗歌, 可以看出当时作家勇於接受新鲜事物的时代精神。
(5)诗歌应用价值的提高
诗歌在唐代社会的应用价值得到空前的提高, 如向达官名流谒求进用、送人出使也用诗。自帝王、贵族、文士、官僚, 以致道士、歌妓, 均有佳作, 此当与诗歌应用价值的提高有关。
2. 读唐诗,品兴衰: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
(1)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复杂、动荡的历史时期,被称为“诗史”,他的“三吏”“三别”就是诗史里的不朽篇章.他的诗,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语言精炼凝重,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圣”.(2)材料一中“开元全盛日”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依据“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并结合所学知识,“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故这首诗描述的是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繁荣富庶的景象.诗人写这首诗时唐朝已经不是“全盛日”了.(3)对比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4)材料二反映了诗人在唐朝发生安史之乱时的忧国情感;材料三反映了诗人在安史之乱后期,唐军取得胜利时“喜欲狂”的情感.从中,我们能体会到杜甫有将自身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的爱国情感.我们应该象杜甫一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故答案为:(1)“诗圣”.(2)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不是.(3)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4)将自身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的爱国情感;我们应该象杜甫一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
3.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以及读图的能力,还考查了仿写的知识,阅读材料一,根据“这条路线自绍兴镜湖向南经曹娥江至剡溪,溯江而上,经新昌的沃江、天姥,最后至天台山,全长约200 公里,贯穿浙江东部”,再读图,找出楠溪江的路线,进行说明即可.(2)悲痛考查对此材料信息的概括,阅读两则材料,根据“浙东的水平静而不阻滞,滩有急流而不汹涌,给人以舒畅的韵律感,尤其适于乘船游览”“浙江山水的尺度刚刚好,山水缠绕,百转千回,正对应着诗歌的起承转合,正是这自成一格的山水,抚慰了那些从中原地区贬谪至此的诗人”,可以概括解答.(3)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以及对诗句含义的理解,阅读材料二,根据“这些只能是由河流和舟楫牵引出来的景观”分析,再看所给诗句,“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是在河流上所见景致,而“危峰入鸟道,深谷泻猿声”是写高山,所以排除CD;“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是说峡江急流的吼声像雷霆在轰击,翠树苍藤笼罩的烟雾使日月为之发昏,不符合材料景观,所以选择B.故选B.(4)本题考查对唐诗的历史以及古诗文的意思的理解,唐诗有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看选项可知,“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最恰当.故选C.答案:(1).示例:楠溪江从括苍山流出,逶迤南下,经岩头镇、九丈滩、永嘉,最后汇入瓯江,全长145 公里.评分:4 分.起点、流经地点、终点、全长各1 分.(2).①山环水绕,景色秀美;②没有险峻的高山,水不急不缓,适于游览.(3).B(4).C。
4.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
(1)(1)李白、杜甫、白居易(3分);《红楼梦》(1分)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运用 (3分)
(3)北京城、明长城 (2分)
(4)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2分)文化政策: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4分)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和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唐朝是我国诗歌的繁荣、辉煌时期,这一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 李白、杜甫、白居易; 明清时期代表我国古典小说高峰,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作品是:《红楼梦》。
(2)本题考查的是宋元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指南针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运用。
(3)本题考查的是明朝时期的建筑成就,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奇迹,因此本题的答案是:北京城、明长城。
(4)本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要求从政治制度和文化政策两方面分析明清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的主要原因?政治制度方面主要是明清统治者都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君主专制;在文化政策上是:明清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还在思想领域大兴文字狱,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5. 历史题 唐朝兴盛的原因
一、经济繁荣为诗歌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社会安定为唐诗的兴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正是李白、杜甫等诗人能够恣情漫游祖国名山大川,王昌龄、王之焕等得以等闲进行“旗亭酬唱”的特定物质条件。 二、全国空前统一为唐诗繁荣提供了现实基础。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自汉代始,多民族的统一体已经形成。后来,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再现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隋结束了南北分裂的纷扰混乱,唐使多民族的统一体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为加封边疆的治理,唐统治者极为重视边功并大加封赏。这就刺激了时人赴边从戎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文人,纷纷奔赴边塞,投佐幕府,随主将驰聘疆场。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
建功立业,获取功名成为一种时尚。边塞的征戎生活、异域的奇丽风光,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一大批寄情于边塞的诗人应运而生。
据统计,《全唐诗》收录以边塞为题材的诗歌有两千余首。边塞诗的兴盛为唐诗的繁荣增添了异彩。
三、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推动着文人对诗歌的学习研 究。唐初社会经济恢复迅速,庶族地主势力不断上升,为广泛吸收庶族地主参政、唐承隋制,取消了魏晋六朝保护士族特权的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考试。
唐科举取士分常举和制举两类。制举由皇帝主持,科目临时设置,不常举行。
常举每年一次,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六科。考生集中在秀才、进士两科。
进士重在诗赋,虽难及第,但及第后仕途广泛,颇易晋升,尤为士人所重。“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科举考试的应制诗多为点缀升平、雕字琢字之作,但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刺激了时人发愤学诗,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于诗歌创作,这有利于诗歌艺术形式的不断完善和创作经验的广泛传播。严诩《沧浪诗话·诗评》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四、统治者的个人爱好、提倡有助于全社会重视诗歌风气的形成。唐代君主,很重视诗歌,也大都能诗。
太宗先后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学士,编纂文书,与之唱和吟咏。高宗、武皇常自制新词以入乐。
玄宗本人就是诗人,自述每运笔赋诗,辄“乐以忘忧”。文宗特制诗学士七十二人。
武皇宴集群臣,宋之问赋诗最佳,曾获御赐锦袍。帝王的爱好、倡导提高了诗人的声誉,有助于形成全社会重视诗歌的风气。
五、文禁松驰,是产生大量抨击权贵、真实反映底层生活诗歌的前提。文学艺术的高峰,总是出现在思想比较解放的时代。
唐朝统治者清明大度,敢于招贤纳谏。唐太宗能用直言敢谏的魏征;武则天重用贤臣狄仁杰;唐玄宗对于那些直刺自己的诗歌也不犯禁。
“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唐代诗人在一个较为自由的思想空间里直抒己见。李白:“奸臣欲窃位,树党自成群。”
杜甫:“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这些大胆揭露权贵的不朽诗篇,只有在文禁松驰的社会环境里,才能一经问世就得以广泛流传。
文禁松驰的政治气氛,使民族艺术的创造力得到解放,使诗人无所顾及地追求艺术的创造力得到解放,使诗人无所顾及地追求艺术的创造与完美。 六、“安史之乱”丰富了诗人的创作素材.社会的巨变刺激着诗人的灵感,也为诗人创作提供了丰富 的素材。
杜甫、元结、顾况等诗人对黑暗现实做了痛苦的观察与冷静的思考,从而创作了大量揭露阶级矛盾、反映民生疾苦的优秀诗作。 七、中外文化交流和各种艺术的发展也对唐诗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唐帝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水陆交通发达,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及中外文化的交流,给传统的唐文化注人了新的内容,新鲜的活力。做为诗歌姐妹艺术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也受到了其它民族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从杜甫的《画鹰》、高适的《画马篇》、白居易的《胡旋舞》、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描写音乐、舞蹈、绘画方面的诗歌,可以看出唐代诗人很善于吸收其它艺术的养料滋补自己,也可以看出唐代诗人们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时代精神。 八、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则是唐诗繁荣兴盛的内在因素。
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发展,一方面有对以往文学艺术的继承,一方面有其自身的变革和发展,唐诗也是这样。从先秦到汉魏六朝,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远的历史发展的过程。
五、七言古诗已经成熟,律诗、绝句也基本上跨越了试验阶段,无论是创作方法、文体特征、艺术技巧,还是声律的运用、语言风格的创造,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财富。唐朝的诗人们博采众长,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从先秦到六朝文学上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而且发展了各种形式和技巧的艺术传统。
难能可贵的是唐代诗人对待文学艺术遗产,并不是简单地拿来,而是采取了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科学态度。初唐诗坛是齐梁浮艳诗风的延续,“绮丽婉媚为本”的上官体占据着统治地位。
初唐四杰用实践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扩大了诗歌题材的领域。
陈子昂痛斥诗坛“彩丽竞繁。